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电子设计中抗干扰经验谈

2011-03-17 12:23 134 查看
抗干扰即要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基本的出发点:

1.隔离外部的干扰信号,比如用屏蔽罩将系统局限于一个封闭空间内;

2.优化系统设计,减小本身干扰,并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3.提高系统的自救能力。

从两方面入手。

一. 软件

1.使用WDT,实现抗干扰时的自救;

2.采用多次输入和重复输出,以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

3.周期化运行,并尽可能使用本周期内的记忆数据。

二. 硬件

1.减小供电电源干扰

1>.使用开关电源,可以同时实现稳压和抗高频干扰;

2>.使用去耦电容;

3>.注意 UPS使用和重合闸以后的安全状态设置,以减小断电干扰;

2.减小输入输出通道的干扰

1>.采用光电、磁电隔离,切断干扰传递通道;

2>.降低信号源输出阻抗,用大信号传递远距离信号;

3>.开关量输出配备短路保护和过电压抑制。

3.提高总线的抗干扰能力

1>.用上拉电阻等方式,增加系统总线的驱动能力;

2>.减少高速总线的分布空间,抑制电磁干扰和长线效应;

3>.对于外信号传递采用低速总线,信号在总线上持续时间远远大于干扰信号持续时间。

4.合理布置地线

1>.减少地线电阻,防止地线耦合;

2>.分块隔离地线,减少地线串扰;

3>.模拟地和信号地分别布线,提高A/D转换精度。

5.合理屏蔽,减少电磁场干扰

1>.屏蔽线的使用和合理接地;

2>.屏蔽罩的使用。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