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商业][思想]《免费 -- 商业的未来 Free The Future of a Radical Price》 -- 克里斯·安德森(美)

2010-07-16 01:02 253 查看
  最近,有了点自己发展的想法。所以,看了些商业模式的书。其中这本《免费》则是让我思考了很久。
  
  《免费》这本书的作者是安德森,他也是《长尾理论》的作者。对于商业模式,作者有着很深的理解。如果说《长尾理论》一书中的模型是美国的话,那《免费》这本书中,则大量引用了中国的实践最为案例。观察免费的最佳视角,不是在美国,而是在中国。在这样一个互联网高度发展的国度,许多法律还尚未健全,导致许多的软件受法律保护还不彻底、几大互联网公司的免费策略则培养了更多的用户去习惯这种免费。如果您的软件采取收费政策,那样会挡住99.9%的用户。所以,大行其道的是免费策略。360的CEO周鸿炜也说道:“过去十年里,全球互联网几乎没有出现过一上来就收费并获得成功的案例。”  

  作者大量的引用了实例做为本书最有价值的案例。其中包括最著名的金吉利剃须刀、Google产品、微软IE产品、Ryanair航空公司的免费机票旅游、东京免费体验工坊、免费报纸…… 作者并总结了现在所产生的免费的几种模式。并介绍了免费的好处,以及处理不当时产生的不利影响。一些实验更加让本书引人入胜。

  看看我们身边每天的免费吧。微软的操作系统(破解)、QQ(免费)、浏览器(免费)、360安全(免费)、免费的网络游戏、免费的专辑MP3 ……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着不用花钱的东西,你会想,这样的话他们公司不会倒闭破产吗? 其实不然,免费也是可以盈利的,就看你的商业策略。

  在美国,Google开通了114免费电话查询服务,这样Google不是会亏惨了吗?不仅要投入人力(接线员)、物力(办公设备)、财力(电费)等看的见的消耗,还会增加公司管理阶层的注意力,也就是耗损了很多高层的精力。你也许会这样想吧?其实,我是这样想的。我不知道Google从这里面可以怎样去寻找盈利的方法。 但作者的见解却道开了我心中的疑团:可以说Google的策略就像下象棋一样,我们关注的只是一车一马、一处的得失;而Google则关注的是全球产业动向。Google之所以去投资建立电话查询服务,主要是想得到获得查询服务的人的“信息”。也就是说Google会把每一个对话都录音,然后经过软件、人力去分析。包括您的打电话的地址、口音、年龄、性别。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去发展Google现在侧重的语音功能的开发。更人性化的软件才会吸引到更多的人们。想必Google知道这次服务会以亏本为基础,但是更好的填补了自身的缺陷,更好的利用了别处的资源去整合自身的企业,也更好的展现了自己的形象。这就是免费的第一大盈利模式 -- “交叉补贴”。交叉补贴是现在运用最广泛的免费模式之一。如:QQ(付费用户补贴免费用户)、吉利剃须刀(刀片的利润补贴赠送的刀架成本)……
作者认为5%的付费用户是网站的所有收入来源。因为,另外95%的用户的成本价格非常低廉(软件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

  

  免费不是你运营时的选项,而是一种必然选择。边际成本应该等于你的定价。而数字信息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

  以下是免费的三种模式,以及采用这种模式的促销手段案例:
  

[b]免费模式一 :直接交叉补贴[/b]
  赠送产品,销售服务(开通银行账户或信用卡时,获得的免费礼物)
  赠送手机,销售通话时间(电信、移动运营商,需要你每个月的固定话费)
  买一赠一(超市策略)
  满100免运费(网上商城策略)
  免费体验(超市中试吃、试喝)
  免费停车(需要商场最低消费)

[b]免费模式二 :三方市场(一类顾客补贴另一类顾客)[/b]
  免费新闻,吸引用户,赚取广告费(广告商支持)
  赠送信用卡,收取各大刷卡机的提成率
  成人收费,儿童免费
  

[b]免费模式三 :免费加收费(某些客户补贴另一些客户)[/b]
  赠送网络版内容,出售印刷版内容(书)
  赠送免费游戏,获取收费装备(征途)
  赠送电脑对电脑通话,出售电脑对手机通话(Skype软件)
  赠送普通软件,收取vip费用(QQ)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