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摄像头选购攻略

2012-04-26 12:51 162 查看
摄像头产品繁多、规格复杂,究竟应该怎样选择,才能买到一款效果令人满意的摄像头,避免使用劣质摄像头造成误会呢?效果,跟什么有关?

1.感光元件

目前市场上主流摄像头使用的感光元件主要是CCD和CMOS两种。它们的作用相当于传统相机中的底片。CCD的分辨率高,色彩还原逼真,已经成为百万像素级的数码摄影器材里的主角;与CCD相比,CMOS具有节能及成本低等特点,因而中低端摄像头几乎全都采用CMOS作为感光元件。

CMOS摄像头的不足之处是对光线的要求较高,生成的图像的效果比CCD的粗糙。有的读者可能会注意到目前有些高端的单反数码相机采用的也是CMOS感光元件,但这两者在技术上不可同日而语。况且对于摄像头而言,效果往往并不是最重要的,廉价CMOS摄像头拍摄出来的效果也可以让人接受。

2.像素值和分辨率

像素值和分辨率这里的分辨率指的是光学分辨率 是摄像头的两个重要指标。像素值指的是图像中独立像素点的数目,由CCD或CMOS决定。像素值越大,表示其图像解析能力越强。

当前主流摄像头产品的像素值一般为30万、35万和38万,也有50万甚至130万的,不过比较少见,价格也很高。分辨率是摄像头辨别图像的能力,其最大值由摄像头的像素值决定(插值除外)。

例如目前30万像素级别的摄像头均可提供640×480这一最大分辨率,但很多聊天软件(如MSN)默认支持的分辨率只有320×240,也就相当于10万像素。要指出的是,像素值大只表示理论上图像会更细腻和清晰,但像素值并不是决定成像质量的唯一要素。

另外,购买的时候还要问清楚标称的像素值是真实的像素还是插值所得,因为两者无论从成本上还是效果上来比较,都有天渊之别。什么是插值后的像素呢?插值后的像素,是在周围像素的基础上用数学公式计算出的“丢失”的像素。

现在市场上有不少只卖几十元的摄像头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欺骗消费者的,它们虽然也标称有30万像素,但真实像素只有10万。当然,问商家也不是很可靠,况且有时候他们自己也是“受害者”(只有厂家知道)。其实10万像素和30万像素的成像效果是有明显区别的,从色彩饱和度和画面的清晰程度上,单凭肉眼就能够分辨出来。

3.最大帧速率

除了像素值和分辨率之外,拍摄时的帧速率也是决定画面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摄像头每秒采样多少个画面。这样就很容易理解了:采样的速率越高,影像当然就越流畅。在实际应用中,只有画面刷新的帧数在24帧/秒以上,人的眼睛才不会察觉到明显的停顿。

限于成本,目前主流摄像头的最大帧速率大都为30帧/秒,低端产品只有15帧/秒甚至更低。一款性能较好的摄像头,其最大帧速率应达到30帧/秒(352×288),即使用标准的VGA格式(640×480)拍摄,也要有15帧/秒的刷新率。

4.镜头和焦距

镜头在摄像头中的地位相当于人的眼睛,拍摄的影像是否明亮清晰往往就取决于镜头的好坏。镜头的成本在整个摄像头中占了很大比例。因此,两款相同像素相同功能的摄像头,采用的镜头不同,成本有可能相差很大。例如那些采用廉价的塑料镜头的产品就比较便宜。

而公认的比较好的镜头应该是用玻璃,或玻璃纤维制造的,并由多片镜片组成。是否镀膜也是评价镜头好坏的一个因素,怎么去分辨镜头有没有镀膜呢?很简单,从侧面看去镀膜的镜头有紫色或者蓝绿色(根据所镀的膜的不同折射的颜色也不同)光泽,而没镀膜的就完全没有这些光泽。

有些用户把摄像头买回来后才发现影像很模糊,而在商家那里试的时候是好好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一般都是没有调好焦造成的。和傻瓜相机一样,摄像头采用的是超焦距,景深大但微距时应手动调焦。因此,有时候需要手动调节摄像头的焦距才能得到最清晰的图像。

