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WinCE显示资源中BMP图片的几种方法附自己个人实验数据

2012-09-25 22:23 489 查看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we-hjb/archive/2010/02/09/1666778.html


可以下载工具《bmp轻松转为rgb565工具》

来把不是RGB565格式的BMP转为RGB565格式,CSDN上就可以找到

前面介绍了如何直接操作WinCE的FrameBuffer,这里将介绍一种通过写FrameBuffer显示资源中BMP图片的方法。并与使用GDI做一个比较,看看直接读写FrameBuffer是否能提高效率?

采用GDI的方法,关键代码如下:




hScrDC = CreateDC(TEXT("DISPLAY"),NULL,NULL,NULL);

hMemDC = CreateCompatibleDC (hScrDC);

bmp.LoadBitmap(MAKEINTRESOURCE(IDB_BITMAP1));

bmp.GetBitmap(&bmpInfo);

SelectObject(hMemDC,bmp);

BitBlt(hScrDC,0,0,dwWidth,dwHeight,hMemDC,0,0,SRCCOPY);




采用直接写FrameBuffer的方法,关键代码如下:




HINSTANCE hInst = (HINSTANCE)::GetModuleHandle(NULL);

HRSRC hrc = FindResource((HMODULE)hInst,MAKEINTRESOURCE(IDB_BITMAP1),RT_BITMAP);

HGLOBAL hGlobal = LoadResource(NULL,hrc);

dwBufSize = ::SizeofResource(NULL,hrc);

gbmpBuf = (PBYTE)::LockResource(hGlobal);

memcpy(gpLCDBuf,gbmpBuf,dwBufSize);




资源中加载的BMP图片是从WinCE的显存中直接保存下来的,如下图所示。





使用BitBlt显示的效果如下图所示。





直接写显存的效果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采用BitBlt,资源中的BMP似乎被真实显示。采用直接写屏的方法颜色被还原了,但往右偏了一些。他们分别使用的时间如下图所示,GDI使用了145ms,直接写显存大概1ms。





很明显,直接写显存比使用BitBlt快很多,但位置有偏差。那么用GDI能否有更快的方法?它为什么这么慢。又尝试着用了GDI的另外一种方法显示。代码如下:




bmi.bmih.biSize = sizeof(bmi.bmih);

bmi.bmih.biWidth = dwWidth;

bmi.bmih.biHeight = -dwHeight;

bmi.bmih.biPlanes = 1;

bmi.bmih.biBitCount = (BYTE)bmpInfo.bmBitsPixel;

bmi.bmih.biSizeImage = 0;

bmi.bmih.biXPelsPerMeter = 0;

bmi.bmih.biYPelsPerMeter = 0;

bmi.bmih.biClrUsed = 0;

bmi.bmih.biClrImportant = 0;

bmi.bmih.biCompression = BI_BITFIELDS;

*(DWORD *)(&bmi.rgq[0]) = 0xF800;

*(DWORD *)(&bmi.rgq[1]) = 0x07E0;

*(DWORD *)(&bmi.rgq[2]) = 0x001F;

StretchDIBits (hScrDC, 0, 0, dwWidth, dwHeight, 0, 0, dwWidth, dwHeight,

gbmpBuf, (PBITMAPINFO)&bmi, DIB_RGB_COLORS, SRCCOPY);




  采用这种方法,显示效果和DDraw完全一样,速度也不相上下,同样比BitBlt快很多。这是为什么呢?玄妙就在bmi.rgq,这里设置的BIT MASK与显示驱动中一致,所以,效果相当于直接写屏,颜色也对了,效率也高了。而BitBlt默认的BIT MASK估计与驱动中的不一致,从而导致多做一些内存运算,花费了一些时间。为了验证这个想法,修改bmi.rgq的设置如下:  

*(DWORD *)(&bmi.rgq[0]) = 0xF800;

*(DWORD *)(&bmi.rgq[1]) = 0x03E0;

*(DWORD *)(&bmi.rgq[2]) = 0x001F;

  这种情况下,颜色显示与BitBlt一样,使用的时间也差不多。看来并不是使用GDI就一定会慢,BIT MASK才是关键。16位色的BIT MASK主要有以下几种。

// XRRRRRGG.GGGBBBBB 0x7C00 0x03E0 0x1F

// RRRRRXGG.GGGBBBBB 0xF800 0x03E0 0x1F

// RRRRRGGG.GGXBBBBB 0xF800 0x07C0 0x1F

// RRRRRGGG.GGGBBBBB 0xF800 0x07E0 0x1F

   在实际开发过程中,这个小细节可以注意一下,也许可以提高一些效率。

//=========================================

备注::

1.

 这种情况下,颜色显示与BitBlt一样,使用的时间也差不多。看来并不是使用GDI就一定会慢,BIT MASK才是关键。16位色的BIT MASK主要有以下几种。

2.

今天亲自拿6410试了一下,BITBLT一张800*480的图片,所需时间为247MS,太夸张的数据了,看BMP也没什么特别的,也是16位啊,但是不是跟LCD驱动格式是不是一样的就不清楚了(我LCD格式为RGB565),但换了张是RGB565格式的800*480BMP图片来BITBLT,时间减为7MS,提高了35倍!!!太不可思仪了!!!



3.贴一组参数参考一下,在我们MTK平台测试的结果,图片大小都是800*480,都是使用BITBLT贴图,图片都是通过SHLOADDIBITMAP函数来加载的。

1》xrgb555----115ms

2》xrgb555 with rgb color platte(rgb555 format----0x7c3e1f)----0ms----但颜色显示不对,显示为黑色



3》rgb565----112ms

4》rgb565 with rgb color platte(rgb565 format----0xf87e1f)-----5ms



4.贴一组参数参考一下,在我们MTK平台测试的结果,图片大小都是800*480,都是使用ALPHABLEND贴图,图片都是通过加载PNG图片来转换来的。

1》rgba32(通过加载32位的PNG转到BMP)-------200MS

5.贴一组参数参考一下,在wince60模拟器测试的结果,图片大小都是800*480,都是使用BITBLT贴图,图片都是通过SHLOADDIBITMAP函数来加载的。

1》xrgb555----

2》xrgb555 with rgb color platte(rgb555 format----0x7c3e1f)----



3》rgb565----

4》rgb565 with rgb color platte(rgb565 format----0xf87e1f)-----5ms------既然跟实际的机器差不多的时间!!!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