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复杂还是简单,是矛盾也是传奇

2012-09-07 05:58 323 查看

  简单也复杂

  当我第一次接触到黑莓的时候,我面对的是一个有着 26 粒字母键和其他辅助键的复杂机器,打开一个程序就有三种不同的方式。但也拥有一键打开程序的便利,完善的程序后台切换和流畅的文字输入体验。

  我曾经向很多人推荐过黑莓,但鲜有成功;在 iPhone 越来越完善后,我推荐 iPhone,却很少有失败。在我观察,其中原因有很重要一点是外形印象:黑莓太过复杂,而 iPhone 则直观简单。

  那时候 iPhone 只有一种打开方式,也只有一种退出方式。触摸打开,HOME 键退出。HOME 键是货真价实的实体键,需要用力按下,有真实物质的弹性而非震动的模拟。这是一个真正的开关,意味着硬件对软件的最终控制权。恰恰是这样的终极控制权给人以安心感,或许很多人都弄不懂iPhone 是怎样运行的,但他们可以随时停止一切并重新开始。从技术上讲,iPhone 是一个比黑莓更复杂的机器,却拥有一个最简单的终极控制权。iPhone 赢得人心的一个理念在于将复杂的技术以简单的形式呈现出来。

  我们见到的 iPhone 所拥有的特性,模拟现实的图标按键和界面设计(这种理念在 Apple 自家的软件上更是极致,比如 Podcast,ibooks,备忘录),HOME 键等都来自于让 iPhone 的“使用更简单”这一理念,而 iPhone 确实做到了。然而苹果所做的一切只是革新而并非创新:将过去大部分物理按钮打包变成触屏按钮,而最终控制权还是掌握在 HOME 键手中,苹果根本没有颠覆按钮,而是更换了按钮的形式。

  简单并不是技术的真实特性,从iOS4开始,当苹果开始真正面对多任务的问题时,苹果发现自己不得不向各位前辈和同行致敬和学习。而今的 iOS5,算上通知系统,也有三种方式打开程序。退出也更为复杂,在按下HOME 键之后, 还需要双击 HOME 键,长按图标,等出现晃动之后,再触摸取消。相比于之前的直接按下 HOME 键退出,复杂了很多倍。

  简单之所以简单,只是因为它没做复杂的功能。

  这是为了多任务付出的代价,这是为 HOME 键还掌握最终控制权的简洁所付出的代价。



  复杂也简单

  iOS 并非没有真正应对多任务的解决方案,多种手势插件可以实现便捷的多任务的复杂操作,这是对按钮的彻底革命。但如此一来,iPhone 使用的学习成本也将极大提高,离开了HOME 键的简单逻辑,iPhone使用起来将变得抽象和复杂。离开了物理按钮的最终控制权,用户在使用时将彻底依赖于触屏。万一系统出现问题,用户甚至不能像其他品牌手机一样使用拔电池的终极解决方案。

  与手势相比,“滑动”操作可以作为一个更温和的过渡操作方式,“滑动”操作的关键词是“隐藏”,按钮并非凭空出现,而是被隐藏在内容旁或者内容下面,稍许拖动就能发现,从视觉上更为直观。从操作上,滑动操作无需在按钮之间重复来回使用,操作更为便捷和流畅。

  唯一需要花费的成本在于前期的学习,“滑动”是“隐藏“的,需要提前告诉用户,比HOME 键的功能更难以发现。但这个学习是有价值的,在熟悉之后,就能够离开HOME 键多任务操作带来的的手忙脚乱。

  对操作方式的学习,是为了多任务付出的代价,这是将简单直观的 HOME 键驱逐出操作所付出的代价。

  但如此一来,为了多任务和复杂操作的便利,iPhone 也将无可奈何得走向复杂,就像五年前的黑莓。有趣的是,五年后的黑莓,现如今全面抛弃了物理按钮,彻底转向“滑动”操作。

  面对这一切,苹果不会无动于衷。

  是矛盾也是传奇

  乔布斯在谈论iPhone的设计时有这样的观点:他不喜欢按钮,就像在生命中,也不需要这样的一个东西,在按下之后,一切都停止了。

  然而有趣的是,iPhone 上的HOME 键确是掌握最终控制权的按钮,因为按钮更简单,因为按钮更直观,因为按钮,不需要学习。

  这是矛盾,和其他关于乔布斯的所有矛盾一起,鼓动人心,成为力场,化为传奇。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