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维架构 > Linux

linux发行版中包管理一问

2010-06-16 18:21 113 查看
几个主要的linux发行版本gentoo, debian, ubuntu都使用了各自的包管理,另外还一个FreeBSD也是。

最近使用发现这几个包管理有一个不明白的地方,为什么有几个体积比较大的包要分拆成几个小包,我怎么感觉用起来都不方便呢。像我经常使用的qt(自从在qt 4.4.0中加入qtwebkit模块,体积大了一半,源码包共106M),在gentoo上被拆成10几个小包,装起来很不方便,依我安装过程看,编译其中的每一个小包的时候都必须下载完整的qt 4.4.0的源码名,然后解压,编译安装,清空临时目录,这里面是有许多的重复操作的,像解压,清目录,如果不是一个时间安装的,很有可能需要多次下无源码包。

而在freebsd7上,这个包被拆的更恐怖了,大概有20个。我编译qt,在make的时候由于依赖关系,这20包都会编译,正常情况下没有问题。可是在执行make命令编译的过程中,不会对编译过程中的临时文件进行清理,那么我们可以算一下要战胜多少空间。

106M的源码包解压后大小为300M, 番20倍,6000M=6G, 再加上编译出来的临时文件,一共应该约1.5G-2G。那么加起来就是7.5G-8G,怪不得我编译过程freebsd所在分区爆满啊。

相比较我自己编译qt,用了2G左右的空间,qt所有的库都编译上了。

我给freebsd的空间不太大,6.5G.可按理说装个装面应该没有问题的。

以后整个BSDFS(BSD from scratch) ,自己想怎么装就怎么装。

gentoo还好些,默认情况下装一个包就清理掉临时文件,但就是得重复劳动。

gentoo中的qt 4.4.0还在mask状态,一直使用的自己编译安装的 qt 4.4版本。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