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Windows 8寄托着微软对移动计算、客厅控制和超级操作系统的全新理解与尝试

2011-12-10 13:34 441 查看
Windows 8寄托着微软对移动计算、客厅控制和超级操作系统的全新理解与尝试
  环球财经记者 刘洋

  全屏触控,8秒开机,无论个人电脑(PC),还是平板电脑,抑或是智能手机,都可以实现相同的效果。这不是虚构,而是现实;这不是Linux,而是Windows。

  9月14日,在面向全球开发者的Build大会上,微软(NASDAQ:MSFT)高层轮番上阵以展示Windows 8的技术细节,其大幅缩减的开机时间和愈加炫丽的操作界面令人叹为观止。为了让Windows 8尽快深入人心,微软还向参加此次Build大会的5000位开发者各赠送了一台安装有Windows 8的三星(005930.KRX)平板电脑,这在以往并不多见。

  微软正努力靠近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移动终端,这显然与苹果(NASDAQ:AAPL)和谷歌(NASDAQ:GOOG)近期的卓越表现密切相关。对于微软,这当然是一次巨大的***。因为至少到目前为止,Windows操作系统的市场垄断地位依然无人可以撼动,而任何失败的改革或者蹩脚的融合都可能让这种地位付诸东流。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数据显示,2010年,微软操作系统事业部实现收入238亿美元,市场份额高达78.6%。在企业软件市场,微软的营收也达到了547亿美元,市场份额为22.4%。微软不但保住了两榜第一,而且还拉大了与两榜第二IBM(NYSE:IBM)的距离:过去1年,微软产品在两块市场上的增幅都超过了IBM。

  但微软需要这样的***。十年来一直停滞不前的微软股价,终于在今年进入了下行区间,甚至有人开始担心微软正陷入“重执行、轻创新”的“沃尔玛式灾难”。今年,微软市值已经下跌了8%。新年开始时,微软还是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但转眼间,苹果和IBM就相继完成了对它的超越。现状令人棘手,但微软只能着眼未来。

  两个月前的7月15日,微软高级副总裁安迪·利兹(Andy Lees)表示,微软最终将开发一个全面涵盖PC、手机和移动终端的超级操作系统,从而使所有数字设备得以拥有“单一生态系统”。消息人士随后透露,这一计划将于2015年最终完成。那时,Xbox360刚好结束其计划中的10年生命周期,取而代之的将是新一代的Xbox720。而Windows 8的3年技术支持周期也将在那时同步完成,纵横江湖20年的Windows品牌可能就此淡出科技世界。

  前路充满风险。幸运之处在于,微软拥有太多从跟随者到领先者的成功经验:历史上,微软曾多次在被置之死地的情况下逆转取胜。但不幸之处在于,新的操作系统最快也要2012年才能上市,而且微软还有不断推迟新产品首发的不良习惯。但无论如何,微软都必须谨慎而坚决地推进其新战略,因为更大的麻烦已经扑面而来了。

  互联网归来:微软大限将至?

  微软是一个踩在浏览器的“尸体”上建立起来的商业和技术王国。

  1994年,网景公司初出茅庐就所向披靡。它的浏览器备受好评,网景甚至计划以此为基础重新设计操作系统。盖茨及时发现了危险,他叫停了微软所有进行中的计划,全力开发浏览器,IE1在半年之后就走出了实验室并免费提供给客户,网景随之溃败。

  击败网景使微软巩固了在操作系统领域的既得地位,却也让微软将互联网从其关注名单中彻底删除。1998年,微软以报价太高为由回绝了一份针对互联网公司的收购,这家公司就是当时正在崛起中的谷歌。而其当时20亿美元的报价,仅略多于其今天市值的1%。

