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新浪微博不满足于现有市场:开始向即时通讯迈进

2012-03-14 00:00 267 查看
从通讯服务的角度上看,新浪微博上有三种互动的方式:@我、评论与私信。这样基于微博的通讯服务其特色在:话题引导与实时异步,分别相对于电邮与即时通讯而言。那么,新浪微博加入聊天功能后,是否可以增强微博的通讯能力,提升用户体验,甚至实现华丽的转身呢?

提升用户体验

就前者来看,微博的声音文化与偏媒体属性和现在的成功密不可分。声音文化给用户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观点聚合平台。不论是草根用户,还是认证用户(囊括名人与官方微博),可以在自己的圈子里自由发出自己的声音,也可以和对方同台交流。平台里,(相对)有价值的观点得到快速扩散,充分讨论,也奠定并巩固了平台的偏媒体属性。这正是新浪擅长的。

作为辅助,补充聊天功能,提升微博的用户体验自然毫无压力。以下三个问题值得思考。

保持轻便

让保持网站轻便。这里的“轻便”不要求能像阿尔法城的聊天桌那么干净,至少得像脸谱的实时通讯功能那样简洁有力。就算不够轻便,也不能像人人网那样卡不堪言。微博的主页已经越来越臃肿是不争的事实,广大IE 6用户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保留实时异步

实时异步的优点非常明显:获得最新信息而不扰民。对方不知道也用不着知道自己是否在线。这样,用户查看消息,或者不查看,消息就在那里;用户现在回复,或者稍后回,选择权就在手心。

用户可以隐身,但显然已经变了味儿。即时通讯的重点是通讯即时,你应该无法想象在QQ上和朋友每次对话都间隔五六分钟的“畅聊”吧?电子邮件在经历了即时通讯和社交网站之后,仍然靠谱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实时异步(另一个是开放),也是高效人士称道的缘故。电邮的市场份额下降并不能说明它衰落,通讯渠道更加丰富使然。

因此,用户当有机会选择是否打开聊天功能。如果不愿意,原通讯服务方式应保持不变。

争夺即时通讯霸主

就后者来看,新浪终于迈向了这一步,试图借微博重新推开即时通讯领域的大门。坐拥连接MSN和GTalk的SinaUC,再通过微博利用媒体效应做铺垫,逐渐吞噬即时通讯软件市场份额。我猜测,仅仅实现网页在线聊天,不符合新浪对该功能的战略定位。

但是,凭借新浪微博的实力,在通讯领域分一杯羹完全可能。随着讲究效率的用户不断增长,他们已经认识到完成任务才是最终的目标,不再纠结某个具体的工具。怎样就近,怎样联系朋友。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