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 计算机网络

网络技术笔记生涯 源于BENET2.0课程(S1)

2010-11-12 11:47 295 查看
第一章:计算机组装

硬件以及所对应的参数:CPU主要参数:主频 缓存(二级) 内核数
主板主要参数:接口 芯片 总线频率
内存主要参数:容量 工作频率 DDR几代的
注:服务器内存不能于笔记本电脑供用,但能于台式机供用。
BIOS软件ROM不可更改,存储在CMOS硬件里。
RAM:随机存储器,关机,断电情况下,数据丢失。
ROM:只读存储器,关机,断电情况下,数据不丢失。
第二章:OSI参考模型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以主机为中心面向终端的通信网。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以通信子网为中心面向终端的通信网(1.存储转发 2.分组)。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以OSI参考模型的通信网。
查看域名IP地址DOS命令 nslookup 如:nslookup ---www.baidu.com 查看进程:netstat -n 进程
相邻之间通过服务访问点(SAP)相连。
1.邮政编码类似于电脑中IP地址和MAC地址。
2.面向连接服务:先建立连接在传输数据,之后在断开连接
无连接服务:不需要事先建立连接,直接发送数据。
# OSI七层参考模型以及功能:
物理层:完成相邻节点之间原始比特流的传输。
数据链路层:成帧,用MAC地址访问媒介,错误检测与修正。
网络层:提供逻辑地址,选路,(路由和寻址)
传输层:可靠与不可靠的传输,传输前的错误检测,流控。
会话层:对应用会话的管理,同步。
表示层:数据的表现形式,特定功能的实现如加密。
应用层:用户接口。
1.面向连接服务
一.先建立连接在传输数据,之后在断开连接。
二.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包不需要携带目的地址。
三.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2.无连接的服务
一.不需要事先建立连接,直接发送数据。
二.每个报文都带有完整的目的地址。
三.不保证报文传输的可靠性。
第三章:物理层
一.信号
模拟信号:应用于电话通信。
数字信号:优点 1.抗干扰能力强 2.远距离传输仍能保证质量。
二.接口
网线:RJ-45 电话线:RJ-11 网卡
三.介质
有线介质:双绞线.铜轴电缆.光纤等。
无线介质:无线电.微波.激光和红外线。
物理层功能:
首要功能就是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
主要功能就是完成相邻节点之间原始比特流的传输。
双绞线:T568A线序: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T568B线序: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同种接口用交叉线,不同种接口用标准线。
主机与路由器用交叉线。
主机串口与交换机console用全反线。
第四章: 综合布线系统
6个独立的子系统
1.工作区子系统 2.水平子系统. 3.管理子系统 4.垂直子系统 5.建筑群子系统 6.设备间子系统
设计要点:
1.实用性 2.灵活性 3.开放性 4.模块化 5.扩展性 6.经济性
RJ-45头的需求量 m=n x 4 + n x 4 x 15% (n为信息点)
信息模块的需求量 m=n + n x 3%
没层楼用线量 C=[ 0.55 x (L+ S) + 6 ] x n
注:m为需求量,n为信息点,L为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s为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
槽管大小选择的计算方法:
n = 槽(管)截面积/线缆截面积 x 70% x (40% ~50%)
第五章:数据链路层与交换机
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一. 链路建立,维护和拆除 二. 帧包装,帧传输 三.帧的同步 四.差错恢复 五.浏览控制
2.以太网就是内部局域网
早期以太网的通信:
工作原理:“先听后发,边听边发,若遇冲突,随机在发”
MAC地址格式:共48位,前24位为厂商编号,后24位为网络接口编号。
以太网帧格式:帧总长度:64~1518
3.交换机(工作原理)数据转发
一.学习:“来访请登记”
二.转发:交换机根据MAC地址单播转发数据帧。
三.广播:如果目标地址在MAC中没有,则向所有端口广播。
四.更新:交换机MAC地址表的老化时间是300s
交换机的配置模式:
1.用户模式:显示为 switch>
2.特权模式:显示为 switch#
3.全局配置模式:switch(config)#
4.接口配置模式:switch(config-if)#
5.line模式:switch(config-line)#
