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软件测试经验与教训>评注【原创】

2011-10-11 16:08 204 查看
 
<软件测试经验与教训>评注
作者: 傅健,jiafu@cisco.com(转载请注明作者)
经验6: 非常赞同,注重线下沟通方式,与开发做朋友,更容易发现更多测试思路,解决好问题;

经验10: 测试过程如若不限时间,很难定义穷尽之时,完美只是在指定时间/成本/质量要求下满足老板的要求。

经验11: 测试不能保证质量,非常赞同这个说话,考虑两个因素:(1)你给的时间和成本是多少?如果是0,提什么保证质量?(2)质量形成与构建者,也受其他人制约,例如三聚氰胺奶粉生产商不知道自己加了嘛?

经验13 :测试确实应该尽其所能,横向上覆盖产品的设计,开发,发布,售后等过程,纵向覆盖与其他模块的交互;但是需要分析下为什么测试者往往有“不关我事”理论,无非涉及到管理的层面,例如:(1)薪资等不平等;(2)承接模块过多,失去兴趣和信心;

经验14 :过程改进很伤感情,测试人员在测试前期不应该成为吹毛求疵的挑剔者,如果如此很可能出现两种情况:(1)开发的代码还没有完成阶段,但明知有很多bug之地,这个时候QA不断提出bug,势必影响开发心情。尊重开发的开发过程很重要;(2)开发的设计或许有其他思路,QA不断强调并说服开发者上司采用其他思路,如果不是非常有把握,就不要自作聪明强烈地说服开发者上司,这样最后往往被证明不定合理;

经验15:不要指望别人理解测试,需要不断向别人解释,这点在其他领域也适用,很多时候事实并不是就是事实,而是观察者眼中的“事实”,因此推销是门学问,“指鹿为马”未尝不可做到。

经验21:测试遗漏的问题更多集中在没有想到的用例,而不是执行不力;

经验22:所以进行Code审查更多的是了解设计从来更好的测试,不能指望直接发现代码错误;

经验30:任何量的测试都不能“确定”一个产品的质量,证明失效比证明正确容易的多。

经验31:客户需求多变,或许自己也不明白真正要什么,需求分析即是辅助、辨别需求。

经验32: 隐式规格说明很重要,很多测试依据都是这些“潜规则”,显式说明文档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

经验33:测试员中的“它没有问题”,与他人眼中不同。

经验34:对质量印象只能限定在已知局限的前提下;

经验35:配置、运行、观察、评估是行为层面的用例;

经验37:对于复杂的任务模块需要间歇思考、细化击破,同样对于测试工作一样,过大的压力,无休止的加班不定有好的测试结果。测试应该有更多的思考时间;

经验39:防止思维定势,提倡多人思考互补,不用去偏执的带有目的去证明缺陷,而是平常心的客观测试。

经验43:应该提倡结对测试,互补思考,同时要攻破“难”点,越复杂之地越容易出问题,且多次出现频率更高。

经验45: 测试用例过于细节话,有可能限制测试者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之所以同一个CASE跑出不同的结果往往也和测试用例不过于细节化有关,但我认为不细节化一定程度上是好事情。

经验46:现在很多人还是以BUG数量、测试效果来衡量测试人员的水平,这条经验告诉人们要看测试人员如何思考;同时我们应该加强测试人才的培养与重视,不要仅仅为的是表面化的一些工作;

经验90:同行评审是个培训、提高的好方式;

经验103: 重试不同、多样测试比反反复复运行自动化脚本有效的多;

经验108: 专业培训的测试员的头脑是最好的测试工具;

经验114: 如果不是非常优秀的开发人员,且具有良好的测试思维,就不要开发测试工具,否则一旦推广害人害己,因为测试工具问题往往比普通产品更容易出现;

经验117自动回归测试有时候不能将改进和错误区分,特别是界面和输出格式变动;

经验118评估开发机构级别五级底部还有个级别是忘却(Oblivious)级,很多自动化测试没有提醒自己在执行软件开发过程;

经验122:评审自动化测试代码比用代码测试自动化测试代码好;因为后者容易陷入一个无限的逻辑;

经验130: 建议测试数据与测试执行分离;

经验132: 自动化是否绕过界面直接操作API取决于到底是界面稳定还是API稳定;尽量依赖稳定的东西;

经验133: 单元集成测试值得执行;

经验137: 提早测试自动化的好处:1)均衡时间,前期可能不是太忙;2)防止后期测试已经进行中要求自动化所带来的抵触心理;3)在开发完成前可以让开发提供更多的可测性;

经验143: 流程、模板都是用来规范人的行为的,只有不断了解、改善才有意义,如果一个流程、模板不允许任何应需改变则无意义;

经验146: 形式化工作越多,往往本质工作预留的时间越少,思维也限制的更固定;

经验148: 自己的测试文档是产品还是工具?这个问题很好;过于频繁的细节不要写到文档里,否则以后更新繁琐;

经验154: 不要利用程序员的弱点或透露的缺陷直接上报,类似于打小报告,以后的合作会减弱很多;

