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6 + 1模式对中国IT业的影响

2010-01-30 11:02 253 查看
郎教授的6+1对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困境的分析,让我醍醐灌顶。中国IT业也是如此呀!
别的不说,外包就明显是在国际分工模式下,所处的1的制造环节。去年经济危机的冲击下,
多少外包公司不景气。
我所工作的前一家公司是对日外包,去年底还开始,业务量直线下降,新招的人只能做不赚钱的所谓的社内系统。
人才不断流失。我离职那天,听说被日本NttDAta收购了。当时一惊,以为是传闻。后来证实确有其事。

在中国,对软件的内部消化能力本就不足,所以才导致软件公司不景气。好容易外包赚点钱,一窝蜂大连,北京,上海,江浙一带,外包公司一大把。Nttdata的副总曾明确说过,在日本从事软件开的中国人过多。这意味着,本就小的一块蛋糕一大群人分食,到最后别人连这小小的一份都不太愿意给你了。

这种外包模式,明显与制造的情况相似。终端客户是谁都不知道,设计通常不是外包公司的事(当然也有,但是很有限),维护也不是。做得不好的,有什么单接什么单。有些是国外公司IT部发的,工作量大,利润少,还要分几次付款。有些外包不得不在国内接单。你想委曲求全,不好意思,别人不给你机会。我一位同学曾就职于一家加拿大公司,作php程序员。这家公司的技术核心是一个php的框架,到中国来抢市场。想想现在中国web程序员可怜的薪资,做网站那公司是如何渡日的。现在更是雪上加霜。而且我想,它绝不会是仅仅做一下web应用这么简单。

其实计算机产业中,从硬件到软件技术,中国一直处于劣势。芯片架构在美国,操作系统无论是windows,linux,freebsd,solaris没有一个是中国的。
两个关键技术不再我们手中。数据库技术世界上首推Oracle,在美国;MySQL现在也是瑞典的(现在是SUN的)。编译器不提了,各种经典软件,国内有WPS,现在什么处境?

很多基础的关键的技术已由国处主导,于是之后的游戏规则就可以有偏向。如果我们理一下,可以发现计算机的产业中,我们处在何处?

嵌入式现在在中国算是比较火。特别是前两年,arm的书一堆堆的。但是很不意思,如果老外不爽了,是可以限制给你arm芯片,那么你学的技术有毛用。这种事不是可能,现实中是有实事的。我一个朋友做洗衣机上的控制的,芯片供货商有欧美的,有日本,韩的。欧美的技术好,质量好,但是就是供应上限制你,不是一价格贵的问题,让你有钱也没处买。日韩的就不一样,质量差,bug多,典型拿你当白鼠。

产业环境与技术必须两者兼顾才可能做强,否则有几人能独善其身?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