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关于微博的信息收集和微薄见解

2009-11-29 22:40 162 查看
很长一段时间没写blog了,准确说是大半年时间了,主要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跟踪多媒体相关的资讯和技术。今天看到csdn发过来的专家群邮件,想起了,随即点开了,也心头一热,写点东西,也感谢csdn给我的“专家”头衔。



最近互联网上比较火的元素有:google wave, chrome os, 还有twitter



这篇文章讲讲twitter, 国内称微博。



一、微博又热了

微博开始于2006年的twitter,擅长跟风的国内互联网在2007年即涌现了一批微博站:饭否、叽歪、滔滔。。。

不过微博在过去也没看到盈利模式,到2008年有所沉寂了。

不过到了2009下半年,微博又热了,新冒出好几个微博站,而且都是国内几个大互联网公司介入。

2007年的微博和2009年的微博,在内涵上有了区别,原因来自与twitter的变形,参见后面keso的文章。twitter的变形,让微博具有更大的power。twitter革命这样的词汇也出现了,其实目前是看不到具体的革命形态的,只是朦胧中嗅出一股互联网颠覆者的感觉,于是大公司也介入了。





二、一些不错的评论文章

刘兴亮是微博的鼓吹者,最近一段时间写了很多评价微博的文章,他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uxingliang



keso的《twitter变形记》,分析比较到位

http://blog.donews.com/keso/archive/2009/08/21/1550402.aspx



三、国内新冒头的类微博站

新浪微博 http://t.sina.com.cn

腾讯qqmail中的阅读空间 http://mail.qq.com/ 感觉是集合rss,twitter,google wave等元素的一个综合体。

百度i贴吧: http://static.tieba.baidu.com/tb/zt/itieba/tuiguang.html





四、我的微薄见解

微博模式带来价值和存在问题

1. 跟blog相比,撰写成本低。引用一句比较好的评论:blog是面向鼠标的,微博是面向键盘的。

2. 很容易在无线互联网中应用,无线互联网是未来一个大方向

3. 适合草根阶层去关注名人、企业,而不需要类似im好友的限制

4. 名人和企业用这个渠道,可以很容易维护一对多的客户关系

5. 即时新闻,新闻注重实时性,微博能成为最即时、最有效率的新闻渠道。

6. 即时搜索,改变目前的搜索方式,让搜索加入时间维度。

7. 说一点问题,在国内,微博最大的问题信息过滤,这也是和即时新闻这个价值完全冲突的一个问题。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