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国内企业移动应用的三大趋势和障碍

2012-10-26 16:17 363 查看
近日艾瑞推出了《移动应用产业发展洞察:多样化趋势中的机遇》,该份报告整合了艾瑞以及一些其他研究机构对移动应用的最新研究资料,对移动应用产业的现状 进行描述和总结,从用户、开发者和平台等角度对整个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对移动应用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判。希望此份报告能够为移动互联网企业, 或致力于从事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参与者提供参考依据和支持。
随着企业信息化外延的扩大,企业 IT 应用建设处于向移动迁移的过程中,将现有 IT 系统延伸到手机上,即企业级的移动应用是必然的状态,企业移动应用的主要目的是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移动应用需求无处不在,无论是企业环境层,企业经营层,内部控制层还是战略决策层,这些层都有移动应用的需求,在操作层面是碎片化的,但是规划方面是整体的。企业移动应用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企业的移动营销,企业移动设备网络安全管理,移动办公(将企业的办公系统开发一套移动版,实现移动办公需求;将移动终端通过远程的方式访问公司的业务系统。

从需求特点来看,其一,企业应用的多样化及个性化需求较强,特别是受行业特点和企业的规模的影响较大,如不同的行业及中小企业均导致了它们在 IT 产品的投资和解决方案,以及信息化的整体实施上都要求实用性和灵活性。其二,  “傻瓜型”产品更易受到青睐。产品是否具备“简单、易用、快捷、易维护、低成本”等特点是企业客户信息化建设和 IT 采购的主要关注点。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是,企业用户日益趋向于全价值链的解决方案。其四,企业级移动应用在选择一个方案,  或者选择一个供应商的时候,其选择因素和传统的软件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当前阶段非常关注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用户的体验和易用性,还有和终端的适配度。由于受到认知的限制, 
现阶段企业级移动应用的需求还未完全开启。随着移动终端设备处理能力的发展,以及企业用户应用需求的多样化,  针对企业用户推出的企业级应用将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未来企业用户的移动应用将迎来新的爆发期。  移动应用中企业用户的需求主要呈现出三方面的趋势:移动办公、移动 BI 以及移动广告。

> 移动 BI 提高管理效率。

在智能手机以及其他移动终端设备的应用开始走向成熟时,企业也正在积极部署桌面商业智能应用。虽然商业智能应用对企业管理者而言,已经不可或缺,但企业高级管理层人员大多不可能长时间坐在电脑前,而移动设备使得企业领导可以随时掌控企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可以更及时做出企业的决策,所以企业的需求和移动应用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移动 BI。

> 移动办公提升运营效率,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

随着各大运营商推动 3G 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各种移动设备的发展,手机智能化、PC 化趋势,以 ipad 为代表的平板电脑的大力兴起,为移动办公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移动技术、虚拟化等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带来了全新的办公模式,办公人员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单位信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互流动,管理效率显著提升。

> 移动广告开创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

移动广告的出现为企业提供了新的移动营销和推广的平台和形式, 企业可以向移动终端用户展示公司产品、发布优惠促销、市场活动等信息,同时还能实现与用户的在线问答,真正实现了企业与用户间的互联互通,给企业自身的移动营销打通了新的出口。现阶段,企业用户的移动应用市场存在以下几大障碍:

> 企业尚未完全意识到移动应用的巨大价值,需求未完全开启。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也不过只有 2-3 年时间,企业用户在管理信息化方面的实践通常会落后时代前沿,一般会等到技术和模式成熟,甚至有一些成功案例之后才会完全展开。目前企业用户开发移动应用更多的是一种尝试,甚至是为了“消耗预算” 。而不是真正以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为目标。企业级市场前景广阔,但还需要产业参与者共同培育和开发。开发力量分散,企业难以找到符合要求的移动应用开发公司。

> 传统的企业级软件开发公司虽然实力较强, 但对于移动应用的开发还缺少经验。

而目前从事移动应用开发的机构多为小型团队或公司, 他们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开发经验差别很大,并且市场开拓能力往往不足。企业用户想要在大量开发机构中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团队相当费时费力。一些零散简单的开发需求可以在威客等平台上找到开发力量,但大型的复杂的、行业移动应用则难以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尤其是一些企业客户对于竞标有较高的门槛限制,小型开发机构很难满足要求。

> 需求管理能力缺位,供需双方匹配困难。

企业级移动应用的开发需求往往比较复杂,国内企业对于需求的描述通常很不规范,甚至客户方并不十分清楚自己需要的具体是什么。这就使纯粹的技术开发人员很难适应。传统的大型软件开发公司具有很强的需求沟通实力,但在移动应用领域还缺少能够将客户的商业需求转化为技术需求的力量。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