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基于sinox的汉澳现代战争军事指挥作战系统

2011-03-28 20:31 288 查看
基于sinox的汉澳现代战争军事指挥作战系统

作者 佚名  2011-3

汉澳现代战争军事指挥作战系统是基于汉澳sinox超级操作系统的适应现代战争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可量化的实现快速识别、快速反应和精确打击的多兵种混成集团军事指挥作战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万丈高楼平地起,在构建一个高可靠和稳定性的关系战争成败的军事系统之前,选择一个好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如果系统错漏百出,实现军事指挥作战目标就无从谈起。汉澳sinox超级操作系统是基于bsd unix的久经考验、安全可靠、坚如磐石的可视化、中文化的简单易用功能完善的工业级操作系统,适用于高性能计算机。选择sinox操作系统,汉澳现代战争军事指挥作战系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在设计系统之前,我们先来了解现代战争的特点。现代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快速识别、快速反应和精确打击战争三要素。伏击战和袭击战是三要素的经典案例。胜利的一方都是靠识别快,反应快,和精确打击获胜,失败的一方则很明显,目标无法识别,无从反应,更不可能精确打击隐藏起来的伏击者或者袭击者。古代双方对阵出战胜负取决于训练有素的作战人员的单兵战力,协同作战和人数。

根据现代战争进行的3步骤分析战争组成元素。

识别目标:卫星侦察,高空侦察机,无人侦察机,间谍,侦察兵获取的目标数据。对于基础设施的数据比如水电通信广播机场军营等基本上是静态固定的,过去获取的资料也有用,而武器装备,作战人员分布可能是动态的,需要即时侦察。

快速反应:从获取目标数据,并识别到发出打击指令,再到击中目标,时间长短取决于信息处理系统,以及军队调动部署攻击速度,人脑手工处理已经赶不上了需要。远距离侦察得到的图像数据,必须要计算机处理才可能识别出目标。而识别后把坐标发给作战单位,就需要通信。快速反应就包括高速图像处理和通信。如果靠手工抄送,显然很慢的。计算机图像处理可以用大型机快速计算完成,识别出目标数据,比如对方机场有几架飞机以及位置。而目标数据传送需要通信,包括卫星通信,有线通信和无线电通信,电报,飞鸽传信,最后靠通信员传送数据。最坏的情况,只能靠通信员传送数据。

精确打击:作战单位一旦获得了攻击目标数据,就可以攻击。现代战争需要精确打击,对于静态目标,传统远程火炮还是可以击中的,但是运动目标就很难凑效,精确打击只能依靠计算机处理的激光制导导弹和巡航导弹等武器的来达到目的。防空力量主要还要靠防空导弹,高射炮基本上效果不大。

不管是主动攻击还是防守反击,都离不开快速识别、快速反应和精确打击。先发制人往往获得时间优势,但是后发制人依靠反识别技术,仍然可能利用反雷达导弹反击成功。

冷兵器时代,作战距离很近,可以归入近战系统,热兵器时代,步枪,冲锋枪,机关枪,火箭弹,破击炮,距离仍然很近,攻击目标基本上是士兵,坦克是装甲战车,属于近战系统,但是适合攻击大的目标,无法用了攻击士兵等小目标,远程大炮和火箭炮的威力很大,距离很远,但是仍然属于粗放式攻击,误差比较大,可以用于覆盖式攻击,新的战争武器导弹可以把攻击目标误差减少到1米以内,可以进行精确的外科手术式攻击。远程火炮和导弹属于远程火炮系统。轰炸机也是进行远程攻击,而且是高空的,战斗机则是用来对付轰炸机,以及护航的战斗机。假设把一两公里的距离作为界限,攻击力小的近战系统包括武装人员,进行的不是现代战争,而是跟古代没有什么区别的近战,训练有素的作战人员在战争中占有支配地位,我们说,人在战争的地位非常重要。但是现代战争是高科技战争,是远程作战占有主要地位,所以武器这时候占有绝对支配地位。现代战争包括近战和远程作战,近战靠人,远战靠武器,几十年来近战系统似乎进步不大,但是新的近战武器装甲战斗车的出现,将改变近战模式。依靠血肉之躯去获取近战胜利已经难上加难!人海战术将彻底失效。对于陆空军是这样,海军也差不多,航空母舰,战舰,潜艇,只是作战空间是水上和岸边,也有飞机、导弹、大炮、机枪、两栖坦克、小艇等武器,作战人员则是海军陆战队,但是作战目的都是一致的。

