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关于未来,我充满了希望的冲动

2012-09-10 10:03 183 查看
我庆幸生在这样一个时代,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一个令人骄傲的时代。



就像中国对足球充满希望一样地,关于未来,我充满了希望。

21世纪的中国,自加入WTO后,经济环境在内外压力下,更加开放,更加完善。经济发展水平,日上层楼,高速发展,日将新颜换旧貌。



多年前,曾看过一句话“人,都是逼出来的”。而今越发认为,真是话粗理不粗。从大谈起,经济发展是这样的;从小谈起,个人发展也是这样的。

单从物理学科来看,有动力才有前进的趋势,当动力大于阻力时,物体就能发生位移,或者改变现有的运动轨迹。

稳定的状态,固然不错,但运用到经济发展的平面上,就不太合适了。一个国家的经济,首先要追求的是前进,因为时代在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实力也都在发展。如果只能保持稳定,而不能进步的话,就会使自身的经济水平被他国追赶上,甚至被他国赶超,从而失去经济话语权。

从小的方面探讨,也是这样的规律。一个的学识水平,如果长时间保持稳定的状态,那么“稳定”就成了“不稳定”,甚至成了“落后”。时代在发展,人的思维也在发展,就好比是上学的时代,一个人的学力长时间保持“稳定”,但是旁边的同学却都在继续学习、进步,于是,领先的优势就可能消失,最终被赶超。



中国的现状,是“不稳定”的。从公民和政府的矛盾看,是不稳定的;从个人权利与集体利益的冲突看,是不稳定的;从各人与各人的竞争看,也是不稳定的。私认为,现在这样一个不稳定的状态,是中国保持高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会中,“不稳定”表现为各种势力的碰撞,每个人、每个团体、每个组织,都在争夺有限的社会资源,从而促使人、团体、组织,不断从外界吸收新的力量补充自己。这样一种状态,就把“不稳定”升华为“进步”了,这是一个量的飞跃。而质的飞跃,我想指的应该是,从中国解放初期的完成了统一大业的那种“稳定”状态,转变成1978年开始的“改革”的这样一种进步。

改革的目的,就是打破稳定。改革,必须保持一种不稳定的状态,这样才能吸收各种意见,集社会之大成,而成改革之变化。改革,改的是根,革的是命,这样的改革才彻底,才有成效。小打小闹的改善和改良,不能称之为“改革”。改善和改良,都是有一个基础的,在现有的状况的基建上,进行一些完善,但这改变不了一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对自己要狠一点”,我想应该作为改革的“座右铭”。



当今的天朝,根基未稳,改革激荡,未来光明。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到未来你的新颜异貌,如同迎娶一个美丽的新娘那样的隆重。

记于2012年9月10日周一。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