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日本产业研究--读后感二 关于原材料和组装加工业 从钢铁到切割钢铁的。嘿嘿

2009-11-25 21:29 330 查看

1. 原材料产业

定义:对于原材料的第一次加工的产业。例如钢铁,化工,化纤,纺织,金属,化肥,石油化工,铝合金产业等

1960年45%到1997年20%,发达国家一般都在19%左右。煤炭由于枯萎,纺织成为夕阳产业。钢铁,石油化工,煤炭,水泥,铝合金能源和环境问题严重。化工一直不错。

产业

初期
末期
煤炭

能源消耗枯竭,夕阳
纺织
牛,规模大
贸易摩擦,石油危机,夕阳
石油化工,铝合金

污染和能源问题,下降
化学
乙烯大国
80年代进入高峰
钢铁,水泥
80年代进入高峰

1.1 钢铁产业

产量基本没5年一倍的速度增长
50—60:400万吨到2000万吨
60--70:2000万吨到9000万吨
70—75:9000万吨到10000吨
原因:生产建设初期,铁矿石价格低廉,朝鲜战争。

70年代石油危机
转型:石油危机;发现钢铁能源消耗和产出比不如机械加工业。
转型结果:降低钢铁,生成高技术含量的特种刚。

80年代货币升值:
原材料下降,出口成本升高,泡沫经济导致需求增长。各种复杂因素导致钢铁先不行,后来有增产奇怪现象发生。目前泡沫破裂后,内需不足。

主要出路是高技术含量的钢铁,但是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也不好过。

1.2 石油化工产业

发展历程:
60年代到70年带增长了19倍。
特点:防污成本高于平均行业防污成本。
高附加值产品:化肥下降一半;有机药品上升5倍;人造塑料上升3倍;涂料上升4倍。
80年代实力:体现在乙烯和合成塑料上。

2. 日本的组装加工业

2.1 汽车业

发展重要时期:
50:扶持时期
60:大量生产体制确定期
70:国际竞争力增强期
80:国际贸易摩擦期
90:全球生产体系构建期。
特点:先量变,然后引起质变。
汽车服务人员是生产人员的三倍。
90年代汽车出口变为汽车零件出口
巴士,摩托车在80年代出口到达顶峰,后下落。感觉是经济复苏期的东西。

2.2 机械工业

机械工业:
55:制造业比重14.6%
65:制造业比重26.5%
70:制造业比重32.3%
75:制造业比重29.8%
80:制造业比重32.8%
83:制造业比重35.9%

工作机械很牛
主要进口来自德国,美国,瑞士。
机械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技术密集型发展,推动产业升级。
机械工业的高端产品有产业机器人,数控机械。

2.3 家电产业

家电产业的发展导致大量家电废弃物。
家电发展很快,目前是电视,洗衣机,冰箱,音响。
日本家电发展快的条件:生产要素(资本,土地,人员,便宜的人员挺重要的)好;大量合作的小企业导致分工体系很高;畅通的零售网络(国美,苏宁);关键策略半导体的关机技术抓在自己手里。
当前家电趋势:信息家电增加。例如电脑,游戏机,手机。。。(汗,在这个前面的影响,摄像等我还没有呢)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