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ZigBee技术简述及与Wifi的比较

2012-03-02 16:38 302 查看
昨天论文的外审刚过,要准备答辩了,才发现文章虽然写好了,但过程有些仓促,代码凌乱,正好借此机会,边写日志,边做PPT,好好总结一下。码农嘛,必须在实践与总结中成长。下现会分专题的对论文进行总结。

对ZigBee的研究主要使用两种手段:物理测量与NS2模拟。物理测试用的是Digi公司的XBee设备及win下的客户端,测量了一下信号强度、时延与吞吐,在静态环境下,结果还是不错,动态下(两设备在运动过程中的数据)没测,主要是条件限制,个人想法是这个主要是测量两设备在相对速度下的丢包率,会随着速度的提高而上升,如同蜂网络那样。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想,本人对硬件所知不多,如果有高手偶然看到这篇文章,还请不吝赐教。

NS2模拟主要用的是一位韩国人(三星)在2002年的TCL脚本,截止到2010年底,我在国内(internet和cnki)找到的相关研究都是基于此的(悲哀啊),他的代码已经是NS2代码库的一部分了。个人在做完了一些模拟之后,得出:ZigBee为了节能,使用了更为简单的路由算法----clusterTree与AODV-jr,设计巧妙,完美地兼容了节能与扩展性,但相比WIFI,对于动态网络不太适合。

1 ZigBee简介

目前,工业上用于无线移动传感网络的两种主流的接入技术:IEEE802.11b技术与IEEE802.15.4的ZigBee技术,本节将比较这两种技术。

Zigbee是一种低成本、低功率、低速率的适用于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新技术,可以嵌入到各种电子设备之中,支持地理定位功能,该技术主要针对低速率的通信网络而设计。ZigBee协议栈是基于IEEE802.15.4协议而制定的,IEEE802.15.4标准定义了Zigbee的物理层、MAC层与数据链路层,ZigBee联盟在此基础上定义了网络层与应用层,如图1所示。



图1 ZigBee协议栈

ZigBee网络有三种类型的节点:协调器、路由节点与终端节点。协调器在网络中负责发起和维护网络的正常工作;路由节点有转发数据报文的功能;终端节点比较简单,没有转发功能,只可以收发数据。而在一个实际的Zigbee网络中,只支持两种无线设备:全功能设备与精简功能设备,FFD可以提供全部的IEEE802.15.4协议服务,不仅可以收发数据,还具有路由功能;而RFD只能充当终端节点,负责采集数据,然后发给协调点或路由节点进行处理。这三种类型的节点可以使ZigBee支持三种网络拓扑结构:星形结构、树状结构与网状结构(图2)。其中,星形网络是一种发散式的网络拓扑,以协调器为中心,负责建立网络与转发数据,这种拓扑虽然比较简单,但网络结构单一,缺乏灵活性,协调器容易成为网络的传输瓶颈;树状结构是对星形网络的扩展,使组网络方式更加灵活,使网络具有更大的覆盖范围,但这种结构仍然是比较固定的,关键节点的损坏会严重影响网络的性能;网状结构最复杂,可以为网络中任意两节点提供多条路由,因此网络的可靠性大为提高,缺点是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路由的开销也随之加大,网络的时延比较严重。



图2 ZigBee的网络拓扑结构

2 与wifi的比较

由于面向的应用不同,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底层特性区别较大,本节对ZigBee及IEEE802.11b这两种接入的底层参数进行比较,从中选择出适合多自主车网络的技术,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

ZigBee
IEEE802.11b
单点覆盖距离
50-300m
100~300m
传输速度
250Kbps
11Mbps
编程难度


硬件复杂性
简单
复杂
频段
868MHz~2.4GHz
2.4GHz
成本


电池寿命
数年
数小时
网络节点数
65000
50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