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业界新闻

地理位置信息:移动互联网运营的基础

2011-10-18 23:33 260 查看
移动互联网真的来了,随着无线网络的完善和智能终端的普及,它已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2011年以来最大的变化是,人们纷纷拿着手机,织起了微博……
  500亿终端的连接,潜在机会是PC互联网14倍,手机将取代PC成为个人信息中心…这诸多数据与描述,其广阔的发展空间不用细说人人都会明白,这一块大蛋糕实在太诱人了,互联网已经造就了微软、google、facebook等诸多神话,以此类推,移动互联网的神话不是多得数不完?
  因此,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都纷纷瞄准移动互联网,动起来了。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更是声情并茂的呼喊,“乞求你给我们力量,感谢你给我们力量”、“联想将会不顾一切地投入,一定要占住这个市场”、“移动互联网带来了赶超与颠覆传统互联网的机会”…
  移动互联网确实有很大想象空间,蕴含着颠覆的可能。但目前一般的做法是,将互联网的内容搬到手机上:PC上有QQ,于是,做个手机QQ;PC上有微博,于是同样做个手机微博;PC上有搜索,于是,再适配个手机搜索…这就让人感到,移动的互联网不过是传统互联网的翻版与复制,感受不到变化,更遑论颠覆?
  可以说,真正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还没有广泛的开展起来,真正有效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当下热门的微博等应用顶多只是发出了走向移动互联网的信号,而foursqure、街旁等LBS应用也只不过是小打小闹,因为缺乏平台支撑,而难成气候…
  移动互联网的特性及基础
  那么,真正的移动互联网是什么样的呢?它会为我们带来什么变化?所谓的颠覆性又会如何体现?
  笔者认为,要激发移动互联网颠覆性的力量,就要把握其根本特性,找准与传统互联网的区隔。
  很显然,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最大的区别在于移动终端的移动性,以及移动终端的能力与使用特征(如拍照,NFC、voice 记录的方式等);正是这一特性,使得传统的互联网流动了起来,并使得以前固定于互联网的信息更是因为增添了随时随地的现实情景元素(通过手机获得),如画龙点睛般,“活”了起来。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开阔的思维、一种新的价值观,给传统的互联网业务提供了新的阐释。
  首先,人们关于“任何时间、任何对象”信息交流的思维和价值判断将改变,“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对象、任何信息、任何方式”将成为人们信息交流的新观念,而这种“任何”还必将进一步扩大、丰富,人们使用信息将更为灵活,直至达到一种随心所欲的状态。
  接下来,价值观变化会导致人们使用习惯发生一系列连锁的变化,并最终将影响、颠覆现有商业模式。以下列举3个方面的变化:
  1、将改变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移动互联网将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来基于搜索来查找信息的方式,比如通过小区信息和个人消费数据挖掘,实现精准信息推送,让信息主动寻找用户。例如,根据读者位置生成临时定制手机报或手机PPT;再比如增强现实(AR),通过二维码输入、手机照相等功能,实现信息的主动识别、呈现。
  2、这同样将改变商家、企业的服务模式。传统互联网时代的各种服务,一旦加入“地理位置”这一元素,可能发生惊人的变化。例如一条广告,化为针对不同位置顾客的成千上万个定制版本;一家媒体,化为针对不同位置顾客的成千上万个定制的服务。
  3、将改变我们关系链的形成和维系。以往我们可能是靠工作、亲戚、朋友聚合关系,而移动互联网可能让我们基于地理位置、基于兴趣、基于行为聚合关系,且具有更高的商业价值。例如,你的手机会随时随地为你收集分析身边所有数据,让你与这个世界、与身边的人更好的互动。例如,根据你的位置临时组织一起团购;根据你的旅行轨迹,组成同类兴趣的登山队、驴友团…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以上移动特性所带来的价值观、习惯、模式的变化,归根结底,是构建在“地理位置信息”元素上的;在以上各种“任何”的变化中,“任何地点”是点睛之笔,是基础。其实,“移动性”这一特征,也就是“地理位置”灵活可变的代名词,也即是说,互联网的“信息服务”,已变为移动互联网的“基于地理位置的信息服务”了。
