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粗粒度看世界续--关于地震

2010-02-28 15:42 281 查看
本来以为自己只用写一篇文章,就可以完成二月份的博客目标。但,后来觉得,将两个不同的主题,一个说东、一个扯西的文字,放在同一篇文章中,总觉得语焉不清,或者互相打架。

前两天思考,粗粒度看世界与地震的关系的时候,本身就准备为此写一篇博文。没想到,竟然在这个思考后,昨天就发生了智利的8.8级大地震,遂觉得更是有意义用一篇文章去记载它。对于智利这场大地震,感觉媒体的力量还是非常大的。中国的汶川地震每天铺天盖地的宣传弄的自己的心情也很沉郁,而对于智利更为猛烈的地震,可能由于地理距离的遥远,感觉上就好受了很多。对于普通人来讲或者没有政治野心的人来讲,人类的爱还是非常有意思的,想做到大爱无疆,很不容易。

我的思考是:当粗粒度去看待地球的时间,比较大的尺度,你会发现地震的概率几乎是百分百的,而且每个地方应该具有同等的几率发生地震。但是,以现实的情况来看,其实地球上有些地方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总比其他地方的概率高很多。那这里面是因为什么决定这里面的不同呢?当然还是差异,是我一直在博客文中强调的差异,是因为差异决定了不同!

这个现象就警示我们,有些知识的局限性,我们不能刻舟求剑,因为变化总是会存在的,以对待某一粒度单位正确的事情,在对待其他粒度的时间有可能就会错误。因为粒度和粒度之间有共性,还有一些差异,有时还具有层次化的体系。当我们思考一个东西,以粗粒度去看待的它时间,我们究竟允许粒度里面有多少细微的差别,就可以甄别为粒度间是相同,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处理,而这些差异不至于对思考的结果产生很大的扰动呢? 这里面很玄妙,我现在也没有想的太清楚。

粗粒度去看世界,往往哪个能够撇除细节,撇除干扰,能够把握住问题的轮廓和发展脉络,能够获得宏观和大尺度上的真知灼见。就像地球一定会发生地震一样,决定了总有一些地方会发生地震。而且往往是这些大方面的东西,决定了小的方面的发展。但是,这些真知灼见能以多大的适应度应用到一个具体小的场景呢? 感觉知识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粒度属性,而粒度本身可能天生地具有层次,对一个粒度层处理正确的知识,迁移到别的粒度或下一个粒度层是否正确呢?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要甄别我们处理粒度或者对象的差异。

想的不是太清楚和太透彻,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就记述到此吧 :)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