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进价移动加权核算体系

2010-05-11 11:41 148 查看
成本核算体系,简单说就是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对当前库存状况、历史变化情况、以及利润情况而采用的核算方法。成本核算体系需要解决的两方面问题。
1) 库存问题
核心是库存成本的核算
静态:提供任意时刻任意范围的商品当前库存情况
动态:需要解决任意一段时间内商品的库存变化情况
推导出影响库存成本的各种业务的成本核算
2) 利润问题
进销存系统关心的内容主要是指毛利的计算,毛利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时间上的精确。核算体系有很多种,不同的核算体系是在这个问题上有不同的精确度。
3) 各种成本的定义
(1) 进货的时候因为正在花老板的钱,所以进货核算额有了另外一个名字—进货成本
(2) 进货完成后,应该导致库存增加,因此库存也有一个成本-库存成本
(3) 按照一定的价格将商品销售出去,其中的发生额为销售额。同时应该导致库存减少,体现在成本上,应该是库存成本减少,减少的成本——销售成本
(4) 得出结论:商品从进货到库存到销售,可以看成是成本转移的过程

进价移动加权核算体系的基本公式

1. 库存成本的计算
对于静态库存:
库存成本=当前库存数×核算进价
对于动态的库存,各种业务金额的核算:
期末库存成本=期末库存数×核算进价
期初库存成本=期初库存数×核算进价
本期进货成本=本期进货数×核算进价
本期进货退货成本=本期进货退货数×核算进价
本期出货成本=本期出货数×核算进价
本期出货退货成本=本期出货退货数×核算进价
本期库存调整成本=本期库存调整数×核算进价
2. 成本平衡公式
基本公式
进货成本=当前库存成本+出货成本
扩展公式
期末库存成本=
期初库存成本
+(本期进货成本-本期进货退货成本)
-(本期出货成本-本期出货退货成本)
+本期库存调整成本
+核算进价调价差异
3. 毛利的计算
1) 销售毛利=销售额-销售成本
2) 引入一个新概念:发生额
凡是影响库存的业务一般都有发生额和成本额,例如:销售业务中实际销售额属于发生额范畴,销售成本属于成本额范畴,发生额与成本额相对应,发生额与成本额的差额就是这种业务产生的毛利
3) 结论:毛利不仅仅只有销售时产生
4) 毛利=发生额-成本额
例子:给门店配货时不是平进平出,尤其是给加盟门店配货时往往加点配货,在总部会产生配货毛利:配货出货毛利=配货出货发生额-配货出货成本
5) 成本观点使得我们在整个进销存过程中通过将成本与库存进行捆绑,从而解决的核算体系中的库存问题,进而也解决了利润问题。
4. 移动加权平均核算体系基本公式
1) 基本原理1-进货
当进货发生时:本次进货成本=实际进货额=本次进货价×本次进货数

新库存价=

原库存价*原库存数+本次进货价*本次进货数

原库存数+本次进货数

等同于:新库存成本=原库存成本+本次进货成本
2) 基本原理2-销售
当销售发生时:销售成本=销售数量×当前库存价
库存成本的变化:新库存成本=原库存成本-销售成本
毛利的计算:销售毛利=销售额-销售成本

进价移动加权核算体系的异常情况分析

1. 案例分析
案例一:

发生 库存
业务 数量 成本价 成本 数量 成本价 成本
期初 10 10 100
出货 -20 10 -200 -10 10 -100
进货 11 9 99 1 -1 -1


案例二:

发生 库存
业务 数量 成本价 成本 数量 成本价 成本
期初 10 10 100
出货 -20 10 -200 -10 10 -100
进货 10 9 90 0 #DIV/0 -10


