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北大青鸟BENET课程---ENBM知识点总结

2009-07-17 13:45 211 查看
计算机基础部分:
1. CPU的重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CPU的重要技术指标包括:
主频:CPU的工作频率(时钟频率),以每秒钟MHz来表示;
缓存:为了弥补CPU和其他硬件之间较大的速度差而在CPU上开辟的一块静态RAM存储区
2.硬盘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哪些?
硬盘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
容量: 转速: 缓存:
接口类型:IDE接口、SCSI(小型计算机接口)和SATA接口
SCSI接口硬盘转速和数据传输率高,系统资源占用少。多用于服务器硬盘
3.新的计算机安装操作系统的步骤是什么?
设置主板的BIOS——>对硬盘进行基本操作(分区、高级格式化)——>安装操作系统——>安装驱动程序——>安装应用软件。

组建与维护企业网络
1.什么是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有什么缺点?
以计算机为中心,通过多重线路控制器和电话线路与多个远程终端相连接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多个终端相连接会导致计算机负荷过重。
2.什么是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优点是什么?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资源子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主机和终端共同构成了用户资源网。
分组交换网ARPANET就是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可以使负载均衡。
3.什么是OSI七层模型?OSI七层模型有什么作用?
OSI七层模型使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可靠的通讯,因此其最主要的功能使就是帮助不同类型的主机实现数据传输。
4.什么是协议?什么是接口?什么是服务?
在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规定信息的格式以及如何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一套规则称为网络协议或通信协议。
同一计算机不同功能层之间的通信规则称为接口。
服务是网络中各层向其相邻上层提供的一组操作,是相邻两层的界面。
5.服务分为哪两类?各有什么特点?
服务分为面向连接的服务和面向无连接的服务。
面向连接的服务在每一次完整的数据传输之前都必须经过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和终止连接三个过程。
并支持确认和重传,因此能够保证报文传输的可靠性。
无连接的服务不保证报文到达的先后顺序,也不会对报文进行确认和重传,所以不保证可靠性。
19.服务元素包括哪些?
服务元素包括请求、指示、响应、确认。
22.OSI七层模型的各层大致功能和每一层支持什么协议?
应用层:提供了文件、打印、消息、数据库和各种应用服务,是直接面对用户的一层。
(支持协议:http、smtp、pop、ftp、telnet等)
表示层:提供了数据的表示、处理(加解密)、压缩和数据转换等服务。
(支持数据格式:ASCII、EBCDIC、JPEG等)
会话层:维持不同应用程序所产生的会话连接和分隔不同应用程序产生的会话。
(操作系统以及应用程序读取等)传递协议数据单元
传输层:提供可靠或者不可靠的数据传输,在重传之前执行纠错和维持端到端的连接。
(TCP、UDP、SPX等)传递数据段或报文
网络层:提供逻辑寻址以及路由选择
(IP、IPX)传递数据包
数据链路层:将数据包合成字节,并将字节合成帧。使用MAC地址提供对介质的访问,以及平面的
寻址执行错误检测和流量控制。
其中LLC子层负责识别上层数据,MAC子层负责和物理层进行联系。
(802.3、802.2、HDLC等)传递数据帧
物理层:在设备之间传输原始比特流,并且指定电压大小、线路速率、电缆引脚数等电气特性。
(EIA/TIA-232、V.35等)传递原始比特流
25.TCP/IP模型包含了哪几层?各层实现什么功能?与OSI模型的对应关系如何?
TCP/IP模型包含了应用层、传输层、互联网层、网络接口层。
应用层:定义了节点之间的应用通信协议以及对用户界面规范的控制。集成了各种功能,产生了与
OSI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相对应的集合。
传输层:定义并且保证了端到端、无差错、完整和带有顺序的数据传输。
互联网层:保证了数据于网络上的逻辑传输、赋予主机IP地址来完成主机寻址、负责数据包于网络
中的路由(也就是选择一条最佳路径)。
网络接口层:定义了硬件地址检查以及数据的物理传输协议。
26.TCP/IP模型和OSI模型的比较:
相同点:提供应用层、提供传输层、提供网络层、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
不同点:OSI对于服务、协议、接口的概念区分清晰、TCP/IP对于服务、协议、接口的概念区分模糊、协议与模型出现次序不同、层次数量不同。
OSI模型是先于协议之前被开发出来的模型,因此尽管具有通用性,但是在协议实现方面存在不足。
TCP/IP模型是现有协议后有模型,因而协议与模型的吻合非常理想。
34.综合布线六大子系统?
