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作者写作的误区1——有用的就是有价值

2009-08-16 11:07 162 查看
很多作者都遇到过这样郁闷的事情。自己精心选择了很多对读者学习非常有用的内容,并花了大量的时间整理这些内容。但是书出以后,读者却不领情,指责作者充篇幅。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我们需要从书的商品性来看待这个问题。大家想一下大学中学到的商品的定义。作为一个商品,他必须是有价值。这句话有点太理论。我们可以从经济学书最常见的例子来讲解。空气对大家生存非常有用的。但是空气是没有价值的。如果大街上有一个人拿一个瓶子装一瓶子空气,卖给你。如果不考虑瓶子的因素,估计大家没有一个人会去花钱买。

书出版是用来销售的。读者往往是需要花钱来购买的。如果书中讲解的东西都是可以免费,或者用极其低的成本获取,那就没有人会花钱购买图书了。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学习Java,肯定需要学习Java JDK中的各种类。对于这些类,Sun公司提供了丰富的说明文档。这些文档已经是中文形式,被打包到JDK中了。读者获取这些资源是免费的,即使从网上查找,也只需要付出非常低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本Java书使用200页来简单的重复这些文档内容,那对于读者来说,这200页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不论这200页,作者花了多长时间来码字,整个内容的价值都是非常低。

所以,书中要讲解的内容不仅要有用,而且要有价值。这并不意味着这类内容要舍弃掉。而是要让这部分内容充满价值。这种价值一定要让读者觉得花的钱是划算的。实现这种价值的方法有很多。具体如何做,我们以后再讨论。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