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他为何拒绝“数学诺贝尔”?(ZT)

2010-12-06 21:27 155 查看




俄罗斯著名数学家:

  2010年7月1日,俄罗斯媒体报道称,俄罗斯著名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拒绝了美国克莱数学研究所奖给他的100万美元奖金。这笔奖金是为了奖励他破解“七大数学难题之一”的庞加莱猜想而授予他的。

  对不熟悉佩雷尔曼的人来说,这种“拒绝”的姿态令人不可思议;对于了解佩雷尔曼的人而言,这次“拒绝”再正常不过。因为,在此之前,面对众人羡慕的种种荣耀和地位,他统统予以拒绝: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邀请没能让他留在美国,无数数学家梦寐以求的奖项、素有数学诺贝尔之称的菲尔兹奖,也未能打动他。相反,甚至在他即将被授予菲尔兹奖之前,他就退出了数学界,与昔日的同行们断绝了联系,过着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

  佩雷尔曼破解了人类最具挑战性的一大数学难题,但他本人的内心世界对世人来说仍是一个谜团,吸引着人们去关注、去猜测、去挖掘。

  菲尔兹奖

  1936年设立,以已故加拿大数学家、教育家J.C.菲尔兹命名,是最著名的世界性数学奖,被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该奖每四年颁奖一次,授予在数学领域有卓越贡献的年轻数学家,得奖者须在该年元旦前未满四十岁,每次最多四人得奖。

  庞加莱猜想

  法国数学家庞加莱在1904年提出的一个著名猜想,被美国克雷数学研究列为世界七大数学难题之一。

  在佩雷尔曼最终破解之前,曾有无数科学家为此倾尽一生却无果而终;还有数位科学家因为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进展而获得菲尔兹奖。

  “如果它们要长,为什么不让它们长呢?”

  1966年6月13日,佩雷尔曼出生于前苏联列宁格勒(今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是电力工程师,喜欢用数学难题难他。“他总是给我逻辑学和其他数学问题,让我去想,”佩雷尔曼说,“他给我找来很多书看,还教我下棋。他以我为荣。”在父亲给他的书中,有一本是《趣味物理》。佩雷尔曼的母亲是数学老师,他还有一个妹妹,后来也成为数学家。

  “他想问题很深入,他的答案总是正确”

  14岁时,佩雷尔曼就成为列宁格勒数学俱乐部的明星。1982年,16岁的佩雷尔曼在当年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以满分的成绩获得金牌。

  这一年,佩雷尔曼进入了列宁格勒大学(今圣彼得堡大学)。入学不久,他就解决了著名数学家布拉格提出的一个难题,布拉格后来成为他的博士导师。“学校里有很多天赋很高的学生,思维相当敏捷,”布拉格说,“格里沙(佩雷尔曼的昵称)却不一样,他想问题很深入,他的答案总是正确,他总是非常非常仔细地检查。”布拉格说,“他并不快,速度没有任何意义,数学不取决于速度,而关系到深度。”

  佩雷尔曼并不只喜欢数学,他喜欢歌剧,这是他的母亲培养出的爱好。他的母亲会拉小提琴,在他6岁时就开始带他听歌剧。等到佩雷尔曼15岁时,他开始用自己的零用钱买唱片。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佩雷尔曼在列宁格勒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于上世纪90年代初任职于列宁格勒斯特克罗夫数学研究院。在这里,他在俄罗斯和美国的权威期刊上发表了几篇论文,成为一个潜力无限的年轻学者。1992年,佩雷尔曼应邀前往美国作博士后研究一年。

  在美国,虽然不少同行觉得他是个怪人,但佩雷尔曼自己过得很开心。他每天都穿着同一件灯芯绒夹克,吃得很简单,就是面包、奶油和牛奶。他喜欢步行去布鲁克林区,那里有他的亲戚,可以买到传统的俄罗斯黑面包。在同事的眼里,他是一个不谙世故的人,很腼腆,对于物质财富没有兴趣。他留给一些同事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指甲,足有几英寸长。曾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剪掉长指甲,他回答说:“如果它们要长,为什么不让它们长呢?”佩雷尔曼还曾对朋友说,他在俄罗斯的一个爱好就是在森林里漫步,找蘑菇。

  只因被要求提交简历,他拒了斯坦福大学

  1993年,佩雷尔曼应邀成为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为期两年的客座学者,在此期间,他发表了几篇备受好评的文章,并应邀在国际数学联盟1994年年会上发言,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关注,美国的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以及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等名校向这位年轻的学者发出了邀请。

  根据惯例,只要他向自己所中意的学校递交一份学术简历,就可以顺利入职。然而,佩雷尔曼选择了拒绝,拒绝的理由听上去很“奇怪”:如果那些大学的招聘人员熟悉他的研究,就不应该问他要什么学术简历。按照同样的逻辑,他还拒绝了欧洲数学学会的邀请。

  1995年夏季,佩雷尔曼回到了圣彼得堡斯特克罗夫学院,在那里,他的月薪不足100美元。不过,他的生活要求原本就很低,而且,在美国三年,他刚好躲过了俄罗斯经济在前苏联解体后的迅速衰退。他曾说过,在美国三年,他攒了很多钱,足够他下半辈子用。当时,他的父亲已经去了以色列,妹妹也打算在大学毕业后投奔父亲,而他的母亲则决定留在圣彼得堡。佩雷尔曼和母亲一起住在一个小小的公寓里,直到今天。