小提示:由于镜头的后景深比较大,人们称对焦点以后的能够清晰成像的距离为超焦距。应用超焦距是获得最大景深或控制影像清晰范围的最快捷方法。傻瓜相机一般就是利用了超焦距,利用短焦镜头在一定距离之后的景物都能比较清晰成像的特点,省去对焦功能。



5.处理芯片

处理芯片也是影响成像效果的一个很重要因素。例如有些产品采用的芯片质量差,就会造成摄像头在光线不好的情况下根本无法使用。一款摄像头到底采用哪种处理芯片,除非拆开检查,否则我们无从得知,只能靠实际的效果来判断。功能,哪些对你有用?

1.即插即用

以前摄像头的接口还分为串口、并口和USB接口三种,而现在的摄像头几乎都是采用USB接口了。USB接口摄像头所需的供电可以直接从主板USB接口中得到,不再需要笨拙的独立电源转换器。另外,USB接口提供了12Mbps/480Mbps传输带宽,传输速率大大高于电脑现有的外设端口。

2.USB 2.0高速接口

最近很多厂商都把摄像头产品的接口“升级”到USB 2.0规范,这对于消费者的意义何在呢?分析如下:USB 2.0和USB 1.1两者的外观结构完全一样,并且USB 2.0可向下兼容USB 1.1规范,但要实现USB 2.0高速连接,还有很多附加条件。

首先要有“芯”的支持,目前几乎所有新推出的主板芯片组都提供对USB 2.0的支持,对于“老爷机”用户来说,就只有通过外接的USB 2.0转接卡来实现了。操作系统方面,只有Win XP SP1以上的版本才能直接支持USB 2.0,其它的系统都要打补丁。

USB 2.0的理论最大传输速率高达60MB/s(480Mbps),是USB 1.1的40倍,在本地或局域网内使用时速度非常快,效果较好;在Internet中使用,由于网速的关系,速度基本上和USB 1.1产品没有什么差别。此外,值得注意的是,USB 2.0的产品还要贵一些。了解到这些,相信选择哪种接口的产品心里就有数了吧。

3.静态拍摄

目前大部分摄像头都带有静态拍摄功能,即把摄像头当数码相机用,只是多了根“尾巴”限制罢了。选购时要看摄像头的静态拍摄功能是否强大,例如有些产品在机身上就提供了快门,而有些只能通过软件实现(点击应用程序里的拍照按钮),使用起来当然是前者比较方便。某些高端的机型还具备数码变焦能力,大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

4.夜视功能

这个功能一直很有争议,其原理就是摄像头采用了红外线拍摄,能在极暗的环境下捕捉影像,不受亮度条件的限制。当然在黑暗中拍摄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仅可分辨轮廓而已,实际的利用价值好像并不大。

不过最近支持夜视功能的产品好像多起来了,价格几乎跟一般的摄像头一样,是否有这方面的要求就要自己考虑了。

另外,内置麦克风、角度调节、底座固定装置(例如将底座设计成固定夹,用户可以轻松地将摄像头固定在电脑显示器或笔记本电脑上)等一些小功能,都能给我们的使用带来许多方便。

软件,并不是可有可无

这里说的软件包括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驱动程序当然是一定要有的,不然摄像头也无法工作。不过驱动程序却有“好”“坏”之分,这里指的是指驱动程序安装的人性化程度。

大厂的产品一般都会将驱动程序打包成一个安装程序,用户只要放入驱动光盘就可以安装;而杂牌的一般都是采用公版的驱动程序,需要你手动选择路径安装,这对于老鸟来说当然不存在任何问题,但对菜鸟来说就比较麻烦了。

摄像头随机附带的应用程序也是一个重要部分,很多厂商都附送了一些如影像电子邮件软件、简易视频编辑软件等应用程序,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另外,一些图像效果校正和增强程序也很实用。例如调节摄像头的色彩饱和度、对比度、边缘增强、伽马值等,只要调节合适有时候可以使拍摄效果得到很大的改善。



转自:http://itbbs.pconline.com.cn/diy/2347979.html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