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三维立体地图开发项目书

2010-03-06 19:49 190 查看
三维立体地图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而建立的城市三维模型,它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将图形、图像、文字、数据、声音等纳入统一的窗口系统下管理,使其具有虚拟、动态、交互和网络特征,因此其制作程序也较为复杂。下面将其生产过程做简要介绍:
一、 用户需求书:
用户需求书由用户根据自己需要来拟定并提供给作业单位,其中要明确测区范围、测区地理概况、成图时间要求、精度要求、提供成果内容、专业需求等。以利于作业单位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系列的生产安排。
二、 编写设计书:
技术设计书是一个项目作业的主要依据,其中要写明测区概况、资料准备情况、作业方案、作业依据、工艺流程、坐标系统、测量规范等项内容,应对各项工作都起到指导、约束的作用。其中包括对测区范围、测区地理概况、成图方式、成图时间要求、精度要求、提供成果内容、搜集基础资料等内容的要求。对于数字化成图有很多种方案,例如全野外数字化成图、解析测图数字化成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成图等。在大规模地图生产作业时,只要精度要求许可,应首推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成图,其优点是成图速度快、更新速度快、出图质量好、可以节省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
三、 航空摄影:
根据成图比例尺确定航高、航飞比例尺,协调空管局,选择天气晴朗、透视良好的天气情况下进行航摄,保证影像清晰,航向重叠达到60%~65%,旁向重叠达到30%~35%,旋偏角小于2°~3°。
四、 像片控制测量:
根据国家原有控制点基础上,外业进行像控点区域网布设,其工作包括像片选点、野外判读刺点、外业观测、成果计算、像片整饰、绘点位略图和点位说明、手簿及成果检查整理等工作。像控点平面坐标采用卫星定位或光电测距导线测量等方法获得,高程可采用卫星定位、图根水准测量或光电测距三角高程等方法获得。
五、 空中三角加密:
其原理是根据外业控制点坐标,利用航摄像片,通过自动空中三角测量系统,恢复摄影光束,还原摄影时地表平面和高程状态,建立立体模型,其精度要求以1:2000平原区为例,平面精度为0.3m,高程精度为0.3m。
六、 DLG文件的采集:
本环节就是源数据采集的过程,即用数字形式(坐标和高程)表示地面、地物形态。利用 Virtuo Zo 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在立体模型上采集带有三维信息(X,Y,Z)的地形图,包括对居民地、工矿设施、交通、管线、河流、境界、地貌、植被等地物的采集。
七、 地形图调绘及补测:
本项工作采用立体采集后的数据进行野外调绘,调绘时按图上地物逐一定性,对摄影后新增地物需补测。其中包括一部分包括对电信及其相关设施的调查,其设施的定位可采用动态GPS定位或全站仪定位,两点间距离的量测可采用水准测量或电磁波测量等方法来获得;另一部分包括对地名、小区名称、单位名称、道路名称及等级、河流名称及流向、管线性质及输送方向、境界归属及走向、独立地物的判别、植被种类的区分等等。
八、 地形图编辑:
此项工作利用在立体采集的三维数据及外业调绘的资料,使用甲方要求的工作平台,根据设计书要求进行标准地形图的处理工作,包括对各个要素相对关系的处理、对外业调绘各项数据进行编辑处理、对各种属性的添加、数据分层、线型编码、线条接缝、数据接边等项工作的处理。经编辑后的地形图再经过内业、外业检查人员进行百分之百检查合格后,再交质检站进行检查修改,内容全部符合成图要求后即可视源数据达到标准要求可转入下一工序。
九、 数字高程模型(DEM)生成与编辑:
立体模型经过影像匹配后,利用采集的三维数据及特征线,即可生成高程模型,因其生成匹配点与地表并不一定完全套合,因此要对其进行微分纠正计算和编辑、修改等工作,并要将生成的单个DEM模型拼接处理等。
十、 正射影像(DOM)编辑:
根据已经编辑修正后的DEM,即可生成DOM单模型,单片微分纠正计算后,做影像数字镶嵌,图面整饰、影像处理及拼接等,为立体地图漫游做基础工作。
十一、 建立三维立体框架:
将编辑后的三维数据和修正后的DEM相结合,输入相应的地表信息即可建立三维立体框架,之后进行不同属性的构面及纹理填充、绿化等处理后即可形成三维立体地图。再结合DEM和DOM,运用三维可视化软件及影像快速漫游软件即可实现动态三维立体地图的效果。
十二、 建立数据库:
数据库的建立包括软件平台的选择、应用软件的二次开发及属性录入,因用户环境和需要不同,对于提供的数据格式也不相同。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