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工作随手一记 - 做出来的给4000,写出来的给6000

2009-09-08 23:46 211 查看
当然,标题中的4000和6000,只是一个示意。



文档,似乎真的是搞技术的一大软肋。

最近在从ant迁移到maven,安排一同事编写两份文档:一个是迁移步骤step by step;另一个是M***EN的入门教程。教程还好说,基本上用PPT顺下来,介绍基本概念和用法即可。而迁移步骤这份文档,我前后安排三个人按照文档进行演练,然后让他根据演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文档进行修正,以期达到对照文档,各个模块的负责人可以基本完成迁移的目的。修改了四遍,其实主要的内容已经写的很清楚了,可总觉的顺下来缺了点什么,最后我还是忍不住帮助做了最终的完善,其实没加什么东西,主要就是:

1、承上启下的衔接句。

2、对假设条件的显式声明,比如:假如M***EN的安装路径为XXXX。否则,读者很难理解settings.xml在什么位置。

3、增加交叉引用。比如:pom中的ArtifactId,应该填写xxxx,具体参见1.2节的协商结果。

4、对于感觉文字不易描述清楚的地方,增加获取进一步帮助的途径。比如:提交CVS的路径,需要根据模块的groupid和artifactId以及模块之间的继承关系共同确定,如果无法确认自己应提交的路径,请与XX联系。



每次开会问开发人员,你的目标是什么,大家都会回答:先提高技术,然后做设计,做项目经理。总之,没有人自甘落后,至少我还没有听到有人这么说过。如果再追问:怎么取得进步?很多人会回答:要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人回答:要把技术做强做透。



然而,在接下来的日常工作中,很多人并没有把在做的事情当作一个实践理想的机会。反正在我所接触的大部分人里,要求他们抛开编程语言分析问题,比如写文档,似乎是一件很为难的事情。我如果说:你把今天咱们讨论的想法细化一下,整理一个文档出来。那么我往往得到的是一个寥寥数言的notes,并没有在我们谈话之外太多的内容,更像是会议纪要。但如果我说:你接下来把这个想法细化一下吧。我往往很快会得到一个demo,这个demo里的确有很多值得探讨的想法。



虽然通过demo来验证一些想法挺好,但如果面对的是一个大系统,不可能方方面面都先demo了再细化。写文档的难度,其实还是反应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欠缺,然而,越是这方面欠缺,越应该在实践中弥补,而不是回避文档。美好理想与日常工作无法统一,是一个很矛盾的现象。



如果有这样一项规定:会做demo的给4K/月,会写文档的给6K/月,是不是能够扭转这个局面呢?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