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读书笔记之编程之美 - 1.2 中国象棋将帅问题(更快的算法)

2010-07-11 13:19 274 查看
看到这个问题还是有点失望,最终将帅问题抽象成了一个取模的问题,而且最大的限制条件是只能使用一个变量,而最后一个算法i.a和i.b本质上算是一个变量吗。

再看书中给出的解法,第一个解法搞了那么多常量和宏,不是五十步笑百步的话,直接把54种输出写出来,然后打印输出不就行了,用空间换时间的解法。

比较欣赏的是第二种解法,真正用了一个变量,佩服佩服。

第三种算法有点偷鸡的意思,而且算法的味道不浓,站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我想了一个效率更高的算法,显然他那个“最高”的说法已经失败了。

代码如下: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
unsigned char a:4;
unsigned char b:4;
} i;
int main()
{
for (i.a = 1; i.a <= 9; i.a++)
{
for (i.b = 1; i.b <= 9; i.b++)
{
if ((i.a + i.b + i.a) % 3 != 0)
{
cout << "A = " << (int)i.a << " B = " << (int)i.b << endl;
}
}
}
return 0;
}


之所以说这个算法效率高点,因为(i.a + i.b + i.a) % 3 != 0这个判断应该比书上(i.a % 3 != i.b %3)效率高。两次加法和一个取余运算,应该比两个取余效率高,而且和0的不等判断,也应该比两个变量判断的效率高。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