前面两个案例的一个共同点,都是出现了负库存,导致移动加权公式无法计算或计算结果无法接受,现实情况中,物理库存不可能出现负库存,就以上案例,很有可能是先进了货,并放到货架上,但是进货单还没有来得及确认,出货就发生了,如果把前面两个案例的进货、出货顺序颠倒,那么结果就正确了。
管理上如果能够保证所有的单据能在第一时间以100%的准确率进入系统,那么就不可能出现负库存。但每个有实际经验的人都很清楚,这只是一个理想的状态,考虑实际问题时,作为完整的解决方案,必须考虑由于负库存的出现对成本核算的影响。
2. 解决思路
引入对于库存异常情况的校正算法:
校正算法可以有很多种,但基本原理一般都是判断是否出现异常,出现后才用一个相对近似的价格,来计算新库存成本。
相对近似的价格,可以有很多种,例如原库存价、最新进价等,主要取决于在具体发生场景中财务认为哪种更合理,因此没有唯一的标准。
引入库存成本调整,将校正前后的库存成本差异存放其中,以保证成本平衡公式的平衡。
结合“成本调整”概念,成本平衡公式演变:
期末库存成本=
期初库存成本
+(本期进货成本-本期进货退货成本)
-(本期出货成本-本期出货退货成本)
+本期库存调整成本
+本期成本调整
原公式中的“核算进价调价差异”可以看成是“成本调整”的一种来源。
实例:
一种校正方法实例

发生 库存
业务 数量 成本价 成本 数量 成本价 成本 成本调整
期初 10 10 100
出货 -20 10 -200 -10 10 -100
进货 10 9 90 1 9 9 10


在这种校正方法中,是以最新进价来计算新库存成本
校正前的库存成本=(-100+99)=-1
校正后的库存成本=(-10+11)×9=9
成本调整=校正后的库存成本-校正前的库存成本=9-(-1)=10
成本平衡公式
9.00(期末库存成本)=100.00(期初库存成本)+99.00(本期进货成本)-200.00(本期出货成本)+10.00(本期成本调整)
3. 归纳成本调整产生的原因
1. 成本价(核算进价)调整
2. 库存异常如负库存情况下,发生业务,取近似价格计算校正后库存成本
3. 因时间差因素,某些业务影响库存时的成本不以当时成本价计算。如盘点,指定退货成本的销售退货

