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号外号外:谷歌可能退出中国

2010-01-13 15:39 441 查看
CSDN综合报道 Google今天早些时候在官方博客发表了由谷歌高级副总裁、公司发展兼首席法律顾问David Drummond撰写的题为《A new approach to China(无法直接访问)》(中文版:新的中国策略)的文章,其中透露:

最近Google受到来自中国的高技术、有针对性的攻击,导致知识产权被窃,类似攻击不仅限于Google,还针对至少20家各行业的美国大公司。同时,一直以来有中国某些特定人士的Gmail账户安全受到这些攻击的危险。而这些信息都牵涉到言论自由这个更为重大的争议问题。出于这些原因,Google重新评估了中国业务运营的可行性,决定不再对Google.cn上的搜索结果进行内容审查,并将在未来几周和中国政府讨论在法律框架内运营未经过滤的搜索引擎的可能。Google已经做好了不得不关闭Google.cn以及中国办公室的准备。

文章还表示,该决定由Google在美国的主管部门下达,那些努力让谷歌成为成功网站的中国员工们并不知情,也并未参与。同时,Google可能会终止正在中国运营及网站Google.cn。

目前,谷歌中国尚未对此表态。但Twitter上有谷歌中国员工透露,已经不用上班,不再允许访问任何代码,可以带薪休假。另有网友发现,Google中国网站已经能够搜索到之前被屏蔽的敏感词。

最新的分析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规模达69.5亿元,其中百度和谷歌中国两家市场份额之和超96.3%,基本垄断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其中百度占据了63.1%的市场营收份额,谷歌中国占33.2%。而据国外分析师文章数据显示,谷歌中国在Google所有营收(约220亿美元)中有8%~10%的份额。

另有报道指出,Google此举可能与美国政府策略有关,周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一名顾问表示,希拉里下周将宣布一项科技政策,帮助其它国家的公民查看未被审查的互联网内容。

【各方反应】

知名IT博客洪波全世界最好的网站和服务,一个个远离中国,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作为中国人最大的悲哀

DCCI互联网据中心主任胡延平:谷歌的退出对于本土搜索引擎有利,尤其是腾讯。

唐骏:这将是他们做出的历史上最蠢的决定,放弃中国等于放弃半个未来世界!

谢文:对中国互联网产业损失惨重。

美知名博客Robert Scoble:Google退出并非市场失利。

【更新】

TechCrunch:无论从商业还是人性的角度看,Google退出可能都是面对困境在争取好的结果。但其中更多是商业上的考虑,毕竟,Google本身在中国的表现并不太好,还是应该与中国协商,否则下一个十年更麻烦。

百度股价:百度(NasdaqGS:BIDU)股价周二在纳斯达克开盘后大涨7%,上涨27.03美元,涨至413.26美元。但收盘股价下跌3.51%,报收386.49美元。

【更新】来自计世网的消息:谷歌中国的业务目前已经全部处于休眠状态,全员都在参与电视电话会议,等待上峰的进一步决定,正式的决议可能将在今晚作出,此举也意味着谷歌中国最终去向的悬念即将揭晓。

另据消息透露,谷歌中国位于五道口的办公大楼前现已挤满了记者,谷歌所有的市场公关人员守住正门,全力阻挡。而从员工内部传出的消息显示:谷歌大楼内的员工明日很可能将无需再上班。



来源: http://news.csdn.net/a/20100113/216441.html

布 棉 | Google退出中国谁最受伤

项立刚 | 谷歌放弃中国不过是一种心理战

王 斌 | 谷歌离开中国三大原因四大后果



搜狐博客 > 北国骑士 > 日志 > 调研咨询

2010-01-14 | 假如GOOGLE撤退,百度绝非赢家

首先声明,我是从来都用GOOGLE来搜索的,几乎从来不用百度。因为我的搜索多数都是来寻找文件材料而非MP3,所以无法忍受百度至少两个版面广告排名内容浪费我的时间。所以,即使GOOGLE真的从中国市场退出,只要他还能搜索出东西,即使速度慢点我也会坚持用GOOGLE。

GOOGLE也许真的要从中国撤退,我们确实可以把这作为简单的商业行为,因为GOOGLE确实在中国经营业绩不佳,至少是远远落后自己的行业对手。作为全球化的公司,要考虑其在全球的利益,走不走都只是自己的一种选择。至于什么借口,我们大可不必太较真。

其实,很多人都说GOOGLE有自己强烈的价值观,除去政治色彩,这种价值观正是成就其辉煌的企业秉赋,可在中国这恰恰成了弱点。在中国,有价值观往往是悲剧的开始。在目前的中国市场上,如果你是仅仅坚持金钱至上的准则几乎是无往不利,否则是寸步难行。一个企业经营困难不要紧,要紧的是这个经营困难的企业还要坚持自己的价值观。

GOOGLE走了,对中国社会可能一点涟漪都不会带来。但非常让人意外的是,竟然有很多人自发的去缅怀,这细想起来很可怕。一群毫不相关的人,是为了什么去凭吊即将远去的GOOGLE呢?难道他们也同病相怜,心有戚戚焉?