现代战争优势一方仍然害怕巷战,因为这是近战,优势一方在近战中仍然靠血肉之躯去搏斗,而单兵作战武器都差不多,没有绝对优势所以小米加步枪有时也能获胜。但是现代战争真的就需要进行巷战吗?伊拉克战争,南斯拉夫战争,就没有看到巷战,倒是阿富汗战争的塔利班还依靠山地丛林山洞地沟继续进行近战,但是也只是游兵散勇,连土匪都不如,土匪还有窝。

现代战争进行的是远距离的大杀伤力的远程战争,远程战争结束后,胜负已经分晓,所以没有看到近代战争中出现的游击战。游击战由于不能进行有组织的抵抗,因为一旦组织起来就被空军和远程火炮歼灭,所以现代游击战已经无力回天,只能搞些自杀式袭击。最近卡扎菲一个坦克团被联军空军摧毁,却不受保护,怀疑坦克团是一堆报废的坦克,让反对派以为没有了重型火炮,果然今天反对派军队被卡扎菲政府军击溃,但也可能是真的,只是卡扎菲近战系统还很强大。

现代战争的较量就是识别与反识别,快速反应与慢反应,精确打击与粗糙打击的斗争,谁在这三个回合较量中占优势,谁就获胜。

兵者,诡道也。一方用多种识别工具和方法识别对方军事目标,另一方为了反识别,必须想方设法隐藏,伪装,转移,替换,备份军事目标,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中国常被外国说军事不透明,其实是为了反识别的需要,否则对方摸清了底细一有机会就会破坏,在战时就会实现精确打击。加强识别就要提高探测识别工具水平,加快计算机识别处理速度,以及间谍和侦查人员的培训和识别能力。反识别伪装,让对方识别错误。

兵贵神速。反应速度是战争获胜的重要条件。不管是攻击还是反击,反应慢就会死。快速识别后就必须快速反应,极速出击。当机立断,传递指令,启动武器,调动军队,都要快速反应,从而争取到时间。而一旦发动了攻击,对方会反击,必须快速隐藏军事目标。反应速度提高主要在于通讯系统的建设,以及军队调动和部署速度等建设。

精确打击,不仅仅包括导弹精确打击,远程火炮覆盖式攻击也不能有误差。在近战系统中,百发百中帮助作战人员快速实现消灭敌人的目标。改变军事目标是逃避精确打击的唯一办法,移动的军事目标更加安全,而不能快速转移的目标只能隐蔽或者加强防护,或者取出重要部件后等待被摧毁。反精确打击的办法就是快速转移被攻击目标到安全的地方,不能转移的军事目标必须备份,随时更换恢复功能。精确打击目的的实现,主要靠高科技武器弹药的研发和生产,升级和改进,以及训练有素作战人员的培训。

胜败乃兵家常事。这只是说战争的最后胜利不是一场战役就能决定的,而是反复争夺,妄想毕其功于一役,则只能说高兴得太早。从这里引入了现代战争重要组成部分,后勤补给系统。战争消耗战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大炮一响,黄金万辆。红军反围剿前四次都成功了,可是不能高兴太早,第五次反围剿红军溃败,被迫逃亡长征!战争进入了消耗战,比的不再是技术,而是实力。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是中国人前仆后续进行车轮战的结果!训练有素的作战人员成了战争消耗品,说难听点,就是炮灰。四打四平就是一场车轮战!战争一方如果不能继续进行车轮战,只有失败这一结果。这样要想获取战争胜利,必须加强后勤补给系统的建设,其中包括武器弹药再生产,燃油食物粮草的供应,运输和通讯的恢复,训练有素作战人员的招募和培训。后勤补给系统一旦枯竭,战争就难以为继。

现代战争一旦打响,利用巡航导弹和远程轰炸机,作战半径可以达到3千公里!拥有超过三千公里纵深的国家并不多,因此战争打响后将不分前线和后方,重要目标都将受到远程火炮攻击,唯一不同的是,前线还受到近战系统的攻击,压力巨大。而一旦前线顶不住,敌方近战系统将向国内领土推进,依赖于后方国土的后勤补给系统将受到威胁,后勤补给系统受到破坏,战争将无以为继。双方远战系统的交战,互有胜负,依赖的是高科技主导的精确打击导弹,而非大炮等传统武器,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的恢复和生产将决定远程交战的胜负。远战重炮摧毁的是大目标,可能对近战系统不会造成多大损坏。因此远程交战结束后,近战系统开始启动,地面部队将越过国土。战争进行几轮后,后勤补给系统开始工作,让战争继续。伊拉克战争经过远程火炮交战后,联合军近战系统侵入,基本上没受到抵抗,说明该国近战系统已经瓦解,至少心理上已经瓦解了。

