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字体图形化设计小谈

2012-07-16 01:20 337 查看

  当你在做设计的时候碰到一个标题,

  你会怎么做?



  翻字库?一遍一遍试各种字体?

  来看看大湿都是怎么做的吧。

  图形化视频

  文字是一种记录与传达语言的符号,它的产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重要标志。随着图形化时代的来临,文字与图形的关系在设计领域尤其是平面设计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目前国际平面设计界以文字为主体元素的设计,本文以平面设计中文字的图形化表现为切入点,对文字图形化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以及在平面设计的应用进行探讨性分析,希望挖掘出文字与图形化设计的更多表现形式。

  美国设计家保罗·兰德说:“好的设计字体是信息与灵感,昨天与今天,现实与幻想,工作与娱乐,工艺与艺术,意识与无意识的融合”。

  我根据平时看到的一些文字图形化作品,简浅的归纳了一下文字图形化的一些方法。

  替换法 共用法 叠加法 分解重构法 尖角法 横细竖粗法 简细法 联盟法 摆放法 卷叶法 方方正正法 上下拉长法 断肢法 结构转变法 照葫芦画瓢法 俏皮设计法 画龙点睛法

  替换法

  替换法是在统一形态的文字元素加入另类不同的图形元素或文字元素。其本质是根据文字的内容意思,用某一形象替代字体的某个部分或某一笔画,这些形象或写实或夸张。将文字的局部替换,是文字的内涵外露,在形象和感官上都增加了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共用法

  “笔画公用”是文字图形化创意设计中广泛运用的形式。文字是一种视觉图形,它的线条有着强烈的构成性,可以从单纯的构成角度来看到笔画之间的异同,寻找笔画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他们可以共同利用的条件,把它提取出来合并为一。





  叠加法

  叠加法是将文字的笔画互相重叠或将字与字、字与图形相互重叠的表现手法。叠加能使图形产生三度空间感,通过叠加处理的实行和虚形,增加了设计的内涵和意念,以图形的巧妙组合与表现,使单调的形象丰富起来。



  分解重构发

  分解重构发是将熟悉的文字或图形打散后,通过不同的角度审视并重新组合处理,主要目的是破坏其基本规律并寻求新的设计生命。

  总之,平面图形设计的目的是人与人的交流,作为设计者,学习运用符号学工具,会使设计更加有效。在平面设计如此繁杂的今天,只有把文字图形化运用到设计中,才能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更便于公众对设计者的作品主题的认识、理解与记忆。



  俏皮设计法

  把横中间拉成圆弧,角也用圆处理,,这个方法还有重点一点就是色彩,字体处理上加上色彩的搭配才能作出好的这种俏皮可爱字体



  尖角法

  把字的角变成直尖,弯尖,斜尖,卷尖;可以是竖的角可以是横的角,这样文字看起来会比较硬朗





  断肢法

  把一些封合包围的字,适当的断开一口出来 ,或把左边断一截,或右边去一截,重点:要在能识别的情况下适当断肢



  减细法

  所有字体横和竖变细



  错落摆放法

  把左右改为左上左下,上下排,或斜排就是一边高一边低,让文字错落有致排列



  方方正正法

  把所有字的弯全改成横平竖直,四四方方的



  卷叶法

  把所有字他的最左或最右横或竖或点全卷起来,像浪花一样,此法,一般是找到一个点或线后,转曲,用最下面或最左边或最右边的两个点向一边拉,以加点节点的方法拉成一个圈,然后把他转成倒圆角后,留着最后面的两点,慢慢删除中间的节点



  横细竖粗法

  选定个字体后,把横比划减细竖比划加粗。



  上下拉长法

  把字变细,然后上下拉长,类似 条形码的感觉



  结构转变法

  可以说是代替法的一种,把竖或横线或折换成其他比划



  照葫芦画瓢法

  先画一个几何图形,,方或矩形或星形,或什么形,然后把字放进去,照几何图形路线***字体



  画龙点睛法(或说是一点拉长法)

  算是拉长法的一种,找到标志中的一个点或线作为重点把他拉长,,使得处理好的字体,再加个一笔更是画龙点睛之作



  字体设计秘招—洋为中用

  大家都知道,我们使用的汉字成千上万,个个不同,而西方使用的拉丁字母,大写加小写再加数字标点符号乱七八糟加起来也就一百来个,在数量上和我们汉字差距很大。这就造成了被设计出来的英文字款比中文要多得多。

  面对字库里面多如牛毛的英文字体,大家是否曾经对他们视而不见或匆匆带过,其实那里面蕴藏着西方设计师的无限创意,而作为汉字的设计者,我们可以好好利用这些创意,其实方法很简单。

  第一步:到字库里找几个特别点的英文字体



  第二步:找出这些字体的笔触和特征



  第三步:把这些特征运用到中文字体设计中去吧



  如此类推,还可以做出更多的字体设计。

  但话说回来,并不是所有的英文字体都可以变化成汉字的,毕竟英文比划少,容易把握,但是这是一个讨巧的办法,给大家当做借鉴。

  最后祝大家越来越强大~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