也许在他们心中,GOOGLE仅仅是一个符号而已!也许他们的网络广告公司不久前刚刚倒闭,也许他们的短信功能前几天刚刚被关闭,也许他们的域名解析前几天刚刚被停止,也许他们的淘宝***网店刚刚被封掉……

有人说,世界上正在掀起网络冷战。恐怕分析的确实有点道理。只是,如果现在真的开始网络冷战的话:伊朗网***榔头击碎了中国网络的头颅,是野蛮;美国人用惯用的分散的商业机构和民间团体替政府冲锋陷阵,占据道德和舆论制高点,进可攻退可守,是智慧;不幸的是,我们却再一次用落后半个世纪的思维去对抗,组织起来的国家网络势力不仅在这场战斗中于事无补,甚至会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连伊朗人都不如。

在整个事件中,没有一个赢家,绝对是个全输的结局。当然,最失望还是中国的网民,失去了选择权,或者失去了更多。GOOGLE是中国通向世界的一扇互联网窗口,而我们自己把他关闭了。这个事件如果处理不好,恐怕会产生蝴蝶效应。

对于百度,即使谷歌离开,也不会成为赢家。历史上从来没有孤独的胜利者。当狡兔死,走狗就该被烹了。失去了对手的百度前途并不光明。

当然,中国互联网的未来还光明吗?



鹏凌三千:未睹棺椁先哭君——谷歌墓志铭 收藏




谷歌者,初非汉民,西夷也。父Google,米国人,世代商贾,积财以万亿计,富甲一方。唯斯慕孔孟之道,羡华夏文明,不远万里之劳,举家而迁我。更易姓名,号“谷歌”,取父谐音故也。

谷歌既立,以排忧解难为己任,济弱扶贫为天责,兼之聪敏非凡,有所问,无不通达。虽少年,已自***,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又怀古风,常曰“不作恶”,万难莫屈。众谓Google有子矣。

忆其全盛时,俊杰廉悍,贤人雅士,无不归心。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然江海有信,云雨无常,君子易伤,小人难欺。

谷歌即壮,声名震天。有恨其才胜己者,或罗织罪名,损益于上。上不查,怒谷歌无礼,有怨言,闻于乡里,众始轻之。群氓见此,复编织罗列其事媚于上,上憎益甚。比一岁,责有司困之,限其授受邻与,几乎断其给养。谷歌始惧,然坚贞如故,不改初衷。唯手指其心,数日而亡。

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谷歌之风,亦可以少愧矣!虽周公再世,下季不死,恐犹不能及也!

谷歌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孤困。既困,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诚可怜哉!使谷歌在中土时,自持其身,上顺天子,下惠百官,虽有僭越,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谷歌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处事宣理,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谷歌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获朝野之青睐,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谷歌以西元二〇〇六年生,二〇一〇年卒,方四岁而夭。其父Google甚思之,乃运尸复还米国,归葬先人之地。谷歌有子男二人:长曰开复,早亡他乡,另谋生计。次男允,勉励于中土。余子皆幼,尚不足道。其得归葬时,旁人无所送,唯“网民”相随也。“网民”有节概,重然诺,与谷歌结交,谷歌亦为之尽,竟赖其力,葬谷歌于万年之墓。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

铭曰:是惟谷歌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

云山苍苍,江山泱泱,谷歌之德,山高水长!谷歌,一路走好!





[title3]2010-01-14 | Google退出中国的影响分析

[/title3]