但是现代战争并不是近战系统和远战系统分开独立进行的,而是近战和远战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因此战力非常强大,多兵种联合作战是近战系统获胜的不二法宝。远程重炮用于打击敌方近战系统集结和防护强的目标,火箭覆盖式攻击可以大范围消灭敌方集结士兵,摧毁敌方近战系统组成部分,包括武器弹药,燃油粮草,通信运输,作战人员。在平原和沙漠地带,这是很凑效的。但是在山地丛林,远程重炮未必有效,因为近战系统可以隐蔽。如果飞机大炮,坦克装甲和士兵协同作战,那可是如虎添翼,所向披靡。飞机是很好的作战武器,视野好,攻击容易,但是却容易受到对方防空武器的攻击,直升机配合士兵作战看起来很好,但是因为武装直升机没有装甲,很容易被防空导弹和火箭弹击落。感觉直升机就适合在山地丛林中运输,不适合近战。大规模战役中远程火炮配合近战系统作战可以大规模杀伤敌人,但是零星作战中,似乎用处不大,因为距离近,而且如果在丛林中,目标消失也很快,火炮支援根本来不及,研发新的近战武器是唯一出路。

然而远程火炮和近战系统协同作战是非常必要的,飞机能否把敌人动向告诉地面部队,地面部队能否呼叫空军和火炮支援,这是协同作战的关键。这样必须把多个兵种加入同一个部队,比如集团军自己拥有飞机,导弹,大炮,坦克,装甲,陆军,防空兵,空降兵,空军不再是独立于陆军,而是陆空军,多兵种混成作战兵团,适用于近战系统。而远程作战部队则拥有飞机和远程重炮和防空武器等。多兵种混成作战师拥有3万人,兵器包括空中的侦察飞机,轰炸机,战斗机,直升机,无人机,地面包括地地导弹,防空导弹,远程大炮,远程火箭炮,高射炮,坦克,装甲运兵车,运输车,摩托车,作战人员包括空军飞行员,导弹兵,炮兵,防空兵,步兵,伞兵,工兵,后勤兵等,指挥部将由多兵种作战单位参谋长组成联席作战参谋部。这时候比较复杂了,需要多兵种混成作战系统来支持,技术兵人数就比较多了。3万人组成的多兵种混成作战师可轻松对付100万陆军。

势均力敌的战争双方开战后,首先是远程火炮系统交锋,双方军事系统将受重创。然后多兵种混成作战师开始交锋。然而对方重炮系统因为隐蔽良好,可能对敌方的近战系统造成巨大破坏。但是正因为这样,第一轮攻击混成作战师具有引出并摧毁敌方剩余远战武器,自己也可能受到重创,因此地面部队一定散开避免被集中歼灭。第二混成作战师将开始第二波攻击,飞机,坦克,导弹,大炮,步兵,伞兵,特种兵一起上阵,对付没有重武器的部队将所向披靡。然而如果作战地区是山地丛林,重武器可能没有作用,一对一的单兵作战就会变成消耗战。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越战美军进入丛林就没有优势了,只能进行肉搏。不过占据了大城市,摧毁了对方大部分武器系统,敌方也只能进行游兵散勇的游击,不具备翻盘的实力。

如何提高近战系统,对付游兵散勇的袭击,目前没有特别好的武器和办法。研发提高近战系统防护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目前坦克具有装甲能力,可以对抗轻武器的攻击,但是却属于重炮系统,不能对付士兵这样近距离的小目标。装甲运输车能防护士兵,却不具备攻击能力。坦克一般装有轻机枪,但是操作人员必须露出装甲,失去掩体能力。目前要研发的近战武器就是具备攻击士兵能力的装甲车,我们且称之为装甲战斗车。装甲战斗车就是坦克的改进,把坦克重炮换掉,装上机关枪,由车内人员操作机关枪,直接射杀敌人,却能保护自己,比碉堡更进一步!假设把坦克重武器去掉,顶上换上一前一后两把机枪,一上一下,旋转自如,有如钢铁侠的两把转动的多枪口机枪。机枪由装甲内的人操作。一台装甲车内一个司机,两名机枪手,两名装弹手,操纵两台机枪将威力巨大。目前装甲内的人没能看到外面,所以现在战争中并没有出现装甲战斗车。不过并非不能解决,即使最简单的,利用潜艇潜望镜那样的技术,机枪上绑一个镜头,下面的人就能看到外界了。利用现代摄像头技术,即使现在的公交车也能看到后门乘客上下车情况,所以装甲战斗车研发已经不是问题。一旦配上装甲战斗车,步兵将不再是狙击手随便猎杀的对象,在多兵种混成作战师进攻路上,几百架装甲战斗车配合坦克,作战威力将极其强大,普通步兵部队将闻风丧胆!装甲战斗车也是游兵散勇的死敌,游击战的克星。装甲战斗车的出现,让现代战争进入新的里程碑。