交换机的3种交换方式:存储转发 快速转发 分段转发
数据链路层可以分成两个子层:MAC(介质访问控制)和 LLC(逻辑链路控制)
MAC子层规范称为 IEEE802.3 LLC子层规范称为:802.2
第六章:虚拟局域网
1.交换机的基本配置:Catalyst2950交换机支持1005个vlan
一.主机名:进入全局配置模式switch(config)#hostname 名字
二.密码: 明文:在全局配置模式输入:enable password 密码 密文:在全局配置模式输入:enable secret 密码
(显示运行配置)在特权模式下输入show running-config
三.console密码:先在全局配置模式下输入line console 0 -- 回车---在输入password 密码---回车--最后输入login激活
2.vlan(虚拟局域网)配置静态vlan
一.配置IP地址(注只能为vlan配IP,二层交换机不能配IP)目的:可以通过网络使用设置的IP地址来进行管理交换机
二.先进入全局配置模式输入:interface vlan1(选择需配置的vlan)
三.输入ip address ip地址 子网掩码
四.输入no shutdown (激活)
3.配置交换机的网关 目的:不同网络的主机都可以控制交换机
一.先进入全局配置模式在输入ip default-gateway IP地址
二.查看交换机MAC地址表 先进入特权模式输入:show mac-address-table --- 回车
三.保存与删除交换机的配置 保存命令为 在特权模式下输入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或 write
四.恢复出厂值 在特权模式下输入erase startup-config 再在特权模式下输入reload(意为重新启动)--回车
4.创建vlan有两种方法
一.在全局配置模式下 输入vlan vlanID name 名字 最后end
二.在vlan数据库中(只支持3640个)先进入特权模式,在输入vlan database 回车一下在输入vlan vlanID name 名字回车最后exit保存退出
三.查看vlan信息 在特权模式下输入:show vlan brief 或 show vlan-switch brief (3640)
四.查看单个的vlan信息 在特权模式下输入: show vlan id vlan-id 或 show vlan-switch id vlanID
五.在vlan中添加端口 如将端口1-5添加到vlan2中
首先进入全局配置模式输入:interface range f0/1 - 5 在输入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意为交换机端口加入vlan2中)
5.vlan的作用 : 控制广播 提高安全性 带宽利用提高 降低延迟
第七章:vlan trunk
trunk(中继)作用解决不同交换机相同vlan的通信。
vlan的标识 802.1q:在源地址与类型之间破开,插入到中间。 ISL:在头部和尾部加入标记。
1.802.1q和ISL的异同
一.802.1q是公有的vlan trunk标记,而ISL是Cisco私有的
二.802.1q将标记添加到以太网帧的中间,而ISL将标记添加到以太网帧的首尾。
三.ISL标记比502.1q标记长26个字节,802.1q标记共4个字节长,ISL共30个字节长。
2.trunk的协商模式
一.开启(on) 二.关闭(off) 三.企望(desirable) 四.自动(auto)
3.trunk配置命令
interface 接口号
switchport mode trunk
注:如在trunk上移除vlan2
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remove 2
如在trunk上添加vlan2
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add 2
第八章:计算机网络层与协议
1.IP地址的分类:(共5类)
A类:有效网络范围(1-126) 子网掩码: 255.0.0.0(8位) 最大主机数:2^24 - 2
B类:有效网络范围(128-191)子网掩码:255.255.0.0(16位) 最大主机数:2^16 - 2
C类:有效网络范围(192-223)子网掩码:255.255.255.0(24位) 最大主机数:2^8 - 2
D类:有效网络范围(224-239)子网掩码:255.255.255.240(28位)最大主机数:2^4 - 2
E类:有效网络范围(240-254)子网掩码: …………………… ………………
子网掩码:鉴定某一个IP地址属于某一个网络。 作用:1.控制广播 2.节约IP地址
子网掩码是连续的1,变长的子网掩码中,“1”代表网络,“0”代表主机。
2.协议:
ARP(地址解析协议)已知IP地址找MAC地址。
RARP(逆向地址解析协议)已知MAC地址找IP地址。
ICMP(控制消息协议)常用命令 Ping 参数:-L (包大小)-a(解析主机名)-n(意为发出多少个包,返回多少个包用于检查网络性能)
-t(一直ping下去)
命令ARP 参数:-a(显示缓存)-d(清空缓存)-s(IP与MAC地址的绑定)格式:arp -s IP地址 mac地址

