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编程之美: 求二叉树中节点的最大距离》的另一个解法

2010-02-25 14:05 369 查看
昨天花了一个晚上为《编程之美》,在豆瓣写了一篇书评《迟来的书评和感想──给喜爱编程的朋友》。书评就不转载到这里了,取而代之,在这里介绍书里其中一条问题的另一个解法。这个解法比较简短易读及降低了空间复杂度,或者可以说觉得比较「美」吧。

问题定义

如果我们把二叉树看成一个图,父子节点之间的连线看成是双向的,我们姑且定义"距离"为两节点之间边的个数。写一个程序求一棵二叉树中相距最远的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





书上的解法

书中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是很清楚的,我尝试用自己的方式简短覆述。
计算一个二叉树的最大距离有两个情况:
· 情况A: 路径经过左子树的最深节点,通过根节点,再到右子树的最深节点。
· 情况B: 路径不穿过根节点,而是左子树或右子树的最大距离路径,取其大者。
只需要计算这两个情况的路径距离,并取其大者,就是该二叉树的最大距离。



我也想不到更好的分析方法。
但接着,原文的实现就不如上面的清楚 (源码可从这里下载):



这段代码有几个缺点:

算法加入侵入式(intrusive)的资料nMaxLeft, nMaxRight

使用全局变量 nMaxLen。每次使用要额外初始化。而且就算是不同的独立资料,也不能在多个线程使用这个函数

逻辑比较复杂,也有许多 NULL 相关的条件测试。

我的尝试

我认为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可能性 A 及 B 需要不同的信息: A 需要子树的最大深度,B 需要子树的最大距离。只要函数能在一个节点同时计算及传回这两个信息,代码就可以很简单:



计算 result 的代码很清楚;nMaxDepth 就是左子树和右子树的深度加1;nMaxDistance 则取 A 和 B 情况的最大值。
为了减少 NULL 的条件测试,进入函数时,如果节点为 NULL,会传回一个 empty 变量。比较奇怪的是 empty.nMaxDepth = -1,目的是让调用方 +1 后,把当前的不存在的 (NULL) 子树当成最大深度为 0。
除了提高了可读性,这个解法的另一个优点是减少了 O(节点数目) 大小的侵入式资料,而改为使用 O(树的最大深度) 大小的栈空间。这个设计使函数完全没有副作用(side effect)。

测试代码

以下也提供测试代码给读者参考 (页数是根据第7次印刷,节点是由上至下、左至右编号):



你想到更好的解法吗?
作者:Milo,原贴地址:http://www.cnblogs.com/miloyip/archive/2010/02/25/1673114.html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