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维架构 > Linux

Linux初步学习 (二)

2012-03-02 14:12 78 查看
逛逛系统

=======

系统安装完成之后就是在随便逛逛了,设置了一个root账户和一个普通账户,今后大部分操作还是在普通账户及下面运行比较好(这是玩坏了几个RHEL之后的切身体会)。

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如何改变runlevel到3,也就是启动时进入init 3.这个修改是需要root权限的,也就是说是在#字符后的输入。

直接 # vi /etc/inittab 找到 id:5:initdefault: 将5改成3,保存退出。此后登录的时候就都是运行在多用户控制台模式下了。如果想启动GUI,则可以在root权限下面# init 5。

由于带有多个tty,感觉在体验系统和系统设置的时候,使用控制台模式可以很好的体验多用户环境的感觉,就像是自己分身成好几个远程客户访问同一台设备,这一点对于今后可能的远程访问是一个很好的打基础的事情。

然后就是# ntsysv 命令查看系统的守护进程(或者称为服务),当然,现在还是不要随便去修改了。用 tab 键可以切换到确定或者取消按钮上来退出。

尝试# tree命令树状列举文件和目录的时候竟然显示 command not found……可能是什么地方没有设置好,这个问题先保留下,在设置环境变量的实践中再来仔细的研究下。

还好,# pstree 命令是正常的输出进程树的。

然后分别使用# gcc -v # python -V #java -version来 查看几个主要的编程语言环境的版本,分别是4.4 2.6 1.6……总体来说是可以满足需要的了。

linux下面有没有类似windows任务管理器的自动刷新的进程监视器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 # top 命令,可以使用 -d 来指定刷新频率,单位是秒。

同样,还可以查看当前登录到系统的用户情况, # who 命令 不仅仅显示了用户的名称,还包括了登录的终端和时间等信息。

至于# ls,# ps这样的常用指令和# cal这样的一些辅助性的指令,那就更是用到了再说吧……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