  这一切在今天看来匪夷所思,但在当时完全可以理解。微软是那个时代科技(000611,股吧)企业中仅有的明星,其市值高达2500亿美元。在强大的Windows面前,网络似乎没有任何商业价值。微软自创立以来一共拆分股份9次,其中6次发生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但那时如日中天的微软可能不知道,浏览器甚至网络本身还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人们对网络的需求分为两大类,即内容和应用。前者包括文字、图片和影像,后者则包括大量的运算和结果的动态展现。在诞生后的几十年中,互联网的发展都极为缓慢,其中原因即在于人们没有办法以标准化和结构化的方式展现内容和运行应用。

  1982年,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 Lee)创建了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HTML),使网络内容实现了结构化和标准化。在新结构中,网页编写者依据HTML规范,将内容写入HTML文件,浏览器则负责读取这些内容并以更优化的形式展现给用户。

  HTML改变了互联网分崩离析且各自为政的格局,使互联网时代真正到来。1993年,HTML成为国际通行标准。目前广泛使用的HTML,是1999年颁布的4.01版。自那时开始的12年间,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产业甚至成为全球最引人注目的工业引擎之一。

  然而,人们不仅需要多样化的内容,还希望借助网络运行应用程序。为应对日益繁重的任务处理需求,人们发明了脚本语言Javascript和XHTML,插件和扩展因此大行其道。例如,我们能够在线观看视频,不是因为我们的浏览器可以运行播放器,而是因为其中安装了Adobe公司的插件Flash。但改进标准依然无法满足需求,颁布新方案几乎势在必行。

  2004年,网络超文本应用技术工作组提出了HTML5的草案。2007年,这一草案为互联网联盟(W3C)接纳。1年后,第一份正式草案公布。负责编纂标准格式文件的伊安·希克森(Ian Hickson)预计,明年可能就会有HTML5的“建议候选版”问世。

  HTML5是Web标准迄今为止最重大的变革。它允许程序通过浏览器运行,并将多媒体内容也容纳其中。这使浏览器成为一个通用计算平台:用户可以借助浏览器完成一切任务,不论是编辑文档,还是访问社交网络,抑或是看电影和玩游戏,甚至是大规模的数学建模。

  由于在HTML5中可以借助云端服务器完成运算,终端设备对硬件运算能力的要求将大大降低,这使移动终端相对于PC的最大劣势得以弥补。同时,HTML5支持浏览器在本地存储的数据量高达HTML4的1000倍,用户甚至可以离线工作,而只在连接网络时更新数据。

  浏览器可以完成的工作越多,就意味着软件赖以发挥作用的基础——操作系统的价值越小。不久前,谷歌推出了一款上网本:Chromebook。借助随机的Chrome浏览器,用户可以完成所有以前在PC上才能完成的工作,而且还可以自由选择将数据存储在云端或本地硬盘。同时,由于省略了操作系统,这款笔记本的开机时间快得惊人——只要5秒。

  这对微软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其集合全球才俊精心编写的软件几乎可能因此变得一文不名。微软必须奋起直追,重构基于Windows的数字生态系统以寻找破解之法。而追赶之旅的首要任务,无疑是攻克移动计算市场。

  微软如何征服移动计算?

  “64位,纠错能力,多重并行,超线程能力,高度并行的系统基础架构,所有一切都必须围绕新的体系架构构建,从历史经验来看这是非常困难的。” 英特尔(NASDAQ:INTC)总裁欧德宁可以飞快地罗列出一长串ARM的不足,但却无法回避后者带来的巨大冲击。

  同样无法回避这些的还有英特尔的老伙伴——微软。Gartner预测,iPad今年的销量预计将达到4670万台,占全球平板电脑总销量的73%,而其中至少30%的购买者都曾是PC的潜在用户。今年第一季度,微软整体营收达到164亿美元,略高于162亿美元的市场预期。但Windows的销售额却从46.5亿美元下降至44.5亿美元,低于46亿美元的市场平均预期。

  “华尔街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也见证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当苹果超越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时,《纽约时报》如此评价到,“全球科技含量最高的产品从此不在你的桌子上,而是在你手中。”

  但其实,微软才是平板电脑操作系统的缔造者。不过,微软在评估之后认为,一旦推出这款名为tablet operate system的系统,Windows系列产品的盈利会受到较大影响。而且,当时也没有合适的架构能够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解决能耗问题,而这对移动终端意义重大。

