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人月神话读后感言1

2010-04-21 23:55 447 查看
读这些文字给我带来的收获是:面对《人月神话》,除了表示五体投地的诚服,你既不能做正面言论(那是多余),也不能做负面言论(那是找事)。这是一
本可怕的书。

我大概花了三周的时间来细读这本书——也许很多人会说我应该花更多的时候或者读更多遍——不过,这不是重点。我在书中印证和找寻思想,并为这本书写下了数
百个注释。最终我很遗憾我读了电子版本,因而注释被写在了文档中而不是书页上。如果不是这样,我将没有任何方法扼制自己购买这本书的冲动。

然而,我发现我还是应该来写写这本书的读后感想。我没有使用“评论”这样的词汇,是因为任何的(正面或负面的)评论都不可能撼动《人月神话》的地位,而
“感想”是唯一可能供读者借鉴而又不引起争论的东西。

下面的文字分成两个主要的部分。一部分是如何读这本书,如果你已经读得很好,那可以跳过去,这是留给别人的。另一部分,则是讨论那个著名的命题:没有银弹
——似乎,不讨论这个命题的话,连感想都不成其为感想,沦为空谈了。

一、《人月神话》的结构及其与组织

我对《人月神话》的内容结构做了一些分析,大概如下:



正如Brooks说到的,在几十年之后的今天,这本书里的现象或者观点已经为整个行业所认知——无论是从实践中的感受,还是从类似《人月神话》这样的书籍
中去获知。其中大多数命题与结论,都在这几十年的开发实施中被印证过,所以它们(我指的是这些命题与结论)备受关注。

我只重述Brooks所讲述到的两点。我重述它们的原因,是认为它们还被关注得不够:通过设计来获得系统的一致性,以及更好的文档。

在Brooks的讨论中,不但要“获得”系统的一致性,还是尽力去保障它。Brooks认为“获得和保障”它的角色是并不是同一个人:前者是结构师(第
3~4章所论),后者是项目经理
(第5章所论)。对于这两个角色(或相似的角色),在第7章“大型编程项目的组织架构”
中,Brooks提出:要么产品负责人任总指挥,技术主管充当其左右手;或者反之。Brooks认为前者更适于大型项目,后者更适于(相对)小型的项目。

在人月神话中对这两个角色的用词与我们现在(至少是翻译过来的)用词略有点不一致。事实上书中的产品负责人相当于现在的项目经理,而技术主管相当于技术经
理(至少参与系统设计或直接由架构师担任)。

Brooks并没有低估(或错误认识)系统一致性和文档的重要性。但除了这两点未被足够重视之外,我想前十五章的内容不必再复述了。如果你不能理解我为什
么不再复述,那可能你需要更多的工程经验或者理论基础。除非你决心认为大师的一切都必须被象圣经一样地重述,但那只是你个人的信仰,或者喜好。

二、哪些是现象,哪些是答案,而哪些才是本质?

Brooks在1961年至1964年间,主持与领导了被称为人类从原子能时代进入信息时代标志的IBM
/360。
十余年后,在1975年,他将历年来所写的有关软件工程
和项目管理方面的文章汇集成书,这就是《人月神话》。无疑的,《人月神话》是Brooks十年中对
IBM/360与操作系统
OS360等项目的不断反思的结果。

而在我看到Brooks这些言论的时候,我并没有为它们所震惊。我所叹服的是Brooks在30年前便具有这样深远的思想。可以想见,对于30年前的黑暗
时代,这些思想无疑是明灯和烛火。

(你有否打算用十年来思考一个问题呢?)

但这些在我看来,还只是“现象”。Brooks的持续思考也是现象,所述的言论也是现象。我们既不能因为其过程,也不能因为其结果而坚信这些观点:在决定
全盘接受之前,至少要看清楚盘子里的东西。

我大概地统计了一下第18章列出的列表,其中:



列表中分出了三类:现象、答案和本质。通常我们总是能给出“答案”,但未见得触及“本质”。例如街口的乞丐向我伸出手来,我给了他十元钞票,我给出了解决
了他伸手(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没并有触及他伸手的本质:饥饿;更未能触及整个事件的本质:贫穷(或者懒惰)。另外,在标注成“现象”的项中,有一部分是
包括某种现象的成因的。我最开始分析时,有“原因”这个分类,但后来发现原因其实也是一种现象,所以我合并了它们。

对“现象-答案-本质”的分析存在主观的成分,因此你可以重做这个实验。但我建议你谨慎使用“本质”这个标签。至于其它两种,即使你混淆了,(在接下来的
讨论中)也不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现在,很多Brooks先生曾经给出的答案已经变成了思考同类问题的现实现象。

你可以在工程中应用这些既有的答案。但是无论这些“解/答案”看起来如何合理,如果脱离它本质上讨论的对象,那么就可能不是正确的解。而另一方面,
如果作者的逻辑足够清晰,那么他提出的“解/答案”必然是围绕着某些本质的东西。在上面的列表的分析过程中,我只看到这样的几点本质:



我们应该清楚:现象之存在与是否被发现无关。例如苹果从树上掉到地上是现象,你看见这个现象也并不体现你的伟大,你四处大叫“苹果掉地上了”会被人当成疯
子。而牛顿没有被人(因此)看成疯子的原因:现象只是引起了他的注意,而探究到“本质”才是关键。

所以上表列出的“62%的现象”只是Brooks从四十年前就好心的提醒我们:看啦,快看看这些奇怪的现象,你难道不觉得它们奇怪么?于是,我们开始关注
这些,并把它们当成关注的焦点。我只能因此承认Brooks是一个醒客,但这并不表明“陈述现象”,就等于告诉了我们什么真理。

接下来我们讨论“31%的答案”。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