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基于应用程度的系统应用优化

2011-04-24 12:35 169 查看
说明:本篇文章版权由ECF和HP所有。

有一个久远的话题:你的ERP系统上线成功了吗?如果说成功了,你是用什么标准来界定成功的呢?有CIO会说:系统达成了预期的上线目标即可以宣布成功。这可以说是一个界定标准,但这个标准只是基于企业个体的评估标准,而不是同行业内的标准。但如果要放在同行业来进行比较的话,我们如何打造ERP项目成功的“标尺”呢?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标尺的话,我们发现是无法做横向比较的。
其实衡量从ERP系统的角度,应该是可以出具一个衡量标准的,基于应用程度的衡量标准。比如说:房地产企业的售楼业务有许多业务环节,我们也称之为不同的业务单元,在某业务单元内进行应用程度的评估:如实现了手工录入房间价格可以得到2分,实现了定价时对穿底价的提醒就可以得到5分,如果能够实现高层在系统中进行底价和面价的审批则可以得8分。从整体而言就可以评估出来ERP系统在上线完成之后的得分是多少了。
有了这个评估方法之后,就可以在项目的初期定义ERP系统的应用目标,如:60分;如果在系统上线之后达到了60分即可称之为成功,如果没有达到60分的话则只能称之为勉强成功了;但如果超出60分,则算是超出了预期。
同样,在ERP系统从实施转到运营阶段的时候,也应该树立清晰的系统应用提升计划,而不只只是将这套系统放任自流。如果能够实现系统应用一周年之后,应用程度从60分提升到70分的话,说明该系统是在不断做深化应用的,但如果从60分下滑到50分的话,那就需要从ERP系统的运营角度进行审视:我们是否有相应的运维机制确保ERP的应用程度不断提升的呢?
对于CIO而言,经常有一个非常大的困扰,那就是对于ERP系统的运维需要投入多少预算,投入这些预算会有哪些产出?这个预算每年是恒定的金额,还是有不同的预算金额呢?在没有系统应用程度评估标准的前提下,这一切都是不透明的,所以ERP系统运维的预算往往在企业里最得不到重视,也是最难申请的,而这部分的预算却是最重要的。设想一下当把应用程度从60分提升到70分和保持60分不变,这个不同的目标,我们需要投入的资源是不同的,而这个时候我们的预算目标肯定也是不同的,而在这时候往往也能够清晰地向决策层说明预算投入的必要性了。
从这个角度而言,基于应用程度这个指标,ERP系统的应用是一个持续优化,不断深入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延长ERP系统生命周期的过程。

说明:本篇文章版权由ECF和HP所有。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