第九章:静态路由与配置
1.直连网段:对于R1来说192.168.1.0和10.0.0.0这两个属于直连网段。
2.非直连网段:对于R1来说20.0.0.0属于非直连网段。
路由器启动过程:1.加电自检 2.启动操作系统 3.加载配置文件
一.静态路由的配置:(单向)
在全局配置模式下:输入ip route network(目标网段地址) mask(子网掩码) address(下一跳IP地址)
二.默认路由的配置:
在全局配置模式下:输入ip route 0.0.0.0 0.0.0.0 address(下一跳IP地址)
(注:路由器端口配IP时都须激活,no shutdown)
三.单臂路由的配置
(注:对于vlan1占用物理接口无须封装,只须配上IP地址)
1.把物理接口激活(no shutdown)
2.输入子接口
3.封装 输入:encapsulation dot1q vlanID
4.配IP地址 (注此IP地址为本vlan网段的默认网关)
第十章:阶段综合实验
设计方案的内容:
1.项目概述 2.用户需求描述与分析 3.项目设计目标 4.网络拓扑结构 5.网络功能介绍 6.网络可扩展性介绍
7.设备选择与设备功能性能解释 8.设备清单及报价 9.售后服务条款
三层交换机能够达到线速的要求
查看路由端口IP地址的命令为:show ip interface brief
查看正在运行的单个端口IP地址:show run interface interfaceID
第十一章:RIP路由协议
1.动态路由:是向相邻的路由器传递路由信息。
2.常见的路由协议: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典型的协议如:RIP和IGRP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典型的协议如:OSPF和IS-IS
3.度量值(Metirc)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度量值为:跳数(hop count)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度量值为:cost (发费,开销)
4.RIP路由协议
路由表的形成:首先通过相邻的路由器接收到的路由信息,在查看路由表,接下来匹配一下查看优先级等(注跳数越小越近)
若自己路由表中没有此路由信息,侧会更新,若路由表中已存在,侧会查看一个跳数或优先级,跳数大优先级别低,侧会忽略。
5.RIP的计时器:
更新计时器 (30s) 无效计时器 (180s) 刷新计时器 (240s) 抑制计时器 (180s)
RIP跳数的最大值为15 ,16跳视为不可达。
6.水平分割的作用:阻止路由环路的产生,减少路由更新信息占用的链路带宽资源。
7.RIP路由协议两个版本,RIP v1 和 RIP v2.
RIPv1是有类路由协议,而RIPv2是无类路由协议。
RIPv1和RIPv2的区别:
一.RIPv1发送路由更新,不携带子网掩码,RIPv2携带子网掩码。
二.RIPv1广播发送路由更新,RIPv2组播发送。 广播地址:255.255.255.255 组播地址:224.0.0.9
三.RIPv1不支持不连续子网,RIPv2支持不连续的子网。
不连续子网和连续子网的鉴别:就是看第一位和子网掩码
有类和无类的鉴别,如:1.0.0.1/8(有类) 1.0.0.1/24(无类)
RIPv1的配置:
在全局配置的模式下输入:router rip 宣告主网络号:输入network network-number(网络地址)
RIPv2的配置:
在全局配置的模式下输入: router rip 在输入 version 2 接着输入 no auto-summary
宣告主网络号:输入network network-number(网络地址)
(注:RIPv2默认情况下在主网络边界上进行路由汇总) 汇总“匹配第一个子网掩码”
查看路由表: show ip route 查看路由协议:show ip protocol
RIP协议的调试命令:debug ip rip
加密enable密码: 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
永不超时:line console 0 ---- exec-timeout 0 0
显示同步:line console 0 ----logging synchronous
禁用DNS查询:no ip domain-lookup