经验157: 测试是一种服务,不是控制,无法控制最终产品的质量;

经验168: 任务完成时间评估,应由掌握最佳知识的人进行,或者由估计错误需要负责的人执行,而不是根据测试经理的主观期望。

经验173: 可以拒绝某个版本的测试:1)新的版本很快就有,这个版本的测试结果会被忽略;2)重要的功能点没有添加;3)基本功能点不工作,导致大部分测试无法进行;

经验182: 提前应对可能风险,将潜在的风险预处理划分到项目的各个阶段而不是后期应急处理;

经验183:测试思考中总体认为产品不是一天做出的,而是慢慢堆积出的,只要有东西提交,就有可测之地,同时越早越好,只是需要抱着同情、谨慎心态等不同心态而已;

经验186:考虑二轮以上测试;

经验189: 测试:开发人员比例这种问题如果不结合具体项目及要求就不要提!

经验197:测试小组的真正力量是沟通,而非监管;

经验199: Bug数随进度推进而不断降低不能完全说明质量已经符合要求,因为后期可能从事非发现缺陷的活动:如展示产品、回归测试等;简单说:当看到BUG数连续几天较少时,不要完全觉得是产品质量变好,而可能是最近没有从事太多新的测试;

经验211: 要给予员工自己的思考、执行时空自由,尊重他们的测试思路,而不是模板化;

经验213: 非常赞同:指明了如何评价一名测试人员的工作,但是很多公司做不到,因为很辛苦。或许他们更倾向于用BUG数来衡量,这样简单明了,虽然不正确。

经验215: 赞同,所以假设必须分配多个任务给同一个员工,不要纠错式的责备某个时刻某个任务没有做好;

经验216: 测试经理在测试产品领域的视角要开阔;

经验220: 多了解员工的期待与现实感觉,不仅仅对于新员工需要这么做,留住老员工也是必须的,否则会出现离职都不知道真实原因的情况。关心员工、与员工做朋友非常重要。

经验225: 不要在项目末尾添加新手,有可能起到相反作用,这点在项目管理上也提到;同时不要为了以后可能有的培训或者职位更换理由,浪费太多时间在文档活动;在开发程序时也一样,不要为了以后可能还用不到的需求做无限扩大需求活动,否则永无尽头且不实际。

经验226:经理应该 客观评价事物,不要不懂装懂,否则容易误导员工,有失公正;

经验227: 不要使自己陷入导致工作失败(如工作量过大)或者没有希望的工作上,最终只会使自己的情绪受到伤害。管理者总是觉得应该给能者更多的工作,而员工则希望更多的休息,如果给予信任的员工更多的工作,最终可能导致其失败并有损情绪,实际上就是摧残而已。

经验228: 测试经理不应该是传话筒,否则有可能是成为不同决策者的执行机器,而应该是中间沟通协调层,保护其员工不受不同决策者的不同观点的影响,但是这种保护应该是正确的观点指导下。

经验235:多样化是项目团队建议的良药;

经验238:跳槽时不要显示对原来公司的不满或泄露原公司的信息;

经验239:速度测验高分只能反映是脑力兔子,或者有可能是训练、练习所致;而低分者可能是脑力乌龟,慢工出细活。

经验245: 从职业发展角度来说,掌握测试技术本身比掌握专业业务逻辑更好,当然这里的专业业务是银行系统等的话,另当别论。

经验250: 面试贯彻2个逐条:逐条解释简历中的每条:逐条解释招聘要求的每个条目为什么自己符合,不符合,但是可以很快学习的地方;

经验252: 和其他公司测试员建立联系,有助于以后的职业发展。

经验253: 如有可能,多休息也是一种缓和跳槽的想法;

经验278:  测试计划经常漏掉如何保障测试策略的执行与工作产品;

经验280:  讨论风险和覆盖率,研究用例内容比单纯统计测试用例数量更有意义;

经验284: 策略决策可利用资源可简单归纳为:人、事、物;

经验285: V字软件测试模型强调软件测试策略早先制定,实际上随着测试的深入,策略会因风险识别的准确度提高等因素而做出调整,因为V不是非常好的项目组织方法。

经验286: 不要将测试局限在某个阶段,抓住一切机会测试可以测试并值得测试的事物;

经验297:项目初期:同情的测试;开发只想知道已经完成的功能的测试结果,不是想知道自己还没有做的功能的测试结果;整个测试按项目发展分为:同情地测试-》积极地测试-》多样地测试=》谨慎地测试;

经验292: 当遇到测试问题过多的模块(可能需要其他设计替换),应提醒开发,不要再痛打落水狗;要测试模糊不清的地方(接口之地、新的技术方案、需求模糊之地);测试员负责任务之间的缝隙处(交叉部分)容易出问题;

 

总结:

(1)      关注如何思考;

(2)      关注本质,少看数量;

(3)      关注多样化;

(4)      强调结对测试;

(5)      测所有可测之地,越早介入越好;

(6)      不同阶段,拥有不同心态;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