包括了建筑群(楼宇)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垂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和工作区子系统。
39. 综合布线所使用的计算公式有哪些?
计算水晶头的数量(个):M=4*N+4*N*15%
计算信息模块数量(个):M=N+N*3%
计算双绞线的数量(米):C=N*[0.55*(L+S)+6]
计算管、槽、桥架的横截面:S=N(线缆数量)*线缆截面积/[(40%-50%)*70%]
42.UTP遵循什么布线标准?线序如何?什么线序分别负责发送和接收?直通线和交叉线如何定义?底层网络设备如何连接?
UTP遵循568A和568B的布线标准。
其中,从左到右:
568A: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绿白、绿负责发送,橙白、橙负责接收。
568B: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橙白、橙负责发送,绿白、绿负责接收。
应遵循同级设备用交叉线;不同级设备用直通线。
45.什么是中继器?中继器属于OSI的哪一层?
中继器是对信号进行再生和还原的网络设备。中继器是OSI模型的物理层设备。
46.什么是集线器(HUB)?集线器属于OSI的哪一层?
集线器是多端口的中继器,可以更加方便设备的互连。集线器是OSI模型的物理层设备。
52.以太网采取什么样的数据传输机制?请解释这种传输机制。
以太网采用了CSMA/CD的数据传输机制,即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
CSMA/CD的工作过程是:
发送前先监听信道是否空闲,若空闲则立即发送数据。在发送时,边发边继续监听。若监听到冲突,则立即停止发送。等待一段随机时间(称为退避)以后,再重新尝试。
63.网桥的工作过程是什么?
网桥工作于混杂模式下,拥有一个将全局唯一地址映射到网桥端口的MAC地址表。即网桥会接收所有的数据帧。
网桥根据所接收的目的地址作出转发决定。根据接收帧的源地址来更新MAC地址表。
网桥端口接收到帧之后,会给据帧源地址来更新自己的MAC地址表,如果发现目标地址所在端口和接收到帧的端口是同一个端口则将此帧丢弃。如果发现目标地址所在端口和接收到帧的端口是不同的端口,则将帧转发到目标地址所在端口。
遇到未知目标地址则向接收到该帧端口以外的所有端口广播该帧。通过其他端口的响应更新MAC地址表;遇到组播或者广播地址时则向接收到该帧端口以外的所有端口广播该帧。
网桥对端站透明,即计算机不知道网桥的存在。
64.什么是交换机?交换机和网桥有什么区别?
交换机是多端口的网桥。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与网桥一样。
65.交换机的功能有哪些?
交换机能够隔离冲突域,但是不能隔离广播域。
交换机支持分段和微分段(微分段是通过交换机进行端站互连)。
交换机能够扩展网络的距离限制。
交换机根据端口的数量可以增加网络的总容量。
交换机支持多种不重数据率的网路的连接。
交换机可提高带宽的利用率和减少延迟。
68. 什么是全双工以太网?如何才能实现全双工以太网?
使用了专用介质(双绞线)而不是共享介质。专用介质至少有两个线对分别负责发送和接收。而共享介质(同轴电缆)的收发只有一条信道。
由于全双工以太网采取了专用介质,所以不需要共享以太网的载波监听、冲突监测和冲突回送的功能。
即全双工以太网是半双工以太网的子集,是关闭了载波监听、冲突检测和冲突回送的CSMA/CD。
71.交换机的内部交换方式包括哪些?
交换机的内部交换方式包括:存储转发、快速转发、分段过滤三种。
72.交换机的交换体系结构包括哪些?
交换机的交换体系结构包括:共享内存、共享总线和交叉点阵列三种。
73.网络层的功能是什么?网络层的功能和数据链路层有什么区别?
网络层提供的最主要的两个功能是路由和选址,并且负责协议的转换。
81.IP地址的分类情况如何?
IP地址的网络部分由IANA统一进行分配。IANA将IP地址分为A、B、C、D、E五类。
A类地址:用于超大型网络 结构:N+H+H+H
网络部分为1-126,(127用于环回地址)
B类地址:用于大型网络 结构:N+N+H+H
网络部分为128-191,
C类地址:用于中型网络 结构:N+N+N+H
网络部分为192-223
D类地址用于组播通信(224-239),
E类地址用于科学研究(240-254)
Internet只使用A、B、C类地址。并且从这三类地址中划出一部分地址作为私有地址。
私有地址不能在Internet上被路由。分别是:
10.0.0.0/8 ------------------------10.255.255.254/8
172.16.0.0/16---------------------172.31.255.254/16
192.168.0.0/24--------------------192.168.255.254/24
82.什么是网络地址?网络地址有什么作用?