  这一基础的改变,就拓展了信息服务的内涵,延伸了价值;当“地理位置信息”可以完全无缝的嵌入到整个信息活动中去,可以带来全新的时空想象,大有可为。正如以上三方面的举例一样,越来越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把握本质,在“地理位置信息”上大做文章。例如
  1、聊天,yobongo的模式就与传统互联网模式的IM不同,它不仅仅是沟通与反馈的即时性,更多的是交流主题的实时性,人们更愿意去沟通当前现实情境的状况,聊天不仅仅时聊天,而是真基于现实情境上的一个互动(例如基于手机实景的拍摄,录音等多元化的现实数据),这个过程变得情境化;
  2、color,它彻底颠覆了无线互联的沟通方式,充分挖掘 “地理位置信息”。它运用手机的各种特性(例如:摄像头、麦克风、 陀螺仪、指南针、Wi-Fi和GPS芯片等),帮助人们感知周围环境的灯光强弱,声音,行动速度,朝向…将你与周围100英尺的Color用户分组。一切基于地理位置,一切基于手机对周围环境的收集!永远给用户带来惊喜!
  构建基础的深远意义
  重视其移动互联网中的“地理位置信息”,不仅对于现实应用大有帮助;同样,还将继续深入对社会结构、价值观形成深远影响,并将进一步反馈到现实应用中。
  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目的在于让人们更好的连接、自我组织、互动;移动互联网则让这个目的更清晰、更明确、更即时、更深入了。其意义在于,因为地理位置的加入,在一个移动的世界中,人与智能终端其实已经融为一体,也即是人与信息融为一体、共同成为移动网络上的一个节点,每个节点之间更容易形成精准快捷的信息交互,更好更便捷的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
  更深入的讲,因为“地理位置”的加入,互联网上静态的知识变成了移动互联网中流动的智慧,网络能帮助人们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姜奇平在《定位会成为下一代改变价值观的技术吗?》中提到,“通过定位技术的驱动,加之对人的意义的数据挖掘,人有望在每时每刻体验到快乐”、“帮助世界上每一位独一无二的人,找出他当下存在的目的和意义,使这种意义从遮蔽状况,进入无蔽状态。 ”
  平台化运营
  因此,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互联网“连接”与“信息服务”的宗旨上,应更多的考虑“地理位置”的元素,并充分运用移动终端的各种特性(如拍照,NFC、voice 记录的方式等),挖掘基于“地理位置”的信息。基于此开发出来的应用,建立起来的平台,以及拓展的商业模式,才更符合移动互联网本身的特性,才能为人们带来更多便利与惊喜,这才是一种颠覆性的创新。
  应该看到的是,具有这样特性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统称LBS),已在逐渐兴起。自09年foursqure以来,街旁、区区小事、开开、推推、微领地、color、yobonggo等类似应用层出不穷。但问题是,这些应用都是局限于一个方面,仅限于运营商与应用提供商、数据商直接结合提供少数几样很专的服务,例如“check in”,远远不能满足差异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而人们需要的,往往不只是这样具体的应用,而是类似的需求,例如:儿童追踪服务、车队管理服务、物流信息服务等等;同时,“基于地理位置的信息服务”,又几乎可以渗透进各行各业,催生出种类繁多的细分服务,进一步满足其信息化需求,成为行业的标配。
  这就为众多企业,特别是掌握着丰富用户资源的电信运营商提了个醒;移动互联网缺乏一个“基于地理位置信息服务”的运营平台(当平台做大后,可以成为操作系统),这个平台(操作系统)应包括定位模块、认证模块、媒体模块、交易模块、广告模块、互动模块、支付模块、数据挖掘模块、感应模块等,以满足其上各种第三方移动互联信息服务接入的需求,满足人们各种差异化、长尾的移动互联需求。运营好此平台,就相当于在移动互联时代构筑牢了根基、把握住了要害,后面各种移动信息应用、增值服务都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