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对程序开发的一些理解

2010-12-18 22:54 232 查看
有一句流行语“10%的代码是处理正常流程的,90%是用于进行异常处理的”,这是许多拥有大量通信开发经验教训的专家们挂在嘴边的话。在通信界中,经常是各家的设备互相联系,它们之间通过各种标准化的通信协议来互相握手互相理解,虽说是“智能设备”,但终究是没有思维的,不具有模糊推理之类的能力;所以,什么话都说的毫不含糊;该是“一二三”,绝不能说是“四”,如果有人说了“四”,怎么办?那么就得在标准中规定,给对方回个“五”,表示的意思是“你说四是不正确的”;如果你突然收到一个“五”,但又没有说过“四”,那怎么办:你就得再做相应的处理查 查自身问题,再想想可能发生了什么善总之,在通信软件中,容 不得半点似是而非或者似非而是,需要严格地对种类异常进行恰当的处理通常90%的开发工作就消耗在这些处理上了。

不信你可以试一试,比如,你是个通信专业的学生,觉得某个协议可能挺简单的,自己就编了些代码,觉得协议的功能都实现了,自己
照两个设备拿它进行通信,也能行。但如果你反它放到网上无能为去用,你可能会焦头烂额-----理事会儿工作挺好,一会儿又死活不通,或者今天接在路由器下跑得倍欢儿,明天连到D—LINK交换机下双始终没点反应……后来你参加工人和,来到了某知名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参与一个通信产品开发,在那里你发现这个协议是公司花钱买来的(商用协议软件),花了很多钱;再将那些代码一看,哇,好大的棉花糖!哦,不, 是软件包!代码量可能是你当初所编代码的100倍,其中 还有超级复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但就是因为这样,这家知名通信设备企业的产品才能把产品卖到全世界每个市场触及的角落!而你在学校军事情报 那个,只能当作你看地青涩的回忆了。很多通信企业的市场人员,对客户提出的总喜欢百依百顺,因为客户和市场人员都不做开发,不知道开发的新时期总 觉得 这点东西应该三天能解决,前期的过度承诺很可能造成实施后的四处救火。对于大型产品的开发,一个人花三天时间,几乎做不了什么事情!

产品的开发,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真难!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