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华为的真相——为了忘却的纪念(现在俺们都是JV了)

2012-04-27 22:04 260 查看
华为真相——在矛盾和平衡中前进的“狼群”

  选段二:

  任正非管理思想十大要点

  一、 寻求主流价值观认同

  任正非曾经多次反思父母在文革时期的不幸遭遇,他发现,父母的遭遇固然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有关,但是,从父母个人来讲,没有与当时的主流思想保持一致、没有被主流思想所认同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他得出结论说:一个人再有本事,也得通过所在社会的主流价值认同,才能有机会。这样的人生教训影响了任正非的一生。他后来选择当兵、积极申请入党都是追求主流价值观认可的努力。

  作为一个没有任何政治背景的商人,任正非一直努力寻求官方的认可和政府的支持,他认为,华为主要是对政府负责。他要求员工要坚定不移地保持安静,听党的话,跟政府走。他把华为的文化的根基确定为国家文化。

  二、企业成长动力来自于矛盾

  任正非在讲解《华为基本法》时说:真实的世界永远都是矛盾的,有矛盾才能在打破平衡中不断发展,华为公司正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前进的。因此,他认为:企业成长的动力首先来自于矛盾。任正非的企业管理思想的基础,是毛泽东的唯物辩证法。而对于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法则,即矛盾法则,任正非有着深刻的理解,并灵活运用于认识企业这一客观事物的原则和方法,提供了在企业实践中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范例。

  三、聚力和扩张力的辨证关系

  任正非从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教授的耗散结构理论,引申出企业的凝聚力必须不停地转换为扩张力的思想。他说,企业凝聚力强,不一定有动力,不一定有效益。要扩张,扩张就是一种耗散,就会产生矛盾,实现矛盾的有效转化,企业就有生命力。

  四、压强原则

  在成功的关键因素和选定的战略生长点上,以超过主要竞争对手的强度配置资源,要么不做,要做,就极大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重点突破。这一思想被写进《华为基本法》。它来自于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中的运动战。但是,他并不主张其它企业都来学习,因为每个企业的发展历史不同,一旦形成模式,改起来很难。

  五、群众运动

  任正非搞群众运动,为现代许多人所不齿。但群众运动的根本思想在于走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思想是中国长时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难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任正非游刃有余地将其运用于企业管理当中。其核心含义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领导群众进行一切实际工作时,要取得正确的领导意见,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这就是说,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化为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在群众的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如此循环往复,使领导的认识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看,群众路线是一种问题发现机制和意见检验机制。

  六、普遍客户原则

  小公司在开拓市场时,只搞最关键的关系,这样做成本最低。但是大公司就不能这样做,因为客户关系中任何一个人投了反对票,就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影响呢?因为是大公司,摔不起跟头。

  七、企业分权的前提是认同核心价值观

  任正非认为,在所有的权力中,最重要的是用人权。为了实行对人的有效控制,任正非提出:只有企业的员工真正认为自己是企业的主人,分权才有了基础,没有这样的基础,权力分下去就会乱。所以,文化是权力分化的基础,没有认同感,就不能实行分权。在企业接班人问题上,任正非也强调认同价值观。

  八、跟着外交路线打入国际市场

  任正非说:中国的外交路线是成功的,在世界赢得了更多的朋友……华为公司的跨国营销是跟着我国外交路线走的,相信也会成功的。一个国家的企业在世界企业界范围内的实力对比,决定了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弱,而国家综合实力是外交路线和策略的决定因素。所以,政治外交越来越注重以经济外交作为基础和先导。那么,作为企业来说,华为依照外交路线设计营销路线,也是非常自然的选择。好处有两点,一是可以在国家外交的背景下,长期稳定海外发展方向;再就是在为经济外交作贡献的同时,可以优先获得政府的支持。

  九、英雄与领袖

  让有个人成就欲望者成为英雄,让有社会责任者(指员工对组织目标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成为领袖。基层不能没有英雄,没有英雄就没有动力。但不能提拔为高层管理者。为下属服务好,使他成为英雄,就成为领袖。

  十、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任正非对管理的理解,是在企业中形成思想权力,实现思想统治,使华为脱离对人才、技术、资金的依赖,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本文选自《华为真相在矛盾和平衡中前进的狼群》 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选段三:

