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使用裸设备与文件系统共同存储数据

2012-11-15 08:54 405 查看
数据链路层

OSI 数据链路层(第 2 层)物理编址,是作为以太网 MAC 地址实现的,用于通过本地介质传输帧。物理地址虽然提供唯一的主机地址,但是不分层。它们与特定的设备相关,而不受其位置或所连网络的影响。

这些第 2 层地址在本地网络介质以外没有任何意义。数据包在到达其目的地之前,可能必须要经过本地和宽域网络中许多不同的数据链路技术。因此,源设备并不知道中间和目的网络中使用的技术,也不知道它们的第 2 层编址和帧结构。

网络层

IPv4 地址等网络层(第 3 层)地址普遍存在的源和目的端都理解的逻辑编址。数据包为了到达最终目的地,从源设备发送时就携有第 3 层目的地址。但是,因为一路上被不同的数据链路层协议组装成帧,它每次收到的第 2 层地址只应用于途中及其介质的本地部分。

简而言之:
是网络层地址让设备将数据包发往其目的设备。
数据链路层地址使数据包通过各网段上的本地介质运载。本文出自 “07net01”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07net01.blog.51cto.com/1192774/574330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