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数据库 > MySQL

mysql配置优化(windows下my.ini)

2011-12-31 10:11 344 查看
优化mysql数据库性能的十个参数(转)

(1)、max_connections:

允许的同时客户的数量。增加该值增加 mysqld 要求的文件描述符的数量。这个数字应该增加,否则,你将经常看到 too many connections 错误。 默认数值是100,我把它改为1024 。

(2)、record_buffer:

每个进行一个顺序扫描的线程为其扫描的每张表分配这个大小的一个缓冲区。如果你做很多顺序扫描,你可能想要增加该值。默认数值是131072(128k),我把它改为16773120 (16m)

(3)、key_buffer_size:

索引块是缓冲的并且被所有的线程共享。key_buffer_size是用于索引块的缓冲区大小,增加它可得到更好处理的索引(对所有读和多重写),到你能负担得起那样多。如果你使它太大,系统将开始换页并且真的变慢了。默认数值是8388600(8m),我的mysql主机有2gb内存,所以我把它改为 402649088(400mb)。

4)、back_log:

要求 mysql 能有的连接数量。当主要mysql线程在一个很短时间内得到非常多的连接请求,这就起作用,然后主线程花些时间(尽管很短)检查连接并且启动一个新线程。

back_log 值指出在mysql暂时停止回答新请求之前的短时间内多少个请求可以被存在堆栈中。只有如果期望在一个短时间内有很多连接,你需要增加它,换句话说,这值对到来的tcp/ip连接的侦听队列的大小。你的操作系统在这个队列大小上有它自己的限制。试图设定back_log高于你的操作系统的限制将是无效的。

当你观察你的主机进程列表,发现大量 264084 | unauthenticated user | xxx.xxx.xxx.xxx | null | connect | null | login | null 的待连接进程时,就要加大 back_log 的值了。默认数值是50,我把它改为500。

(5)、interactive_timeout:

服务器在关闭它前在一个交互连接上等待行动的秒数。一个交互的客户被定义为对 mysql_real_connect()使用 client_interactive 选项的客户。 默认数值是28800,我把它改为7200。

(6)、sort_buffer:

每个需要进行排序的线程分配该大小的一个缓冲区。增加这值加速order by或group by操作。默认数值是2097144(2m),我把它改为 16777208 (16m)。

(7)、table_cache:

为所有线程打开表的数量。增加该值能增加mysqld要求的文件描述符的数量。mysql对每个唯一打开的表需要2个文件描述符。默认数值是64,我把它改为512。

(8)、thread_cache_size:

可以复用的保存在中的线程的数量。如果有,新的线程从缓存中取得,当断开连接的时候如果有空间,客户的线置在缓存中。如果有很多新的线程,为了提高性能可以这个变量值。通过比较 connections 和 threads_created 状态的变量,可以看到这个变量的作用。我把它设置为 80。

(9)mysql的搜索功能

用mysql进行搜索,目的是能不分大小写,又能用中文进行搜索

只需起动mysqld时指定 --default-character-set=gb2312

(10)、wait_timeout:

服务器在关闭它之前在一个连接上等待行动的秒数。 默认数值是28800,我把它改为7200。

2G内存,针对站多,抗压型的设置,最佳:

table_cache=1024 物理内存越大,设置就越大.默认为2402,调到512-1024最佳

innodb_additional_mem_pool_size=4M 默认为2M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1

(设置为0就是等到innodb_log_buffer_size列队满后再统一储存,默认为1)

innodb_log_buffer_size=2M 默认为1M

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8 你的服务器CPU有几个就设置为几,建议用默认一般为8

key_buffer_size=256M 默认为218 调到128最佳

tmp_table_size=64M 默认为16M 调到64-256最挂

read_buffer_size=4M 默认为64K

read_rnd_buffer_size=16M 默认为256K

sort_buffer_size=32M 默认为256K

max_connections=1024 默认为1210

thread_cache_size=120 默认为60

query_cache_size=64M

一般:

table_cache=512

innodb_additional_mem_pool_size=8M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0

innodb_log_buffer_size=4M

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8

key_buffer_size=128M

tmp_table_size=128M

read_buffer_size=4M

read_rnd_buffer_size=16M

sort_buffer_size=32M

max_connections=1024

来自: http://hi.baidu.com/achenweiming/blog/item/b299191e7cbacac4a6866931.html
本文根据我自己的一点经验,讨论了Mysql服务器优化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分别是table_cache,key_buffer_size。

table_cache指示表高速缓存的大小。当Mysql访问一个表时,如果在Mysql表缓冲区中还有空间,那么这个表就被打开并放入表缓冲区,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更快速地访问表中的内容。一般来说,可以通过查看数据库运行峰值时间的状态值Open_tables和Opened_tables,用以判断是否需要增加table_cache的值,即如果open_tables接近table_cache的时候,并且Opened_tables这个值在逐步增加,那就要考虑增加这个值的大小了。

在mysql默认安装情况下,table_cache的值在2G内存以下的机器中的值默认时256到512,如果机器有4G内存,则默认这个值是2048,但这决意味着机器内存越大,这个值应该越大,因为table_cache加大后,使得mysql对SQL响应的速度更快了,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更多的死锁(dead lock),这样反而使得数据库整个一套操作慢了下来,严重影响性能。所以平时维护中还是要根据库的实际情况去作出判断,找到最适合你维护的库的table_cache值,有人说:“性能优化是一门艺术”,这话一点没错。大凡艺术品,大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精雕细琢而成。

这里还要说明一个问题,就是table_cache加大后碰到文件描述符不够用的问题,在mysql的配置文件中有这么一段提示

引用

“The number of open tables for all threads. Increasing this value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file descriptors that mysqld requires.

Therefore you have to make sure to set the amount of open files allowed to at least 4096 in the variable "open-files-limit" in” section [mysqld_safe]”

说的就是要注意这个问题,一想到这里,部分兄弟可能会用ulimit -n 作出调整,但是这个调整实际是不对的,换个终端后,这个值又会回到原始值,所以最好用sysctl或者修改/etc/sysctl.conf文件,同时还要在配置文件中把open_files_limit这个参数增大,对于4G内存服务器,相信现在购买的服务器都差不多用4G的了,那这个这个open_files_limit至少要增大到4096,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设置成8192就可以了。

下面说说key_buffer_size这个参数,key_buffer_sizeO表示索引缓冲区的大小,严格说是它决定了数据库索引处理的速度,尤其是索引读的速度。根据网络一些高手写的文章表示可以检查状态值Key_read_requests和Key_reads,即可知道key_buffer_size设置是否合理。比例key_reads / key_read_requests应该尽可能的低,至少是1:100,1:1000更好,虽然我还没有找到理论的依据,但是,我在自己维护的几台实际运行良好的库做过的测试后表明,这个比值接近1:20000,这从结果证明了他们说这话的正确性,我们不妨用之。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