  使微软发现的商机变成现实的,正是ARM(LSE:ARM)。这家位于剑桥的知识产权公司堪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典范。在英特尔的阴影下,ARM几度濒临破产。由于无望在性能上超越英特尔,ARM被迫走上了以降低能耗为主的发展道路。

  这在当时几乎看不到任何市场前景,但进入新世纪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崛起终于使ARM有了用武之地。现在,ARM控制着全球智能手机处理器90%的市场份额和平板电脑处理器80%的市场份额。就像英特尔在PC领域一样,ARM在移动市场的地位同样无法动摇。

  微软要征服移动计算领域,ARM几乎无法替代。在Windows Phone 7率先表示支持ARM架构后,微软近日表示,其Windows 8系统也将支持ARM架构。“Windows是微软的战略前沿和核心,我们必须努力改善它的使用体验。”鲍尔默认为,微软需要集中精力开拓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而任何纰漏都有可能危及到微软向后PC计算时代的转型机遇。

  尽管局面错综复杂。但其实,微软的真正对手只有一个——苹果。

  不久前,惠普(NYSE:HPQ)已经正式宣布放弃其TouchPad平板电脑;而RIM(NASDAQ:RIMM)至今还在为其平板电脑业务寻求买家;甚至连基于Android系统的平板电脑也没能取得成功:摩托罗拉(NYSE:MMI)的XOOM几乎从面世开始就因其定价而饱受诟病。

  Android系平板电脑的疲软甚至已经拖累了平板电脑的整体销售预期。Gartner最新报告将Android系平板电脑今年的发货量下调至1100万台,这比4月份时又低了290万台。受此影响,今年平板电脑的整体销售预期将从4月份时的6980万台锐减至6360万台。

  Gartner公布的报告显示,平板电脑销售的迅猛增长势头将一直持续到2015年,届时全球平板电脑总销量预计将达到3.263亿台。而极有可能在2012年面世的Windows 8,将有助于微软抓住进入移动计算世界的最后良机。

  野村证券分析师里克·谢兰德(Rick Sherlund)认为,如果非苹果粉丝确实需要Windows提供的新功能,那么他们仍会欢迎Windows8平板电脑和笔记本,“Windows8的触屏功能可以让微软保持住行业竞争力”,而微软在这一领域的增长潜力“可能被很多分析师低估了”。

  为“进驻客厅”而服务

  微软似乎被坏消息包围了。就在Build大会召开两天后的9月16日,微软日本地区视频游戏业务主管长泉水敬在东京游戏展上表示,由于Xbox Live设备在日本地区的销量低于北美,与之配套的体感周边设备Kinect的销量也低于预期。

  但其实,这也许是Kinect自发布以来惟一的坏消息。自去年11月上市以来,这个让玩家摆脱手柄的游戏外设曾一度引发全球哄抢。迄今为止,其销量已经超过1000万。Kinect因此成为微软历史上第十个营业额达到10亿美元的产品,也是微软利润率最高的硬件产品。

  与之相应,Xbox 360自2005年发售以来的全球销量也已经超过了5500万台,这使微软从游戏市场上的后进者一跃成为全球三大游戏巨头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坏消息甚至并不意外,毕竟日本拥有两个与微软同样出色的本土游戏巨头——任天堂(7974. TSE)和索尼(6758 .TSE)。

  尽管Xbox与Kinect的成功,一度让人误认为微软正在转型成为硬件公司。但其实,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一样,Xbox同样寄托着微软对于未来的期望。微软希望其Windows系统能够占据电脑屏、手机屏和电视屏——这才是微软规划中完整的数字生态系统。而电视屏的占据,正是微软对Xbox的战略定位。

  微软认为,游戏机会取代市场上DVD播放机等单机操作的消费电子产品,成为客厅的数字控制中心。经由这一数字控制中心,客厅中的高清电视、个人电脑、MP3播放机、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将可以实现互联。

