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维架构

电子商务创造的第二次产业机会

2009-12-24 13:57 197 查看
即将迎来冬至节气的这个周末,天寒地冻,却是电子商务的饕餮之季。淘宝网商交易大会刚刚在成都落下帷幕,而比网货交易会更令业界期待的“2009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也在北京顺利召开。大会由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软件及服务提供商ShopEx与电子商务行业咨询的权威机构艾瑞共同举办。除权威媒体和研究机构之外,许许多多的电子商务明星企业和投机机构、近600余名高管和名流的出席使得会场熠熠生辉。原因很简单:理论指导实践、一场思想的盛宴胜过一百场交易。

“电子商务会对制造、金融和传统商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在电子商务发展初期,几乎所有人心中的疑问。大胆开拓者,用几年的探索实践来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谨慎观望者,也用积极的观察和思索不断接近问题的真相。这当中,有大型企业试水似的浅尝,有私营业主对全新领域的辟荒,还有阿里、淘宝这样为网商服务的大规模平台建设,更有ShopEx这样为企业独立电子商务创造高效运行环境和为电子商务的技术服务变革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实践经历了一个由初步接受理念到愿意进行尝试的变化,但是对传统渠道和电子商务的新兴渠道之间是否存在冲突、能否互补甚至相互促进始终心存疑虑。
在大会的讨论和思维碰撞中,我们已经能够充分认识到:经过2008年全球化金融风暴衍生的出口萎缩和制造业危机的洗礼,电子商务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没有人再怀疑电子商务对企业市场拓展、对企业商业活动的促进和提升作用,也没有人再担忧电子商务会对传统渠道造成侵蚀或者破坏。新的焦点在于电子商务能否为企业带来更进一步的创新和变革动力,以及如何推动创新和变革的问题。在我看来,如果我们将电子商务对渠道的拓展和整合看作为企业创造的第一次产业机会,那么恰恰就是在当下,电子商务为企业提供了创造第二次产业创新和变革的机会。
在ShopEx副总裁裴大鹏的大会演讲中,我注意到“构建高速电子商务平台”这一主体思路。它集中体现在ShopEx企业电子商务软件和“全网销售解决方案”当中。通过ShopEX全网销售解决方案,企业管理者可以把来自多种渠道的成本管理、销售监控、联盟、分销、客户信息和有用的订单细节进行全局化的处理和分析,不仅包括分销、代理等传统渠道和企业网站的电子商务渠道,甚至还包括淘宝店。这是对电子商务涵盖范畴的一次极具创新的扩大化,囊括了企业信息化的全部内容,将原本分割处于企业事务内部的企业信息化与处于企业事务外部的早期电子商务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企业往往都很重视上下游产业链的关系和组织,因为那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如今通过ShopEX的企业电子商务架构和全网销售解决方案,企业也能够以远胜于从前的高效率重新对自身的产品和销售体系进行组织和管理,其意义非同寻常。
举个例子,在同样的人力资源成本优势前提下,中国改革开放之初(1978年)的出口只有2007年的0.8%,这种巨大差异集中体现了经济活动当中组织结构和组织效率的重要性。劳动力和一般生产要素都不能直接转化为产品,按照经济学家肯尼思·阿罗的学说,包括组织成本和制度成本在内的经济运行成本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将这一分析衍生到企业经营发展领域,大幅度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组织效率、优化市场活动的架构,能够为企业发展创造至关重要的契机。电子商务的作用,曾经只在于压缩渠道成本;而今在ShopEx“构建高速电子商务平台”的企业电子商务新架构下,电子商务将要承担的,是感知市场脉搏、找准市场切入时机、承担更广泛的市场责任。
市场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契约,认清市场经济的非契约因素,对于企业的认知水平和电子商务实践尤为重要。同传统的把市场看作商品的自然状态和自然环境的观念截然相反,演化经济学代表学者、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霍奇逊认为,“市场是组织化、制度化的交换,包括了构造、组织交换活动并使其合法化的机制”。从这个角度来看,市场当中企业的运行轨迹与企业的组织能力和组织效率休戚相关,因此电子商务在未来的企业活动中将要扮演的,也必须是ShopEx所定义的高速竞争力角色。

如果说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为科技发展开拓出了光明的前途,那么继苹果的乔布斯将电脑带到人们的桌面之后,比尔·盖茨的微软在操作系统和互联网上所作的一切彻底将人们的生活带进了信息时代。正如比尔·盖茨带领微软为人类的信息生活所创造的福祉,ShopEx副总裁裴大鹏今天提出的“构建高速电子商务平台”思路,势必能够为企业进一步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的发展潜力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瞬雨

技术经济观察家,自由评论人

特约评论员:《环球时报》《中国文化报》
专栏:《当代经理人》《互联网天地》《新财经》
特约撰稿:《传媒》《软件工程师》《投资与合作》《中国计算机报》《通信产业报》等
体验城市(MirrorCity.net)技术总裁,美信(Merrinfo.com)合伙人、技术总监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