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说说类Pinterest的产品,Pinterest模式带给我们什么?

2012-07-13 01:01 579 查看
  昨天看了报道说Pinterest推荐流量超过Google+、 Twitter,首先是激动似乎预示着国内也会有同类的产品流量超过微博,但会不会是类Pinterest产品就等历史来揭秘把,其次是在想到底Pinterest模式带给我们什么,我们需要怎样去看待Pinterest模式。



  Pinterest是一个基于视觉图片分享的社交型目录网站,用户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用“钉”在图板(PinBoard)上以瀑布流的模式来展现。从2010年上线两年就能超过Twitter,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信息获取成本更低;

  它打破了以往信息的获取模式,如列表或者田字格,人的视觉需要从上到下(或者从左到右)的逐块浏览——全部都看,然后大脑再筛选过滤——这更适合有目的性完整性的信息获取,例如搜索结果;瀑布流的模式用户可以随意的、蜻蜓点水式的信息获取,更适合在大量信息中漫无目的的随意获取;相对来说用户获取信息的感觉上会更轻松,只要感觉好看就可以停留下来(获取);

  在网络上我们常常会有这三种行为:第一种是有目的,知道自己要什么,要做什么事;例如想听陈奕迅的红玫瑰。第二种是泛目的的,知道要做什么,但是不是很明确;例如就想听音乐,具体什么歌,不知道;音乐电台的随便听听就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的;第三种是完全没有目的的,随便看看,看到哪是哪;

  大多数用户行为都是第二、三种的,所以针对于这类用户在信息的呈现上一定要随意、信息量大、信息关联性弱,让用户自己去决定。

  2.更佳的呈现模式

  瀑布流的模式更便于呈现大量的毫无关联的信息;

  3.通过感兴趣的东西找到自己的社交圈

  让用户建立起一种基于兴趣的社交圈子,而不是基于关系;

  4.进入了“图”时代

  从几年前大家喊着进入图时代,但是一直没有看到曙光;Pinterest的出现让大家看到图时代就在身边,它正悄悄融入到我们的生活;

  随之国内涌现一大批类Pinterest产品,如美丽说、蘑菇街、玩图、花瓣、百度图趣、 mark之等;对这些产品进行观察和分析之后,发现这些产品还停留在对于瀑布流的呈现和收藏作用上,社交的属性还不是很强。



  蘑菇街、美丽说、花瓣、mark之(现在叫“发现啦”)等都是利用了瀑布流这种独具风格来呈现内容,但是它们的产品方向和生态不同。美丽说、蘑菇街等利用瀑布流这种风格来呈现商品,让用户随意的浏览(因为有点时候用户根本不清楚要什么样式的,只有看到了有感觉了才会明白自己要什么了),看到好看的就收藏或者去购买,更多的是满足用户寻找自己中意的商品的需求;花瓣、发现啦等则利用瀑布流作为一个信息内容呈现的池子,大家可以在池子中找自己喜欢的图片内容并收藏,同时提供插件让你看到好看的图片或者内容抓取过来进如到这个池子中从而形成一个生态,更多的满足用户的收藏的需求。



  对于花瓣、发现啦这类产品,内容瀑布流就像是一个池子,插件像小溪源源不断流入池子中。人常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个间接的说了插件比池子更为重要。但是只是有插件这个工具有没有太多的粘性;池子和插件就像是生物上的共生关系。



  花瓣、发现啦等以内容来吸引用户注册,用户首先认知的是它是一个池子;对于抓取插件的认知相对弱,这会对以后的UGC产生造成一个瓶颈。

  以花瓣、发现啦等关注来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相对于人人、微博、微信还是不成熟。大家的认知还是停留在一个收藏图片的层次上,还没有以兴趣点(图片)来社交的观念,这点需要后续的培养。

  从现阶段来看像花瓣这类Pintereest产品还有一段路要走,首先要让大众认可,其次要让VC看到盈利的曙光,最重要的是培养用户的一系列的观念。

  每个产品从上线到被大众所热捧改变大家的生活习惯都需要走过艰辛的一步步,未来是美好的。相信不久也会出现超越微博的产品。让我们翘首期盼吧!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