各种业务的处理方式

1. 进货业务的成本处理
不言而喻,各种进货业务都采用“基本原理1-进货”的方式计算进货成本及库存成本的变化,即:各种进货业务的发生额即实际的进货额,成本额等于发生额,也就是说,进货业务不会产生毛利各种进货业务对库存成本的影响是以进货成本增加库存成本,同时影响库存价。
2. 出货业务的成本处理
显而易见,各种出货业务都采用“基本原理2-销售”的方式计算出货成本及库存成本的变化,即:各种出货业务的发生额往往与成本额没有必然约束关系,也就是说,发生额与成本额可能不等,有可能会产生毛利。
各种出货业务对库存成本的影响是以当前库存价同比例减少库存数量和库存成本,库存价不变。
3. 进货退货的成本处理
归纳:两种处理方式的比较
1) 类似销售,本质是传出成本
业务的成本要以当前库存价来计算,需获取当前库存信息。发生额不一定等于成本,因此有可能产生毛利,对库存的影响是数量、成本同比例增减,库存价不变
2) 类似进货,本质是传入成本
业务的成本计算不需事先知道当前库存情况。业务的成本等于发生额,不会产生毛利,对库存的影响是加上发生额移动加权,库存价可能发生变化
进货退货业务的成本处理思路
一般而言,进货退货业务都采用“基本原理2”类似销售的方式计算出货成本及库存成本的变化,即:各种进货退货业务的发生额与成本额可能不等,有可能会产生毛利。对库存成本的影响是以当前库存价同比例减少库存数量和库存成本,库存价不变。
在实际应用中,目前已出现实际客户在某一特定的进货退货业务-自营进货退货-采用类似进货的方式处理,即:进货退货的成本额等于发生额,进货退货业务不产生毛利,当前库存加上发生额移动加权,库存价发生变化
4. 销售退货的成本处理
观点:任何时候不要把售价混入成本,因为这总是会引起各种混乱!
结论:销售退货,包括常见的零售退货、批发退货,需要采用“类似销售”的方式来处理成本
5. 出货退货的成本处理
针对具体业务:
1) 零售退:发生在门店。发生额=零售退货价×数量,成本额=库存价(当地)×数量。可能产生负毛利。
2) 批发退:发生在门店。发生额=批发退货价×数量,成本额=库存价(当地)×数量。可能产生负毛利。
3) 统配出退:发生在总部,发生额=配货出货退货价×数量,成本额=发生额。不产生毛利。(配货出货退货价来源于门店配货进货退货价)
变化:
4) 零售退、批发退的成本价,在实际业务中也可能不是取业务发生当时的库存价(这实际是一种指定成本价的方式),而是取来源零售、批发业务当时的成本价。
5) 这个时候,如果两个价格之间有差异,必须记录成本调整额(可以理解是对当前库存成本的调整),以保障成本公式的平衡。
6. 库存调整业务的成本处理
库存调整业务是库存自身的调整,包括损耗、溢余、盘点,不和外界(客户、供应商、其它单位如门店)发生关系,属于企业“内部运动”,基于前一点认识,库存调整业务不可能产生毛利,如果能产生毛利,相当于企业不做任何进销就能赚钱!所以发生额一定等于成本额,库存价不会发生变化,库存成本同比例增减。
结论:库存调整业务要采用“类似销售”的处理方式
盘点业务的特殊性
从做快照到盘点数据的审核(盘入),之间可能存在较长的时间差。在这段时间内,可能有新的进销存业务发生,从而导致盘入时的库存价和快照时的库存价不一致的情况。
回忆一下:在实际盘点过程中,在没有盘入前,客户往往需要查看盘点盈亏情况的预报,此时的数据是按照快照时的库存价计算并提供给客户分析和决策的。
如果盘入以当时的库存价重新计算盈亏成本,会导致最终的盈亏结果与前期预报的信息不一致,在管理上带来混乱。
结论:盘点业务因其业务特殊性,盈亏成本应以快照时库存价为准计算,同时必须记录快照库存价与盘入时库存价的差异所引起的成本调整(可以理解是对当前库存成本的调整),以保障成本公式的平衡。
小结:具体库存调整业务的成本处理
针对具体业务:
损耗:总部、门店都有可能。发生额/成本额=库存价(当地)×损耗数量。
溢余:总部、门店都有可能,损耗的相反动作。发生额/成本额=库存价(当地)×溢余数量。
盘亏:总部、门店都有可能。发生额/成本额=快照库存价(当地)×盘亏数量。
盘盈:总部、门店都有可能。发生额/成本额=快照库存价(当地)×盘盈数量。
7. 冲单的成本处理
1) 冲单的理解
l 简单定义:对历史发生业务的冲抵,和财务上的“红冲”概念相同
l 希望达到效果:抵消被冲抵业务已产生的影响
l 规则:冲单产生的调整不影响历史数据,反映在当前
基于以上认识,冲单的成本应该这样处理:任何单据的冲单都采用类似进货的方式
依据一:既然冲单是对历史业务的冲抵,则冲单业务的成本就等于历史业务成本的相反数
依据二:按照“归纳:两种处理方式的比较”中的描述,类似进货的处理方式是不需事先知道当前库存情况的
结论:任何单据的冲单,其成本处理都采用类似进货的处理方式
8. 归纳:采用类似进货还是类似销售的处理方式的选择依据
1) 首先可以站在成本的角度,采用类似销售的业务一般是无法拿发生额来影响成本的,存在两种典型情况: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销售业务,因为其发生额属于售价范畴,不能参与进价核算体系下的成本计算。
还有一种业务其发生额本身没有实质意义,一定等于成本额,如库存调整业务中的损耗、溢余。
2) 其次可以站在毛利的角度,采用类似进货的业务往往不允许有毛利产生,否则无法合理解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自营进货。
还有一种思考角度,即业务的本质是否决定了业务成本的计算不需要知道当前库存情况,如果是,则一定采用类似进货的方式,如冲单
大部分业务可以归属于两种处理方式中的一种,但也有些特殊业务两种方式都可能采用,如自营进货退货。不同客户有不同选择,这个时候主要要看客户财务管理的习惯和观点。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