一个IP地址的网络部分被称为网络号或者网络地址,网络号不同则无法进行通讯。
83.什么是子网掩码?子网掩码的作用是什么?各类网络的子网掩码是什么?
子网掩码确定一个ip地址哪一部分是网络号,哪一部分是主机号。其中掩码为1的部分代表网络号,掩码为0的部分代表主机号。
子网掩码的作用就是获取主机IP的网络ID,用于区别主机不同网段,由此选择不同路径。
84.如何通过子网掩码来确定网络号或者网络地址?
通过IP地址的二进制与子网掩码的二进制进行与运算。与运算类似于乘法。
也就是说通过子网掩码分辨一个网络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子网掩码一旦设置,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就固定了。
85.什么是子网?为什么要进行子网的划分?
网络上常常需要将大型的网络划分成若干小网络,这些小网络称为子网。子网的产生能够增加寻址的灵活性。通常每一个局域网就被看作一个子网。
原因1:广播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广播是目标针对全网络计算机的数据包。在大型网络中,广播包会大量占用线路带宽而影响性能。
原因2:网络地址的浪费:启用地址分类后的潜在缺点是地址浪费。(300台设备无论使用B类还是C类都存在不足和缺憾)
89.在一个网络中,源主机如何找到其他的目标计算机?
依靠ARP(地址解析系统)可以将目的计算机的IP地址解析成MAC地址,再通过MAC地址进行点对点的通讯。
91.在不同的网络中,源主机如何找到其他网络的目标计算机?
通过网关,源主机可以找到位于不同网络的其他计算机。
94.什么是代理ARP?代理ARP的工作原理如何?
代理ARP是ARP协议的一个变种。
对于没有配置缺省网关的计算机要和其他网络中的计算机实现通信,网关收到源计算机的ARP请求会使用自己的MAC地址与目标计算机的IP地址对源计算机进行应答。
97.什么是路由?
路由是发生在第三层的网络寻址方式。它使一台路由器能够对到一个目的多条路径进行衡量,并且从中找出一条最优路径进行数据转发。
98.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路由器的某一个接口接收到一个数据包时,会查看包中的目标网络地址以判断该包的目的地址在当前的路由表中是否存在(即路由器是否知道到达目标网络的路径),如果发现包的目标地址与本路由器的某个接口所连接的网络地址相同,那么马上把数据转发到相应接口;如果发现包的目标地址不是自己的直连网段,路由器会查看自己的路由表,查找包的目的网络所对应的接口,并从相应的接口转发出去。如果路由表中记录的网络地址与包的目标地址不匹配,则根据路由器配置转发到默认接口,在没有配置默认接口的情况下会给用户返回目标地址不可达的ICMP信息。
100.路由器在工作中要经历哪几个过程?
路由发现:学习路由的过程,动态路由通常由路由器自己完成,静态路由需要手工配置。
路由转发:路由学习之后会按照学习更新的路由表进行数据转发。
路由维护:路由器通过定期与网络中其他路由器进行通信来了解网络拓扑变化以便更新路由表。
路由器记录了接口所直连的网络ID,称为直连路由,路由器可以自动学习到直连路由而不需要配置。
路由器所识别的逻辑地址的协议必须被路由器所支持。
101.路由有哪几种类型?各种路由的特点是什么?
路由分为静态路由、默认路由和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由管理员在路由器进行手工配置的固定的路由。
静态路由允许对路由的行为进行精确的控制、减少了网络流量、单向以及配置简单。静态路由通常情况下优先级最高,因为其管理距离最短。
静态路由的配置方法:
Router(config)#ip route network [mask] {address | interface} [distance] [permantet]
目标网络 掩码 到达目标网络的下一个路由器地址或本地接口
默认路由是静态路由的一种,是指当路由表中与包的目标地址之间没有匹配的表项时路由器能够作出的选择。
Router(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下一个路由器的接口地址
其中0.0.0.0 0.0.0.0代表将发往任何网络的包都转发到下一个路由器接口地址。
动态路由是网络中的路由器之间根据实时网络拓扑变化,相互通信传递路由信息,利用收到的路由信息通过路由选择协议计算,更新路由表的过程。
动态路由减少了管理任务但是占用了网络带宽。
常见的动态路由包括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
103.路由与交换的区别有哪些?
