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又到论文投稿时】四篇文章,两次拒稿信

2011-04-28 09:19 190 查看
本人现在药物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二,去年开始做课题之前,老板要求写一篇综述,我很认 真的准备了,但是后来由于总总原因未能发表。开始做课题了,课题做的不是很好顺利。去年做了一个化合物,网上虽然能查到它的CAS#,但是没有报道相关的 合成方法。我发动好友,帮我查了scifinder、贝尔斯坦都没有找到相应的报道。我很是兴奋,把方法详细的研究了好几遍,准备写文章了。好了去 CNKI上搜了一下,2009年9月一篇文章报道了类似的合成方法。和我的化合物的区别就是甲基和异丙基的区别而已。后来觉得没有多大创新性,最终没有写 文章。

我大四的时候就来研究所做课题了,当时有一个博士师兄带我,下面我讲讲师兄发文章的一些经验教训吧。

我们药物化学专业的研究生发文章一般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做了一些化合物,结合活性数据发文章,这样的文章一般是没有人做过的。如果活性数据比较全面, 就能发一些IF相对较高的文章。否则只能发一些相对而言差点的文章。另一个方面就是以合成为主的文章,如合成工艺、合成路线等等。师兄写文章的时候活性结 果只拿到了一部分,不能系统的分析构效关系等,简言之,就是不能用活性结果发文章。于是只能选择后者。学校要求博士最低要求发两篇文章,其中一篇为英文 SCI。

1、先说师兄的英文文章。开始师兄先发一篇全文,由于英文功底不是很好,写了好久,又改了很长时间,文章终于写好了。但是师兄又觉得离毕业时间很近 了,怕耽误时间,又改成了letter,希望这样能节省点时间。这是老板的建议是发一篇TL(四面体快报),但是我们有对自己的内容不是很自信,于是投了 一篇IF较低的sic,经过几次修改,很幸运,还是接受了。其实现在看看那篇文章,还是很有创新性的,投TL还是有可能的。而且据说TL审稿周期很短,一 到两周就能有消息(我不是很确定),如果时间允许还是可以试试的。

2、我们看第一篇还是很快就接受了,还想再发以一篇。于是就直接按着那本杂志写了第二篇。但是这次没有上次幸运,大约一个月之后,我们被通知拒稿。 拒稿信中列了好几条,包括没有创新性,数据不全等等。但是我知道审稿的专家是否真的对那一领域比较了解,我们在气愤之中对拒稿信中的各条逐一做了申诉,但 是一直没有收到回复。

3、无论如何,还是要发文章,还是要毕业。我们又把另一部分工作整理写了一篇中文文章,投在了《有机化学》上。这篇文章我们对试验方法做了细致的研 究,有点类似于优化工艺。当时很是自信的,但是还是被拒稿了。审稿专家列了好几条原因,这次我们心服口服。原因是发文章之前我们没有去查 Scifinder等,盲目的以为那一方法很新颖,孰不知别人已经研究了很多了。

4、第四篇文章是在第二篇文章的基础上修改的一篇中文文章,这次老板帮忙推荐了两位审稿专家,不知是否就是那两位老师审的稿子,短时间小修之后就接收了。

写了一大堆,不知是否会对大家有帮助。我还是做一些简要地概括吧。首先,有比较理想的活性结果的话,还是结合活性结果发文章,这样一般不会 因为和别人的文章雷同而被拒稿。因为我们在设计化合物的设计思路一般不会和别人完全相同的,这样做出来的化合物还是很新的。第二,写合成工艺、优化反应等 内容的文章之前一定要用scifinder或贝尔斯坦检索一番,看看别人是否做过相似的工作。如果发中文文章,还要在CNKI中搜一搜,因为很多中国的杂 志是不被scifinder收录的。第三,如果可以推荐审稿专家的话,一定要推荐。因为尤其是一些比较偏的领域,编辑可能不是很懂,以至于分配的审稿专家 也不是很合适,这样的话会耽误文章的。

现在师兄毕业快一年了,这些事情我还记得很清楚。趁此机会写出来,和虫友们分享!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