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世界背景下中国人文精神的重建

2010-05-20 22:57 330 查看
  有人曾说:19世纪是用武力征服世界的世纪,20世纪是用经济征服世界的世纪,而21世纪是用文化来主导世界的世纪。人文精神正是属于精神文化的范围,是人类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但究竟什么是人文精神?我们要重建什么样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跟我们日常生活,跟我们的文化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

东西方人文有差异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人文精神的基本价值诉求,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则。但同样一个词,东西方的“人文精神”的表述却是有差异的。

  中国文化中的“人文”,是指与人和人事相关的社会人伦道德文化,它是与以自然为对象的“天文”相对应。西方与汉语“人文”相对应的是英文“Humanism”,泛指任何以人为中心的学说,以区别于以神为中心的神本主义。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是作为中世纪神权的对立物(或补充物)出现的。其特定内容是:高扬人性反对神性,以人道反对神道;肯定人的价值,反对神威;肯定人的世俗幸福,反对禁欲主义,并以理性为基础。

  作为西方的人文精神,强调的是人道,人的价值的实现。而在中国,人文的关键是“文”。早在《周易系辞》中就有解释说:“物相杂,故曰文。”“文”是指事物之间的交错关系,又可指事物的纹理。由此引申出条文、秩序、制度等含义。因此,人文的基本含义是指人类生活和活动的基本关系、条理和秩序。

  我们比较东西方人文精神的差异,可以看出:西方人文精神强调“人”;而中国人文精神偏重“文”。西方人文精神常用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和人文主义来表达;而中国人文精神提倡礼义仁爱、天人合一、顺其自然。西方人文精神追求人的价值、人道主义、高扬人的个性、尤其强调个人的价值和意义;而中国人文精神追求人的和谐、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

  这种人文精神差异的根源是什么?这也许跟东西方的生存环境、经济制度、社会文化、社会价值取向等都有关系。

  从制度文化,如具体的从财富分配制度来看,中国人有“叶落归根”的思想,而西方人没有。因为在中国,父亲的财产实行“诸子均分”的制度,它强调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系,就是父亲有几个儿子,在分遗产时,大家都有份。但因为财产诸子均分,不论财产多少,凡是儿子都有份,就易造成儿子中有人不努力,反正大树底下好乘凉,奋斗的精神就不强了。而西方人的财产是长子继承,老二、老三得不到,就只能远走他乡,自谋出路。所以他们有骑士精神,骑着马去另创新天地。而中国因为财产诸子均分,观念上就习惯于“父母在,不远游”。对于那些无奈远离家乡的人,心上总挂念着老家有他的那一点财产,盼望着叶落归根,甚至要衣锦还乡,光宗耀祖。

  从物质文化方面,我们日常生活的器具用品,如吃饭的餐具来看。西方人用刀叉,中国人是筷子,刀叉体现的是个性特色,专业分工;筷子体现的是协调关系,讲究中庸艺术。西方人的刀叉跟经济行为、文化特色、人文精神密切相关。刀与叉是专业分工的,不能用刀把肉送到嘴里,而用叉也是割不下肉的。使用刀和叉,动作都是外向型的,不能内向。强调不能用刀把肉送到嘴里,这是一种行为规则。

 传统文化是“活着”的

  人文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受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历史条件和信仰传统等多方面的影响的,它与传统文化亦有着一定的关系。

  今天我们讲到传统文化的时候,也有不同的观点。有的人认为要继承传统文化,有的人认为传统文化过时了,如何看待文化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从历史上延续下来的一种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不是已经过时的文化,是一种活着的文化,是当今还存在着的文化。它是活在每个现实人的无意识当中,***在我们的一言一行当中,我们的日常生活便是浩荡的传统。比如说我们国家决定将长假调整,把传统节日变为法定假日,端午、清明、中秋各放一天休假,就具体体现了对文化的一种继承。

  传统文化正是形成人文精神特色的基因之一。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实际上文化对人的行为,对人的一种精神状态,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我们来看看西方的人文精神与传统文化。

  譬如说美国人,美国的文化特质决定了他们往往强调一种个性张扬、善于竞争的文化精神,所以美国人在全球的经营可以做大做强。因为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美国没有自身的单一文化,它是多元化的文化。在这种多元化的文化当中,你如何能够安身立命,如何能够寻求发展?你靠的是什么?靠你的那种竞争、创新精神。所以在竞争方面,创新方面,美国人是世界上做得最好的。中国人原来值得骄傲的是饮食文化世界第一,但美国一个麦当劳,两片面包夹一块牛肉卖遍全世界。它能够做大做强,它的竞争、扩张跟这种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但是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也有它的弱点。美国人能做大做强,却做不精。世界上的产品做得最精的是德国人。德国人严谨、理性、守时的文化精神,决定了他们在精密仪器制造上全球一流。