路由工作在网络层
路由是路由器根据自己的路由表进行的,其间经过了路由选择和路由转发的过程,从路由器的一个接口转发到的另外一个接口。路由可以通过三层网络地址实现在不同网络之间的层次性的寻址和定位。并且路由具备了交换的转发功能。路由器能够分隔冲突和广播域,即本网的广播无法转发到另外的网络
交换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交换是交换机根据自己的MAC地址表在交换机的不同端口之间进行,从交换机的一个端口转发到另外一个端口。交换是根据源和目标的MAC地址定位在一个网络中点到点的连接。交换机能够分隔冲突域,但是不能分隔广播域。
109.TCP/IP传输层的作用是什么?
对来自上层(应用层)的数据进行分段;
对来自上层(应用层)的数据进行端到端(进程到进程)之间的连接操作;
确保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并且提供流量控制。
网络层解决了路由与寻址的问题,另外一种关于传输的问题,即如何定义源端口和目标端口号并且建立进程到进程之间连接的问题由传输层解决。
110.TCP/IP传输层包含了哪两个协议?
第一、TCP协议,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
应用于网络质量不好并且对传输质量要求比较高的场合。
第二、UDP协议,面向无连接的传输协议
应用于网络质量比较好并且对传输质量要求不高的场合。
112.TCP的首部数据结构如何?为什么首部数据结构决定其是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
TCP的首部数据结构:
16位源端口号、16位目标端口号、32位序列号、32位确认号、4位首部长度、16位窗口大小、
16位校验和、16位紧急指针。
其中:源端口号与目标端口号用于确定两个设备通过端口号建立应用程序进程到进程的连接。
确认号用于对收到的数据进行确认。
窗口大小用于TCP的窗口流量控制。
校验和用于检查受损和出错的数据。
URG位:置1时用于表示发送或者收到数据是需要紧急处理的,通常和紧急指针一起使用。
SYN位:置1时用于表示需要建立连接。
ACK位:置1时用于表示对所接收到的数据予以确认。
PSH位:置1时用于表示要求接收方将数据尽快送达应用层而不进行缓存。
RST位:置1时用于表示要求重发数据。
FIN位:置1时用于提出断连请求。
从TCP首部格式可以看到,TCP首部提供了针对排序、确认、流量控制和检验的数据位。因此TCP的首部结构决定了其是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
114.TCP如何进行连接与断开?
TCP需要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和四次断连断开连接。其中针对全双工以太网,连接的建立与断开必须是在两个方向上同时进行。
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发送方请求连接并将SYN置1请求与接收方建立连接;
第二此握手:接收方将ACK置1确认发送方SYN请求,并将自己SYN置1请求与接收方建立连接;
第三此握手:发送方确认收到接收方的SYN请求。
四次断开:
A端将FIN位置1,提出断连请求;
B端响应,并且断开单方向的TCP连接;
B端将FIN位置1,提出断连请求;
A端响应,并且断开单方想的TCP连接。
115.TCP如何进行流量控制?什么是窗口技术?窗口技术如何进行流量控制?
TCP使用滑动窗口进行流量控制。
116.TCP传输的差错包括哪几种?针对每种差错分别采取什么方法进行控制?
TCP差错检验通过校验和、确认和超时来进行。
检验和:对数据的可靠性进行检测、检验受损伤的数据段,若发现受损数据段会丢弃。
确认:证实收到数据段被无损和正确地传输到目标端之后会发送一个确认信息。
超时:发送端在发送数据时会启动计时器,若在计时器过期前尚未收到确认信息则会对数据段重传。
118.TCP协议以什么来作为出错判断的标准?并且针对这种标准如何工作?
TCP协议以计时器来作为标准判断错误。
计时器种类包括:
重传计时器、坚持计时器、保活计时器、时间等待计时器。
119.TCP协议通常使用在什么通讯类型中?
FTP:20端口数据传输、21端口控制连接。
Telnet:23端口用于远程登录。
SMTP:25端口用于邮件发送。
POP3:110端口用于邮件接收。
DNS:53端口用于域名解析。
HTTP:80端口用于超文本访问。
120.什么是UDP?为什么UDP是面向无连接的传输协议?UDP协议有什么特点?
UDP是面向无连接的传输协议。UDP协议发送数据在传输层不需要进行确认。
针对本身十分简单的数据建立连接并且使用确认效率过低,所以UDP采用了无连接的传输机制,效率高但是不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121.UDP协议的数据格式如何?
UDP协议包括16位源端口号和16位目标端口号,16位UPD长度域和16位UDP校验和。
UDP校验和可选。
122.UDP协议如何进行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
UDP协议在传输层没有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机制。其确认机制在上层(应用层)实现。
123.UDP协议通常使用在什么通讯类型中?