到这里,汉澳现代战争军事指挥作战系统已经成型,现代战争军事系统是由远程重炮系统,近战系统,后勤补给系统组成,近战系统将是由多兵种混成作战师实现,而经典的新颖作战武器就是装甲战斗车。这一切将由军事指挥作战系统协同交互,实现快速识别、快速反应和精确打击的军事目标,不仅适用于主动攻击,也适用于快速防守反击。

军事指挥作战系统要实现远战、近战和后勤补给三个系统的功能,首先需要实现的功能就是通信系统。完备的通信系统才能实现军事信息的传递,各系统有条不紊的工作。

军事通信系统传递信息实现三大系统的交互,因此计算机系统需要有各种通信媒介的接口,从而快速处理。从卫星通信,有线通信,无线移动通信,到电报,一旦一种通信失效,就可以用其他通信媒介通信,战时卫星通信失效,有线被切断,无线被干扰,电报发不出去。通信被破坏,指挥就可能混乱,建立安全稳固的多媒介多环路的军事通信系统就非常重要,可移动微波基站随时替换被破坏的固定基站。

通信系统需要加密模块。通信加密系统对于安全非常重要,黑客破解加密系统可能导致传递信息被替换和伪造,造成混乱,人工确认仍然不可避免,除非时间不允许。没有绝对的安全,只有不断加强安全措施才可能减少敌方的破坏。

GPS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是精确打击的关键。不过卫星导航在战时可能实效,包括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比如北斗。那么怎么办呢?可否高空雷达导航实现呢?用高空飞机进行制导。多层次导航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目标,否则获取目标精确数据也无法实现准确打击。

目标识别系统是实现快速识别的关键。不管是卫星扫描的图片,还是高空侦察机,无人机获取的目标图像数据,需要计算机识别和分析,并有可能人工确认,以及人工渠道获得的目标数据,加入识别系统,精确计算攻击数据,发给各战斗单位,需要计算机辅助完成。完善的识别系统,让精确打击实现才有可能,尤其是移动目标,更难捕捉和识别,图像的动态对比可能有助于发现伪装目标。雷达也是识别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防空部队必须有联机备份雷达系统,否则监视可能实效。

快速反应表现在识别快,命令传递快,军队调动部署快,识别和传递命令需要识别系统和通信系统完成,而军队调动则是运输工具实现,多层次多种方式运输,才能把武器和弹药、作战人员运输和投掷到指定地方。运输是生命线,快速运输工具主要是飞机,将把伞兵投放到任何地方。汽车是陆军运输工具,船舶是海军传送工具。运输系统的建设,是现代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体现在远距离运输。

作战人员的训练,是属于后勤补给系统的功能,除了物资的生产和运送,训练有素作战人员的培训是后勤系统的重中之重。战争要继续,后勤补给系统必须有条不紊的工作。后勤补给系统计算机管理比较容易实现,但是工作到位却不是计算机能做得到,而是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和执行。

精确打击是最终实现战争胜利的关键,打不中目标,你就可能被反击摧毁,很少有第二次机会。计算机辅助实现精确打击,也还要有训练有素的作战人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准确的攻击。英勇善战,还要百发百中。更多的使用导弹才能实现精确打击,大炮、高射炮等近代武器应该减少使用,否则是无法实现精确打击的。也许这是一个高科技武器战争,需要较高的工业基础支持。

那么军事指挥作战系统就要做成ERP企业管理系统那样复杂的照本宣科让军官去适应和使用吗?不是,军事指挥作战系统是用来辅助军官实现指挥和作战目的,由一些子系统的组成,并加上协作通信功能,你也可以把它想象为很大很复杂,但也是可以做到简单易用,可以增加技术兵来帮助理解和使用这个系统,它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实现快速识别、快速反应和精确打击,如果达到这三个目标,那么这个系统就是我们需要的,否则就是多余的,甚至是误事。

军事指挥作战系统是怎样用来实现军事目标呢?其实战争的获胜就是对对方远战,近战和后勤补给系统的破坏。对于像海岛那样的地区,远战打击其远战系统,破坏其后勤补给系统,切断其与外岛的联系,他将没有继续战争的能力。要是进行狂轰滥炸,那是没什么可说的。对于小国没有战略纵深那也是如此。而势均力敌的国家,战争将持续很久,最终获胜者很难说。但是使用汉澳现代战争军事指挥作战系统思想武装起来的军队,并充分使用其指挥作战,作战能力将非常强悍,普通常规作战对手又如何能应付得了呢?

天时、地利、人和是战争获胜的关键吗?这里回答将是,不。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