搜狐博客 > 月光博客 > 日志

  Google美国总部日前表示正在评估自己在中国商业运营的可行性,考虑关闭“谷歌中国”网站以及中国办事处,并可能完全退出中国市场。如果Google真的就此退出中国,那么中国的搜索市场会出现什么情景呢?对于中国的互联网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本文将分析Google退出中国后对各个阶层的影响。
  对Google自身业务的影响
  对于Google来说,损失更多的是市场份额而不是收入,Google在中国的业务中,能够实现盈利的产品实际上只有两个:AdWordsAdSense,Google从2006年进入中国以来,主要发展的还是以免费产品为主的多样化产品,以增加搜索市场的份额,进而带动付费产品AdWords的发展,而AdWords的发展进而又会带动AdSense的发展。
  AdWords和AdSense都有中文界面,并且在Google进入中国之前就一直在国内发展业务,以美元结算,因此即使Google撤出中国,这方面的业务还可以继续发展,Google在中国的收入不会出现大幅降低。
  退一步讲,即使退出中国影响了Google的收入,那也是Google全球收入极少的一部分,据报道,2008年Google在中国收入为2.1亿美元,2008年Google全球收入为218 亿美元,Google中国收入只占Google全球收入的百分之一,因此,Google中国的收入对Google全球的的营收的影响非常小。
  从这个意义上说,Google撤出中国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回到2006年之前Google进入中国之前的状态,大家依旧可以使用Google.com的中文界面进行搜索,受到影响最大的将是Google在2006年之后在中国发展的项目,如谷歌音乐、问答、来吧、热榜、谷歌拼音输入法、265网站导航等项目。这些项目虽然不盈利,但可以带来流量和用户,增加Google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如果将其停止运营,虽无大碍,但也很可惜,特别是谷歌拼音输入法谷歌音乐搜索是两个前景很不错的项目。
  对于网民的影响
  在2006年以前,Google.com也是提供中文搜索界面,对于中国网民来说,使用Google.com和Google.cn在搜素质量和结果上差不多,但由于Google.cn在国内,因此从速度和浏览体验来说都较好一些,虽然搜索结果有过滤和审查,但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影响并不大。
  如果Google.cn关闭之后,简体中文的Google就只剩下唯一的一个Google.com可用了,很多人害怕它被墙,我觉得只剩一个反而不可能会被墙,2002年的时候Google.com就曾经遇到过,但引起的强烈反对就迫使Google重新被恢复,现在就更不可能了,关闭一个世界最先进的互联网搜索引擎,等于关闭了通往世界的道路,重新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是一个文明与野蛮,开放与封闭,进步与后退,改革与保守的分界线,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了,绝不可能再倒退到回去了。
  对竞争对手的影响
  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原先是百度和Google的天下,Google退出后,其市场份额可能会慢慢下降,但无可否认的是,在很多领域,如技术、商务、外贸等,Google搜索都是难以替代的,百度虽然在娱乐搜索上领先,但在短时间内依然无法在专业领域超越Google,而其他国内竞争对手如腾讯等可能会慢慢蚕食百度在娱乐方面的搜索市场。

  对中国国际形象的影响
  Google如果真的退出,影响最大的是中国投资环境形象。本来国外来中国投资就很麻烦,如果Google连这么一个著名的高科技公司都被中国排挤走,那会让外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环境和市场盈利产生怀疑,进而放弃对中国的进一步投资而离开中国,这使得中国获取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愿望更加难以实现,拖后国内传统经济向新经济的转型过程。
  对国际上的影响
  Google高调退出中国自然会使其国际形象加分,Google的口号是“不作恶”,因此Google不会像微软或者雅虎那样为了经济利益放弃原则,在Google眼里,有些东西是不能越界的,Google不会因为做生意而违背自己的原则。Google牺牲了当前在中国的市场,却能赢得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这就是Google的退出战略,为了未来牺牲当下,而不是为了当下牺牲未来。
  因此,中国如果失去了Google,对各个方面都没有什么好处,对于广大网民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希望这件事情最终能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案,能让Google继续留在中国。

Google Threatens To Pull Out Of China Over Free Speech

Dan Frommer | Jan. 12, 2010, 6:10 PM | 3,037 |

32
Print
Tags: Media, Google, Big Tech, China, Online



GOOG Jan 12 2010, 05:20 PM EST

590.48Change% Change
-10.63-1.77%
BIDU Jan 12 2010, 05:20 PM EST

386.49Change% Change
-14.08-3.51%
Google just made a big threat to the Chinese government over free speech and censorship.


The U.S. search giant says it will "review the feasibility of our business operations" in the country, following attacks on Google's infrastructure and continued restriction of free speech.

Google says it may shut down its Chinese search engine -- and potentially close its offices in China -- i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does not allow it to run an uncensored search engine within the law.

Google chief legal officer David Drummond made the announcement in a blog post this evening.

These attacks and the surveillance they have uncovered--combined with the attempts over the past year to further limit free speech on the web--have led us to conclude that we should review the feasibility of our business operations in China. We have decided we are no longer willing to continue censoring our results on Google.cn, and so over the next few weeks we will be discussing with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he basis on which we could operate an unfiltered search engine within the law, if at all. We recognize that this may well mean having to shut down Google.cn, and potentially our offices in China.

The decision to review our business operations in China has been incredibly hard, and we know that it will have potentially far-reaching consequences. We want to make clear that this move was driven by our executives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out the knowledge or involvement of our employees in China who have worked incredibly hard to make Google.cn the success it is today.

The announcement follows cyber attacks on Google servers (and other companies') designed to access Gmail and Google accounts used by Chinese human rights activists.

Google's business in China is not huge, but it could drive future growth, especially if Google were to gain more traction in the country. For context, Google's search share in China is around 15%-20%, much lower than leader Baidu, which is around 75%-80%.

Baidu shares are up 2.33% after hours to $395.50, while Google shares are down 1.6% to $581.01.

So will Google be the one that finally get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relax its policies? Will Google pull out of China under protest? Or will the two settle on a middle ground?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