  从此之后,佩雷尔曼与同事、同行之间的联系降低倒了最低水平,以至于有同事以为他不再研究数学了,直到2002年。

  2002年11月11日,佩雷尔曼在一个世界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经常聚会的网站发表了一篇文章,在此后的大约8个月时间内,他又相继发表了其余两篇。他还将文章的内容摘要发给了10余位昔日的国际同行。

  “如果我对了,不需要其他承认”

  无论按照何种标准,佩雷尔曼的这一举动都不合规矩。首先,他将如此重要的文章发表在网络上,而不是权威的数学期刊上。其次,他在发表文章时公开署名,这也不合常理。这么做意味着,要么佩雷尔曼已经确信自己的文章是原创,而且论证充分,经得起检验;要么,将为此承担名誉上的极大风险。

  佩雷尔曼的文章同样也很异类。相对于这样一个困惑世界数学家逾百年的世纪难题而言,他所给出的证明简单得令人吃惊,以至于很多一流的数学家一时之间都无法读懂他的文章;而最后,对其文章所作的解释和论证则厚达数百页。

  在此之前,几乎没有人知道,佩雷尔曼在研究破解庞加莱猜想,也没有人会想到,破解庞加莱猜想的人会是他。因此,佩雷尔曼在网上发表的文章可谓是对世界数学界的一次“突袭”,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然而,佩雷尔曼却说:“我从未想过成为庞加莱猜想唯一的破解者。”

  “他证明了一个世界级难题,却提都没提”

  2003年4月,佩雷尔曼应邀前往美国展开为期1个月的讲座。佩雷尔曼此行被数学界和媒体都视为一大盛事。听他讲座的听众中包括国际数学联盟主席约翰·鲍尔、证明了费马大定理的著名英国数学家安德鲁·威尔斯、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等一流学者。然而,让所有听众大吃一惊的是,佩雷尔曼的讲座几乎没有提到庞加莱猜想。

  “这里有个家伙证明了一个世界级难题,却连提都没有提。”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数学家弗兰克·奎因回忆说。2003年的美国之行是佩雷尔曼的最后一次公开露面。离开美国后,他与外界的联系日益减少。

  2006年5月底,国际数学联盟一个由9名顶尖数学家组成的委员会投票决定,授予佩雷尔曼菲尔兹奖,以奖励他在破解庞加莱猜想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国际数学联盟主席亲自劝他受奖,被他拒绝

  为了确保佩雷尔曼能够出席此次盛会,时任国际数学联盟主席约翰·鲍尔决定亲自去圣彼得堡走一趟。在国际数学联盟历史上,主席亲自游说得奖者接受奖项,这还是头一遭。毕竟,自1936年创立以来,截至2006年,在菲尔兹奖70年的历史上,还从未有人拒绝这一殊荣。

  在圣彼得堡的两天时间里,鲍尔和佩雷尔曼进行了10小时的谈话,苦口婆心地劝说佩雷尔曼同意接受菲尔兹奖。佩雷尔曼一直很有礼貌地听着,但最终,他还是让鲍尔失望而归。他的答复极其简单:“我拒绝接受。”

  后来,在回忆此次会面时,佩雷尔曼说道:“他(鲍尔)给了我三个选择:第一,接受菲尔兹奖并参加颁奖仪式;第二,接受菲尔兹奖但不参加颁奖仪式,他们随后将奖章寄给我;第三,我不接受菲尔兹奖。从一开始,我就对他说我选择第三个。”对于自己的选择,佩雷尔曼如此解释,他对菲尔兹奖没有兴趣,“对我来说,它毫无干系。”他说,“大家都知道,如果我的证明是对的,就不需要别的承认。”

  “我不想让每个人盯着我看”

  佩雷尔曼最终还是被授予2006年菲尔兹奖。他拒绝接受并公开表示:“对于金钱和名誉,我毫无兴趣。我不愿意像动物园内的动物一样被展览。我不是数学领域的一个英雄,我没那么成功,因此我不想让每个人盯着我看。”

  实际上,菲尔兹奖的殊荣非但没有让佩雷尔曼感到幸运,反而促使他告别了数学研究。

  “只要我不太引人关注,我就有选择。”佩雷尔曼解释说,“要么做一些丑陋的事情,要么,就会被当成宠物。现在,当我成了一个很受关注的人,我就不能再当宠物,什么都不说。这就是我为什么退出的原因。”

  2006年接受采访时,佩雷尔曼一再声称,他已经从数学界退休,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职业数学家。他提到,令他沮丧的是数学界的道德问题。“这里违反道德标准的人不会被视为异类,”他说,“受到孤立的是我这样的人……有很多数学家都或多或少诚实,但几乎他们所有人都是墨守成规者,他们容忍那些不诚实的人。”

  对于佩雷尔曼的这种逻辑,俄罗斯著名数学家米哈伊·格罗莫夫表示理解:“要想有伟大的成就,就必须有纯粹的思想,只关心数学,其他一切都是人性弱点,而获奖就是展示弱点。”

  其他人可能会将佩雷尔曼拒绝菲尔兹奖视为傲慢,但在格罗莫夫看来,佩雷尔曼的原则令人钦佩。“完美的科学家就是一心研究科学,不在意别的东西,”他说,“他想要成为完美的科学家,现在,我认为他并非真的已经是一个完美的科学家,但至少他希望如此。”

  佩雷尔曼喜欢在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剧院坐在后排高高的座位上欣赏歌剧表演。无法辨识歌手们的表情,也看不到歌手们服装的细节,佩雷尔曼只在意他们的声音。他曾说,他的位置的声音效果比剧院里其他任何人的位置都要好。对于数学以及整个世界,佩雷尔曼似乎也一直想站在同样的距离之外观察。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