  再看法国人,它个性优雅,特别浪漫,这样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决定它是领导世界时尚潮流的佼佼者。这就是文化精神带来的一种气质,是其他国家和民族所不可能具有的人文特质。

人文精神离不开传统
  我们中国人的人文精神,跟我们的传统文化还是有密切的关系。讲传统文化我们会讲到儒、道、佛三家。哪一种文化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核心?可能最普遍化的观点是儒家文化的影响,但我认为核心是道家,当然这是我的一家之言。

  道家讲“道”,什么是“道”?“道可道,非常道。”“道”不可以说,说出来就不是“道”。“道”是事物的内在必然的规律,可讲的总只是局部的、个别的、暂时的、具体的,内在规律是语言表达不尽的,因此,被表现出来的都只是“道”的作用的产物。比如我面前的一瓶矿泉水,它是“道”的作用的产物,如果对它加温到150度,就变成了气,在零下50度就是冰,无论是水、气、冰,它们都是“道”作用下的具体表现,不是使它们发生变化的本原的“道”。

  儒是什么?单人旁边一个“需”,就是人的需要。今天企业要创品牌,品牌是什么?就是消费者内心最需要的。儒的核心是“仁”。虽然老子作为中国文化的发源的本源的代表,但是一般我们讲中国的大圣人是孔子,因为老子的“道”不彰显,而孔子把他内在的“道”张扬出来,传播于世界,普及于社会,所以他是大圣人。

  再讲佛。佛要追寻的就是道所追寻的顺其自然。佛的核心思想是讲空,人们往往认为佛家的空是放弃一切,太没有意义了。其实空的意义太重大了,如果没有“空”,我们能坐在这个大讲堂里面作讲座吗?因为我们意识到我们的脑袋“空”,我们才不断地要学习。空是一种包容的大智慧。空是人的一种境界,一种心态。你的心有多大,包容就有多大,事业就能做多大。

重建什么样的人文精神
  如何重建我们的人文精神?我们原有的文化精神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中国人文精神的人格特色。

  《周易》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孟子》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个也是一种人文精神,就是进退自如,始终怀抱一种人文关怀。从文化精神的人文情怀上来讲,中国古代儒家讲的小康、大同理想,孙中山讲的“天下为公”,也是一种社会人文精神的追求。邓小平讲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之路”,是关注中国人民实际生活并达到人类理想的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理论,以及十七大的关注民生等思想,正是我们重建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

  关于重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要求,我们希望能做到既张扬个性,又遵循规则;既体现民族特色,又包容并蓄;既创新创利,又回报社会;既关爱个人,又关怀人类;既尊重个人价值,更关注民族未来和国家兴衰。

  这种新建的人文精神应该具备这样一些特征:

  它首先是一个民族精神。有人讲中国没有人文精神,我认为人文精神本身就是一种民族的精神,不同国家的人文精神是不一样的。人文精神的形成是民族性的特征表现,它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塑造。

  第二,人文精神是一种历史精神。因为人文精神是在历史当中产生,它具有鲜明的历史性特征,它在一定历史阶段成为社会思想信念和文化准则的倡导者。

  第三,人文精神本身是一种文化精神。它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孕育而成,它包涵着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鲜明的精神品格,是人类文化最根本的精神。文化是人文精神不可缺少的营养要素,人文精神又是精神文化的具体表现。

  第四,人文精神是一种实践精神。因为人文精神是在社会实践当中形成的,实践是人的存在的根本方式。实践作为人文精神的一种基本品质,强调实践中个人价值只有在整体价值中才能实现。同时,人文精神需要个性的张扬,不同的实践行为会形成人们不一样的人文精神,同样中国的人文精神,比如说在四川和广东跟上海可能人文精神的特色方面就有差异化。

  第五,人文精神本身还是一种创新精神。它为了不断求得自身价值,不断实现自身解放,它通过对现实社会不断地反思、批判和超越,构建一个理想的精神世界,以此维系并提升人们的生存意义与理想目标,因此,它本能地具备一种创新精神,不断打破已有的不合理的束缚,追求新的发展。

  第六,人文精神是一种现代精神。它具有一种鲜明的时代特征,它热切关注当前社会现实人生问题,关注当前人生的生存意义和价值,关注人类的发展命运,它体现着一种时代的文化性格,表达着这一代人文活动价值理想追求的时代特征。因此,我们要重建的就是一种现代的精神。

  最后,人文精神的建设还需要一些要素条件。它需要有一个宽容、宽松的环境,我们要有一种学术的自由,思想的自由,在这个方面提供更宽松的环境,才能创见出优秀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建设必须借鉴和融合东西方文化的长处和优点,吸收优秀的思想观念,跟上并推动适合时代潮流的步伐,加快人文精神的重建;还要重视相关的制度规范的设计和制定,有了相关的制度保障,人文精神的重建才有良好的基础和平台;重要的是还必须引导和激发我们每个公民自觉并积极的参与,让人文精神的重建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等等。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中国 世界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