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谈语感:统计语言模型

2012-08-29 10:23 141 查看
       我们都经历过初中英语的学习阶段——学习英语单词,学习英语语法等。当时老师很强调早读的重要性。

       比如有个选择题,让你选你会选什么?为什么呢?

He kept thinking of the question whether it was ____ for his father to change the habit of a life time in such a short time.
A. possibly            B. probable        C. likely               D. possible


       老师们都说英语读的多,英语语感就强,考试时候答题也就更容易。事实也是如此,就像做上面的初中英语语法选择题,我们往往能选对正确的选项却不能解释为什么会选择正确。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说是语感的作用。

       语感这东西,搜搜百科给出的解释是:英语语感又称英语思维,是人脑不经过逻辑翻译策略,直接把语言和语义进行非意识转换的思维过程。通俗地说,当我们听别人讲汉语时,一般可以一下知道它的意思,而不是先分析语法和每个词的意思,这就是大脑语言中枢的作用,也就是语感。它是集语法,语义,词汇于一起的一种大脑语言中枢的能力。在外语学习中,语感起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实际运用能力的唯一支撑,还对应试有很大的帮助大篇幅的阅读理解题,即使生词很多,他们一样可以掌握比较精确的意思。语感是依靠长期并且大量的输入来获得的,因此目前国内英语教育培训,基于教学时间的不足,一般把英语当做学科知识来教,但仍然有部分立足于语感培养的课程体系。点击打开链接

       说实话,上面的解释弄得很玄乎。什么语言中枢,什么逻辑翻译策略。对于这些名词,我不是专业学者无法从专业角度给出解释,也就无法说明白上面的解释。但是最近读到《数学之美》第三章统计语言模型这一块的时候,对这个语感有了自己全新的理解。

      首先我们看看机器是如何看待一句英语的合理程度(也就是这句话是否说的顺畅)。起初的时候,学者们是从规则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学者们觉得人类在学习一门全新的语言时候,是从单词和语法进行学习。同理,机器在学习一门语言也需要对语法规则和单词的意义进行理解。但是语言是千变万化的,罗列出的规则也是海量的,并且有的规则之间还会有冲突。这条路无法越走越艰难。

      后来,一些计算语言学者试着从统计的方向去解释一句话的合理程度。一句话时候是否合理就看它的出现概率的大小。给出一定规模的语料库和一个好的模型。我们就能计算出句子的出现概率。数学之美:统计语言模型

      为什么我觉得这和我们早读有关呢? 

      在我看来,常规的方法去做初中的英语选择题。就像从规则角度去解释这句话的合理程度。需要对每个句子和选项的单词含义和语法规则进行检查。看是否符合表达。也就是需要上面例子的ABCD选项的单词的含义和用法进行熟记。如果记不住的话,那就的瞎蒙了。这里就像提供的答案那样去解释。如下:

D 考查形容词辨析。分析句子结构可知,空格处应该是形容词,A 项possibly 是副词,先排除;C 项likely 常用于It islikely+to he/that 从句或sb/sth be likely to do 结构,但不用It is likely for sb to do sth,也排除;B 项probable 不用于不定式的复合结构;从语意分析,父亲改变习惯的可能性很小,选possible 符合语意。


       而我们在进行早读的时候,能够吸收大量的英语句子。这就好比给我们大脑提供了一个大规模的语料库,同时我们个人都对语言的理解有着自己的一个抽象的数学模型。这样, 每次做选择题的时候。我们对每个选项组成的句子,我们可以使用自己的知识库去计算句子的合理程度。

       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总是说的,”为什么选这个答案呢?嘿嘿,它读起来很顺口。“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语言 教育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