Cisco Catalyst 2950为例:(交换机)
交换机破密码:一.拔下交换机的电源线 二.在插上电源线,这时可以看到交换机上的stat指示灯在闪 三.用手按住交换机的mode按键
四.看到控制台出现 switch: 时,松开mode键。 五.在switch:后执行flash_init 回车 输入dir flash:(查看flash中的文件)
六.把config.text文件改名为config.old文件,输入rename flash: config.text flash:config.old
七.执行boot命令,启动交换机,重新输入新的密码。
八.把文件config.old 改为config.text文件,输入 rename flash: config.old flash:config.text 回车 write(保存)
九.把config.text复制为系统的running-config, 输入:copy flash:config.text runing-config
Cisco 2600 (路由器)默认寄存值是0x2102
路由器破密码:一.重新启动路由器,在出现“##########”时,按下ctrl+Break 二.出现“rommon1>”模式,在输入confreg 0x2142
回车,在输入reset回车,重新启动。三.输入enable ,接着输入copy startup-config running-config 四.重新输入新的密码
五.输入config-register 0x2102 在保存 write 六.输入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七.reload重新启动。
Cisco路由器的启动过程。
1.加电自检 2.启动操作系统:flash tftp server rom 3.加载配置文件:nvram tftp server console
第十二章:传输层协议与应用
1.TCP封装(是一个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
一.网络层协议只提供了点到点的连接,传输层协议提供端到端的服务。
二.TCP的数据段采用编号的方式保证数据的正确顺序。
三.6个控制位 1.URG:紧急指针有效位。2.ACK:确认位,当ACK=1时,有效。ACK=0时,无效。
3.PSH:加快特殊数据的处理速度,为1时要求尽快。4.RST:当RST为1时重新建立TCP连接。
5.SYN:同步序号位,TCP需要建立连接时,SYN=1. 6.FIN:当要断开连接时FIN=1.
2.TCP的连接与断开。
一.TCP的连接(3次握手)
如图:




二.TCP的断开(4次断开)

如图:




3.TCP的流量控制:TCP流量控制依靠滑动窗口来实现的。
4.TCP的拥塞控制:TCP的拥塞控制通过中间的链路来实现。
5.TCP的差错控制:主要通过3种简单方式完成的:校验和,确认,超时。
6.TCP的计时器。
一.重传计时器:为了控制丢失的或丢弃的数据段。
二.坚持计时器:防止0窗口,水满了,干等。
三.保活计时器:防止长时间空闲。
四.时间等待计时器:保证顺利的断开。
7.UDP的应用:UDP没有流量控制,无连接的,不可靠的协议。
8.端口号。
一.TCP端口及应用: FTP:21 Telnet:23 SMTP:25 DNS:53 HTTP:80
二.UDP端口及应用:
    echo:将收到的数据包回送到发送器,端口为7。
discard:丢弃任何收到的数据包,端口为9。
daytime:返回日期和时间,端口为13。
DNS:53 TFTP:69 NTP:123
Bootps:下载引导程序信息的服务器端口,端口号为67。
Bootpc:下载引导程序信息的客户端口,端口号为68 。
RPC:远程过程调用,端口号为111。
第十三章:应用层协议与应用
1.应用层协议:DNS:域名系统,端口号53. SMTP与POP3简单邮件传输协议与邮局协议第3版,端口号为25与110.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端口号80. HTTPS: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端口号443.
Telnet:终端网络,端口号23. FTP与TFTP:文件传输协议与简单文件传输协议,端口(TCP)21与(UDP)69.
2.DNS域名系统解析过程:先找hosts文件,在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hosts. 在首选DNS服务器。
递归解析:主机A与本地DNS服务器之间的解析。 迭代解析:本地DNS服务器与其他的DNS服务器之间的解析为迭代解析。
3.Telnet终端网络:分时环境:一个大型计算机支持许多个用户。 注册
4.使用Telnet远程管理cisco设备。
一.在路由器上配置VTY口令:router(config)#line vty 0 4 router(config-line)#login router(config-line)#password 密码内容
二.配置enable的口令:router(config)#enable password 密码内容
三.从主机Telnet路由器:c:\>telnet 路由器接口IP地址
5.TFTP
一.5种类型的报文:RRQ,WRQ,DATA,ACK和ERROR。
二.上传和下载设备IOS和配置文件:确认电脑与路由器的接口能够Ping通,打开cisco TFTPserver在菜单中单击view---options在设置文件存放的位置。
三.上传和下载路由器的IOS或配置文件。
1.下载操作系统命令:Router# copy flash tftp: 源文件名(把该名复制下来,在粘贴)
IP地址为主机IP地址
2.上传操作系统:Router#copy tftp:ios名称 flash:
IP地址为主机IP地址
3.下载配置文件:copy nvram:startup-config tftp:
4.上传配置文件:copy tftp:startup-config nvram:
若没有备份该操作系统,进入到ROM中
rommon1>tftpdnld
rommon1>IP_ADD=192.168.100.1
rommon1>IP_SUB=......
.....................TFTP_SERVER=192.168.1.2(指向PC地址)
tffpdnld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