  华为魔鬼训练大揭秘

  华为公司每年对新员工的培训,都是极其残酷的,被人称为魔鬼训练。

  岗前的培训,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必修课。但是华为的做法仍然与众不同。一是时间长,5个月;二是不仅限于企业文化培训,而是分为军事训练、企业文化、车间实习、技术培训、市场演习等五个部分。这5个月的生活就像炼狱,但是生存下来的人,则有获得新生的感受。

  ●优胜劣汰制军训--中央警卫团教官担任主训官

  华为招聘的大学生,到华为报到后,立即就进入包括为期一个月的军事训练在内的5个月严格的封闭式培训。负责训练的主教官是中央警卫团的退役教官,训练标准严格按照正规部队的要求,凡是在训练过程中遭到淘汰的员工将被退回学校,经过几轮筛选幸存的员工才能正式进入华为公司。很多员工总结这段漫长的培训过程时用的是这几个字:苦、累、考试多;如同高考冲刺阶段一般,这一段时间的考试次数远远超过了大学四年的总和。很多曾经参加过训练的学员都对这种痛苦的煎熬铭记终生。但这段经历又往往成为他们日后向他人炫耀的资本,并受用一生。

  这期间新员工都是带薪的,包括奖金全部都有,华为公司不会因新员工还没有正式从事工作而不发工资和克扣奖金的。

  ●第一次握手--不合时宜的文化课程

  进入华为后的第一周,新员工便到位于深圳市龙岗石岩的华为培训中心进行文化课程的培训,天天学习公司的企业文化。华为给每名学员都发有一本厚厚的企业文化学习教材,教材用了很多发生在华为内部的真实故事。除了华为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老总们去给学员们讲课外,其它所有部门的高层主管也要分期分批去讲。老总任正非也经常亲自到培训班为学员们讲课。任正非讲课很有煽动性,他善于以一些身边的细小例子阐明一些深刻的人生道理,经常使学员们斗志高昂,充满了奋发向上的活力。华为最看中团队合作精神,所谓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

  ● 和岛主们生活一个月--车间实习

  文化课之后,新员工要到一线车间实习一个多月,跟着车间的师傅学习组装、测试。车间装配和测试过程处处体现了华为人的严谨作风。华为的装配车间分为不同的小组,华为人习惯称之为岛,称小组的负责人为岛主。车间的装配工人一般是中专文化,但是,每个岛都配备一名硕士以上的技术人员把关,合格的产品由他签字后才能出厂。

  ●最难熬的技术培训--5%淘汰

  车间实习结束后,就开始接受技术培训。作为市场人员,也必须了解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很多员工认为,这三周的技术培训是最艰苦最难熬的,因此被誉为魔鬼训练。

  新员工每天早上8点起床,从深圳龙岗坂田公司总部乘公司的班车,花40多分钟时间赶到位于深圳市车公庙的培训基地。一直到晚上9:30分才结束课程学习回去,一般回到宿舍都是十一、二点了。期间,就如同大学里一样严格的上课、复习和试验操作,每学完一段就考试。大概每周要考试两三次。考试不合格者就要留级、补考、工资停发。当时,华为有5%的淘汰率,一个班二三十人中,最后一名无论考试成绩多好,都要被淘汰。这三周严格残酷的培训培养了华为员工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激励着每一名新员工都努力学习,力争上游。

  ●销售实战演习--上街叫卖三个月

  华为市场部新员工还要到市场部见习3个月,期间的考试多如牛毛。还有销售技能实战演习--新员工到街上推销、叫卖。新员工事先都被要求,在销售过程中不允许说出自己是华为的员工,主要是为了增强实践的真实性。但是,由于深圳市严格禁止无证小贩摆摊售卖,进行销售技能实战演习的华为人为此曾有多人次被作为乱摆卖的无证小商贩,被深圳市的城市市容管理人员抓住。……

  华为市场部门有一句话:天下没有沟通不了的客户,没有打不进去的市场。

  华为对于市场的开拓,从来不是派有丰富经验的员工,而是派一些刚从学校毕业,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尤其是市场开拓经验的新员工去做市场。目的是训练新员工陌生拜访、开辟新路的勇气和能力。华为的这种策略使大批新员工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一批批新员工在磨练中成熟,成为经验丰富的老员工,这样,华为员工的整体能力越来越强,综合素质越来越高。

  本文选自《华为真相在矛盾和平衡中前进的狼群》 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