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行业虚拟化发展趋势――“瑞友杯”虚拟化征文

2012-09-04 19:34 246 查看

虚拟化技术的历史

1960‘sIBM推出虚拟化技术,提高了昂贵的大型机的利用率;1999,VMware公司解决了X86虚拟化问题,推出了X86平台的虚拟机软件,使虚拟化技术开始走向普通用户;2003,开源虚拟化技术Xen推出,使虚拟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更加普及;2005,Intel和AMD推出支持虚拟化技术的处理器和芯片组,实现了硬件辅助虚拟化技术;2006,Amazon采用虚拟化技术提供云计算平台,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虚拟化技术成为云计算的基石;





虚拟化的现状

虚拟
虚拟化将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一同封装一个可迁移的虚拟机档案文件中





桌面虚拟化

桌面虚拟化是指将计算机的桌面进行虚拟化,以达到桌面使用的安全性和灵活性。可以通过任何设备,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访问在网络上的属于我们个人的桌面系统。

第一代技术实现了远程操作和虚拟技术的结合,降低的成本使得虚拟桌面技术的普及称为可能,但是影响普及的并不仅仅是采购成本,管理成本和效率在这个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纵观IT技术应用历史,架构的变化和三国中名言一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最早主机-亚终端集中模式,到PC分布模式,到今天的虚拟桌面模式,其实是一个计算使用权与管理权的博弈发展。开始主机模式,集中管理,但是应用困难,必须到机房去使用;PC时代来临,所有计算都在PC上发生,但是IT的管理也变成分布式的,这也是为什么IT部门的桌面管理员压力最大,需要分布式的管理所有用户的PC,管理的成本也大幅度上升。桌面虚拟化将用户操作环境与系统实际运行环境拆分,不必同时在一个位置,这样即满足了用户的灵活使用,同时帮助IT部门实现了集中的控制,从而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如果只是将1000个员工的pc变成1000个虚拟机,那么IT管理员的管理压力可能并没有降低,反而上升了,只不过是不用四处乱跑了而已。

  为了提高管理性,第二代桌面虚拟化技术进一步将桌面系统的运行环境与安装环境拆分、应用与桌面的拆分、配置文件的拆分,从而大大降低了管理复杂度与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





应用虚拟化

应用虚拟化将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解耦合,为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虚拟的运行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不仅包括应用程序的可执行文件,还包括它所需要的运行时环境。从本质上说,应用虚拟化是把应用对低层的系统和硬件的依赖抽象出来,可以解决版本不兼容的问题。技术原理是基于应用/服务器计算A/S架构,采用类似虚拟终端的技术,把应用程序的人机交互逻辑(应用程序界面、键盘及鼠标的操作、音频输入输出、读卡器、打印输出等)与计算逻辑隔离开来。在用户访问一个服务器虚拟化后的应用时,用户计算机只需要把人机交互逻辑传送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为用户开设独立的会话空间,应用程序的计算逻辑在这个会话空间中运行,把变化后的人机交互逻辑传送给客户端,并且在客户端相应设备展示出来,从而使用户获得如同运行本地应用程序一样的访问感受。





虚拟化计算系统体系





虚拟技术: 大特性





虚拟化技术的未来

实现资源最优利用
通过虚拟化进行服务器整合优势:

大大提高硬件利用率

增加系统的可管理性

简化服务器安装过程,节约时间50%~70%

减少10倍或更多的硬件购买需求,节约一半的购买和维护成本





动态负载均衡资源
利用虚拟机与硬件无关的特性的虚拟机迁移技术,按需分配资源

当VMM监测到某个计算节点的负载过高时,可以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将其迁移

到其它负载较轻的节点或者在节点内通过重新分配计算资源

执行紧迫计算任务的虚拟机得到更多的计算资源,保证关键任务的响应能力





系统自愈功能提升可靠性
实现经济高效、独立于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高可用性,系统服务器硬件故障时,可自动重启虚拟机消除在不同硬件上恢复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安装所带来的困难,其中任何物理服务器均可作为虚拟服务器的恢复目标减少硬件成本和维护成本。





提升系统节能减排能力
与服务器管理硬件配合实现智能电源管理

优化虚拟机资源的实际运行位置,达到耗电最小化

可为运营商节省大量电力资源,减少供电成本,节能减排







未来虚拟化技术的驱动力——IT成本的消减







虚拟化技术的驱动力——管理和可用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美)Danielle Ruest;Nelson Ruest著陈奋译.虚拟化技术指南[M]机械工业出

版.2011.10

【2】陈滢主审;王庆波等著.虚拟化与云计算 【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0

【3】胡嘉玺著.虚拟智慧VMware vSphere运维实录【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

【4】王春海著.VMware Workstation与ESX Server 【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4

【5】叶佩生主编.电子信息机房技术 【M】.科学出版社.2011.1

【6】(美)Greg Schulz 著.The Green and Virtual Data Center【M】.人民邮电出版

社.2010.1

【7】张友生 陈志风主编.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8

【8】刘晓辉 张东明等主编.网络硬件安装与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9
本文出自 “冷井情深~水~”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lql060.blog.51cto.com/2506698/982118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