  而在微软的规划中,Xbox与其操作系统的结合正是其未来“数字起居室”的基础和核心。一旦成功,微软将有可能在PC逐渐式微的时代,重新激发市场对于其操作系统的需求,从而赢得新生。而这对微软的意义,要远大于那些为人津津乐道的游戏主机和光盘。

  6年前,当微软带着Xbox进军电子游戏世界时,电子游戏机的硬件配置还远在电脑之上。而今天,任何主流配置的电脑都可以运行那些画面震撼的游戏。这也为微软整合现有的硬件体系提供了条件:Windows 8成为微软历史上首款支持Kinect和Xbox的操作系统。

  Kinect的成功还印证了微软对于市场的另一项判断,即自然用户界面(语音识别,肢体语言识别、面部表情识别等)技术将为数字厂商带来更多的机遇。如果能够实现用户体验一流的跨屏幕统一自然用户界面,微软的追赶之路恐怕就真的大功告成了。

  跟随战术:微软的制胜法宝

  当乔布斯拍着盖茨的肩膀,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口吻告诉后者“你和我加在一起,控制着全球98%的操作系统市场”时,其实当时只有3%的市场属于这位苹果前首席执行官。

  微软曾经引起的疯狂,或许只有苹果才能与之相提并论。1998年8月31日,Windows98在中关村首发时,商店的门口罕见地排起了长队。而当时Windows98的售价是1998元,相当于同期中国人均GDP的四分之一强。结果,当晚中国首发点98分钟内卖出了337套。

  鲍尔默将微软的成功归因于“创新是微软的DNA”,但盖茨的“盛世危言”也许更贴近现实,“微软距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强烈的危机意识使微软成为世界工业史上的一个传奇:它几乎从未成功开创过任何细分领域,但却取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成功。从操作系统到办公软件,从图形化界面到网络浏览器,从电脑配件到游戏光盘,凡此种种,无有例外。

  现在,微软希望借助Windows 8继续自己的传奇。尽管基于Windows 8的新产品最快也要明年才能上市,但招徕软件开发员的行动却已经悄然开始了。

  Windows 8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了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电脑提供相同的性能,并保证Windows 8全面支持Windows 7的软件。这与苹果的做法完全相反,苹果总是迫使开发员不断重新编写应用软件:即便同为iPhone,3代和4代间也无法共享大多数软件。

  微软还发布了一套工具,用于帮助开发者将其他平台的应用程序转换至Windows平台上来。这在开发员社区大受欢迎,因为这可以使商业软件开发人员避免在不同操作系统和硬件架构间抉择。Albuquerque的网络应用软件设计师艾米丽·刘易斯(Emily PLewis)就对此表示欢迎,“微软为网络开发员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我不用再为选择微软还是苹果而发愁了。”

  2009年,微软在研发上的投入是苹果的8倍。今年,它又收购了Skype,并宣布将与诺基亚展开合作。这使很多人改变了对微软产品的市场预期,之前,人们几乎一致认为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领域,微软将无法超越苹果与谷歌,第三已经是微软最合适的市场定位。

  IDC和Gartner均预测,在2015年,微软的Windows Phone将会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的第二大操作系统。Pyramid的最新报告甚至宣称,如果策略得当,Windows Phone可能在2013年就击败谷歌的Android,成为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领导者。

  对微软而言,最大的问题也许是它还不清楚究竟应该如何应对和征服互联网,这与单机市场的情况完全不同。也许,盖茨的过早离开就注定了今天的结局。鲍尔默是出色的营销大师,但盖茨是微软的技术灵魂,两人的珠联璧合才是微软在上世纪90年代横行无忌的根源。

  但盖茨的过早隐退意味着鲍尔默需要完美地融合两个完全不同的角色。而随后的历史则证明,对于这样的角色定位,鲍尔默根本没有适应,可能也永远无法适应。也许,就像曾经深陷衰退泥沼却最终成功转型的惠普和IBM一样,微软是时候寻找一位新人以重振声威了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