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深入浅出设计模式笔记之一:工厂模式

2012-08-22 16:17 281 查看
工厂模式分三种,静态工厂模式 、工厂方法模式以及抽象工厂模式。

工厂模式主要是为创建对象提供过渡接口,以便将创建对象的具体过程屏蔽隔离起来,达到提高灵活性的目的。

简单工厂模式又称静态工厂方法模式。重命名上就可以看出这个模式一定很简单。它存在的目的很简单: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
先来看看它的组成:
1) 工厂类角色:这是本模式的核心,含有一定的商业逻辑和判断逻辑。在java中它往往由一个具体类实现。
2) 抽象产品角色:它一般是具体产品继承的父类或者实现的接口。在java中由接口或者抽象类来实现。
3) 具体产品角色:工厂类所创建的对象就是此角色的实例。在java中由一个具体类实现。



优点:客户端免除了直接创建产品对象的责任,而仅仅负责“消费”产品。作为程序代码而言,只需要创建对象来使用。

缺点:产品的属性由工厂负责,当产品数量很多时候,很难控制,而且作为程序代码而言,必须一直维护工厂的代码,不停的增加产品类型以及属性。

工厂方法模式去掉了简单工厂模式中工厂方法的静态属性,使得它可以被子类继承。这样在简单工厂模式里集中在工厂方法上的压力可以由工厂方法模式里不同的工厂子类来分担。

1) 抽象工厂角色: 这是工厂方法模式的核心,它与应用程序无关。是具体工厂角色必须实现的接口或者必须继承的父类。在 java 中它由抽象类或者接口来实现。
2) 具体工厂角色:它含有和具体业务逻辑有关的代码。由应用程序调用以创建对应的具体产品的对象。

3) 抽象产品角色:它是具体产品继承的父类或者是实现的接口。在 java 中一般有抽象类或者接口来实现。
4) 具体产品角色:具体工厂角色所创建的对象就是此角色的实例。在 java 中由具体的类来实现。
用类图来清晰的表示下的它们之间的关系:



优点:创建一个新的产品变的更容易,只需要创建一个对应的工厂即可。单工厂的负担很小,易于维护。作为程序代码而言,只需要创建新的工厂类和新产品对象来使用。

缺点:由于创建一个新的产品需要创建一个新的工厂,反之会出现大量的工厂,产品种类越多,工厂数量也越多,这个不是我们所期望的。作为代码而言,需要创建不同的新类来维护对象,显然缺少代码的复用性。

也许在下面情况下你可以考虑使用工厂方法模式:
1) 当客户程序不需要知道要使用对象的创建过程。
2) 客户程序使用的对象存在变动的可能,或者根本就不知道使用哪一个具体的对象。

抽象工厂模式

先来认识下什么是产品族: 位于不同产品等级结构中,功能相关联的产品组成的家族。
还是让我们用一个例子来形象地说明一下吧。



图 中 的 BmwCar和 BenzCar 就 是两 个 产 品 树 ( 产 品 层 次 结 构 ); 而 如 图 所 示 的BenzSportsCar 和 BmwSportsCar 就是一个产品族。他们都可以放到跑车家族中,因此功能有所关联。同理 BmwBussinessCar 和 BenzSportsCar 也是一个产品族
可以说,抽象工厂模式和工厂方法模式的区别就在于需要创建对象的复杂程度上。而且抽象工厂模式是三个里面最为抽象、最具一般性的。

抽象工厂模式的用意为:给客户端提供一个接口,可以创建多个产品族中的产品对象
而且使用抽象工厂模式还要满足一下条件:
1) 系统中有多个产品族,而系统一次只可能消费其中一族产品。
2) 同属于同一个产品族的产品以其使用。

来看看抽象工厂模式的各个角色(和工厂方法的如出一辙):
1) 抽象工厂角色: 这是工厂方法模式的核心,它与应用程序无关。是具体工厂角色必须实现的接口或者必须继承的父类。在 java 中它由抽象类或者接口来实现。
2) 具体工厂角色:它含有和具体业务逻辑有关的代码。由应用程序调用以创建对应的具体产品的对象。在 java 中它由具体的类来实现。
3) 抽象产品角色:它是具体产品继承的父类或者是实现的接口。在 java 中一般有抽象类或者接口来实现。
4) 具体产品角色:具体工厂角色所创建的对象就是此角色的实例。在 java 中由具体的类来实现。



优点:可以自由组装自己的产品线,来生产出不同的产品,工厂的复用非常强。作为程序代码而言,代码复用高,易于管理修改。

缺点:难于管理。作为程序代码而言,也是难于管理,尤其是工厂类,最好不要修改。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