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我们需要怎样的沟通工具(一)情境沟通

2011-04-11 10:23 295 查看
  




  自从进入了2011年,Kik、WhatsApp、Beluga、GroupMe、TalkBox等等几乎每周就有一个新的聊天工具冒出来,又看到 WhatsApp 获得八百万美金的 A 轮融资,我相信无论开发者们还是VC都相信的一个市场机会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款完全基于移动设备的,并充分利用其能力而设计的沟通工具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机会。那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沟通工具呢?

  我在使用WhatsApp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所以我想就关于 WhatsApp 先作为用户的个人经验来做一些描述与分享。

  ——WhatsApp 是我现在放在 dock 栏的四个 app 之一,最常用的工具。

  ——WhatsApp 上好友40+(通讯录的好友400个左右,换言之超过1/10) 更重要的这大部分都不是行业内人士,这个很关键,40+的用户中大部分是iPhone 虽然也支持android,这个好友数是缓慢稳健增长。

  ——我每天通过 WhatsApp 跟朋友交互位置和图片,超过10张以上。

  ——仔细观察 WhatsApp 在 App Store的表现,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市场上一直占据前几,而 kik 早已无踪影(即使在美国)。

  ——90% 的好友的 WhatsApp 是通过朋友推荐安装,而且往往要推荐 2 次以上才会去购买这个 1 美刀的软件, 但是用过以后的典型感受是 pretty good!

  ——kik 一度是这类软件的代名词,但是明显后劲乏力,尤其在中国就没真正起来过,使用用户仅仅在圈内人士。

  乍看来, WhatsApp 是一个很稳健发展,最最典型基于通讯录的,支持图片,视频,声音,地址分享,和群组功能的一个聊天工具。 继续分享下个人在使用 WhatsApp 以及类似产品的一些思考。

  分享不仅仅是分享

  这个是富内容的分享+实时聊天带来完全不同的体验。

  图片分享,每天会发很多,跟亲密的好友之间,但是与传统QQ聊天工具最大的不同的是,图片分享的内容和动机有了很大的改变,在 WhatsApp 上我们大多都是拍摄照片,比如你在吃什么,你看到了什么好看的衣服,并且会立即反馈好不好, 如果对这种动机我下一个定义,分享照片是一个现实情境的交互,这个在传统聊天工具中是不可想象的。

  对这种定义进一步阐释,经常在 WhatsApp 使用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就是你拍一张你刚买的kindle设备的照片,对方很可能给你反馈一张他的kindle设备的照片,这个时候图片是活生生代替文字的,映射线下的交流方式。

  另一种类似的情境,在小组里,或两个人之间,通过分享地址的方式来打招呼。当你分享地址以后,回复者往往也是分享地址。 这个时候地图的意义是通过一个点击,来完成类似于 我在啊哪儿一长串文字表示,这个是抛弃文字,用更符合现实的手段来帮助沟通的典型例子。

  手机作为能力设备,作为绝佳的具备情境交互能力的设备,它给简单分享功能赋予了聊天新的意义就是实时+实景互动。

  聊天不仅仅是聊天

  记得在 QQ 的年代,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对话:

  A:你在干吗:

  B:我在上网啊。

  这背后的意义是你聊天是一个状态,是一个事件,是一个稳定状态,指向了线上生活。这个问话回到手机聊天答案就会不一样了:

  A:你在干吗:

  B:我在开车/地铁/开会/party/跑步(一切指向的现实生活)

  换言之,移动设备带来的是基于现实情境的交互,Color 的 CEO 说,他们做的手机的社交(而不是 Facebook 上那个头像的社交,我的理解也是类似的)手机可能是半个真实的你,是线下的你,大量 location,镜头,voice 记录的方式,这种手机能力的延伸的拓展,给出了这样的一个机会,我们不是在为聊天而聊天了,这样的工具是可以无缝的便捷的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的。 线上到线下的距离可能就要被模糊掉了,我想这才是互联网,是任何创新产品所要思考的最终的目标,我们如何去帮助现实生活。

  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沟通工具

  在知乎上有这么一个问题的讨论“中国用户需要怎样的移动通讯方式”有人概括起来说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对象,任何信息。这是人类最需要的通讯方式,我觉得这个说法非常棒!

  我对未来理想的沟通的理解是,我们能对任何信息能以最方便的方式输入输出,最符合行为本身动机的形态,以最合适的信息框架去传递。

  没人会为了体验打字的乐趣去使用文字聊天,在触摸屏上打字聊天,简直是噩梦(如果 BB9700 可以用70分,iPhone 最多30分),只是我们没有选择。我们每天在电脑面前,我们却要捧着手机去打字回短信,这个实在是个非常糟糕的体验。

  另一方面手机的使用情境的复杂,会产生很多不方便听,不方便看,不方便打字,不方便说话的不确定性,如何简化输入输出的方式,如果多元化的我们的输入输出,甚至或者图形话,用更符合现实的还原方式去替代我们本来打的文字,这些事我们都可以做。 想想这些我们干吗要山寨,因为太多的事情等待我们去完善。

  WhatsApp 是一个探索者,或者它本身可能也是无意识的,或者有规划的在创造需求,但是我相信它一定已经是在这条路上的践行者。但是我们还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去思考和改善。

  很明显的移动终端的能力与使用特征,以及与使用者的关系给简单的聊天场景带来了新的阐释

  ——Instant Message 可以有新解,不仅仅是沟通与反馈的Instant,更多的交流主题的实时性,称之为Instant Topic,人们更愿意去沟通当前现实情境的状况,聊天不仅仅时聊天,而是真基于现实情境上的一个互动

  ——在手机聊天过程中,用户会越来越依赖于实景的拍摄,录音或者location的多元化的现实数据表达来替代文字。具备了初步的情境沟通的能力,这个变化内容表现的情境化。

  ——现实情境的复杂情况与不确定情况,输入输出的依赖方式会有较大的变化,需要更具适应情境能力的弹性工具来融合,比如A打字B语音的无缝融合,或许我们需要TTS之类的技术来帮助我们

  ——当地理位置等信息可以完全无缝的嵌入到整个对话过程中去,直觉告诉我这中间作为很大,可以带来新的时空想象,可以明显感觉到的是,手机沟通相比QQ聊天,沟通对象者之间的关系更有可能基于现实的事件和具体情境,这个也是很多Yobongo、Color类基于现实互动工具所期望的,这些在我们的沟通工具上也会发生。

  ——情境沟通,聊天工具的新意义,让互动离我们现实越来越近,不仅仅是关系,真正成为一种现实工具。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