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管中窥豹——应试教育与一流科学人才究竟有多远的差距

2010-09-25 09:43 232 查看
本文并不想系统地讨论该问题,只想给出一种思路,看到之间差距的部分原因即可。
    中国的每一个学生,从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包括大学,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资源,几乎千篇一律遵循着这样的升学模式:你出题,我解题,考分决定一切(不考虑这种应试教育带来的社会弊端,诸如作弊、走后门等道德的沦丧)。各个学校为了自己的声誉,追求高升学率,也就只能采取大量的题海训练,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与现状。
    下面分析这种模式培养的是什么方面的能力与人才。
    首先解读“你出题,我解题”。学生对给定的题目,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计算,最后得到正确的解答。大量的题海训练,更使得这种求解过程更加精准、快速,几乎成为一种本能反应。
    其结果就体现在以下几点:
    1)具有很强的问题分析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生解题高手,“你出题,我解题”,拿下奥林匹克竞赛不成问题。
    2)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为企业(包括国外企业)提供了一大批高级技术人才。
    3)为研究机构提供了一大批技术改进型(非创新型)人才,对现有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包括数学手段),进行技术改进。
    4)缺少真正从事一流科学研究的创新型人才,新的领域如何开拓?问题在哪?怎样发现提出问题?茫然!科学研究上没有一点主动权,又怎么能获得诺贝尔大奖(不否认,本土教育下也有极个别的研究人员,经自身的转型或者极高的悟性,做出了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堪称一流的科学家)。
    学生的自白:历来都是你们给问题,我的优势是解决问题,不是发现提出问题!应试教育,根本没有给我们任何喘息的时间,让我有更多的自由思考,缺少想象力是自然的;也没有给我们介绍知识背后的故事,认为那与考试分数无关,我怎么知道科学家是怎么提出问题、怎么创造知识的!枯燥、单一、疲劳不堪的学习重负,让我们失去了许多兴趣。   
    结论:一流科学研究,恰好更需要应试教育没有给予我们的探索、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不是指搜寻已经提出的问题),这需要从小培养对事物的兴趣、好奇心以及想象力,这就是最遥远的差距。缺少这种能力,国家的科技战略就没有主动权,永远被动地跟在后面,做别人已经做过的事。能做固然是好,可悲的是,许多尖端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封杀了你去做,为此整个国家将付出惨痛的经济代价,汽车等传统业也好、手机电脑等新兴产业也罢,为核心技术买单,不也正是我国经济建设中发生的令人痛心的不争事实与现状吗?
    大学里引进国外一流人才只能解决局部的、暂时的问题,不能从根本上长治久安。乒乓球的强盛是全民普及的结果。科学强国之梦,需要从国家层面高瞻远瞩,脚踏实地从娃娃的教育抓起,形成一种根深蒂固、深厚的全民创新文化,世界一流创新型人才,才会在这样的沃土中层出不穷、源远流长。
    本土教育与一流科学人才的培养有多远差距,相信你已经能够从上面的观点略见一斑了。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教育 技术人 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