TFTP:69端口用于数据传输。
DNS:53端口用于域名解析。
常用交换机路由器操作命令
交换机命令:
switch> 用户模式
1:进入特权模式 enable
switch> enable
switch#
2: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 enable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conf)#
3:交换机命名 hostname aptech2950 以aptech2950为例
switch> enable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conf)#hostname aptch-2950
aptech2950(conf)#
4:配置使能口令 enable password cisco 以cisco为例
switch> enable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conf)#hostname aptch2950
aptech2950(conf)# enable password cisco
5:配置使能密码 enable secret ciscolab 以cicsolab为例
switch> enable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conf)#hostname aptch2950
aptech2950(conf)# enable secret ciscolab
6:设置虚拟局域网vlan 1 interface vlan 1
switch> enable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conf)#hostname aptch2950
aptech2950(conf)# interface vlan 1
aptech2950(conf-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配置交换机端口ip和子网掩码
aptech2950(conf-if)#no shut 是配置处于运行中
aptech2950(conf-if)#exit
aptech2950(conf)#ip default-gateway 192.168.1.254 设置网关地址
7:进入交换机某一端口 interface fastehernet 0/17 以17端口为例
switch> enable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conf)#hostname aptch2950
aptech2950(conf)# interface fastehernet 0/17
aptech2950(conf-if)#
8:查看命令 show
switch> enable
switch# show version 察看系统中的所有版本信息
show interface vlan 1 查看交换机有关ip 协议的配置信息
show running-configure 查看交换机当前起作用的配置信息
show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 察看交换机1接口具体配置和统计信息
show mac-address-table 查看mac地址表
show mac-address-table aging-time 查看mac地址表自动老化时间
sw(config-if)# do show int f0/2 在其他模式下可以用DO SHOW 命令查看各种信息
9:交换机恢复出厂默认恢复命令
switch> enable
switch# erase startup-configure
switch# reload
10:双工模式设置
switch> enable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2950(conf)#hostname aptch-2950
aptech2950(conf)# interface fastehernet 0/17 以17端口为例
aptech2950(conf-if)#duplex full/half/auto 有full , half, auto 三个可选项
11:cdp相关命令
switch> enable
switch# show cdp 查看设备的cdp全局配置信息
show cdp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7 查看17端口的cdp配置信息
show cdp traffic 查看有关cdp包的统计信息
show cdp nerghbors 列出与设备相连的cisco设备
13:交换机telnet远程登录设置:
switch>en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conf)#hostname aptech-2950
aptech2950(conf)#enable password cisco 以cisco为特权模式密码
aptech2950(conf)#interface vlan1 为交换机配置vlan1的IP地址使其可以被远程登录
aptech2950(conf-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aptech2950(conf-if)#no shut
aptech2950(conf-if)#exit
aptech2950(conf)line vty 0 4 设置0-4 个用户可以telnet远程登陆
aptech2950(conf-line)#password edge
aptech2950(conf-line)#login 以edge为远程登录的用户密码,并允许远程登录
15:在全局配置模式下创建VLAN:
sw(conf)# vlan 2 在全局模式下创建单个VLAN
sw(conf)# vlan 4,6,8 在全局模式下创建多个VLAN
sw(conf)# vlan 9-12
sw(conf-vlan)#name v2 在全局模式下给VLAN命名
sw#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16:在VLAN数据库中创建VLAN:
sw#vlan database
sw(vlan)#vlan 3 name v3
sw(vlan)#vlan 3 mtu 1350
17:查看vlan 信息:
sw#show vlan
sw#show vlan brief
18:删除vlan
sw(vlan)# no vlan 3
sw(conf)# no vlan 2
sw(conf)# no vlan 4,6,8
sw(conf)# no vlan 9-12
19:在VLAN 中添加端口:
sw(conf)#interface fa 0/2
sw(conf)#interface range fa 0/3 - 9
sw(conf-if)#switchport mode access
sw(conf-if)#switchport access vlan2
20:在VLAN 中删除端口:
sw(conf)#interface fa 0/2
sw(conf-if)# no switchport access vlan2
21:配置VLAN Trunk:
① 配置接口为TRUNK模式:
sw(conf)#interface fa 0/24
sw(conf-if)#switchport mode trunk
④在TRUNK中添加 VLAN
sw(conf)#interface fa 0/24
sw(conf-if)#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add vlan 3
⑤ 在TRUNK中删除 VLAN
sw(conf)#interface fa 0/24
sw(conf-if)#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remove vlan 3
路由器命令:
6:进入路由器某一端口 interface fastehernet 0/17 以17端口为例
router > enable
router #configure terminal
routerA (conf)# interface fastehernet 0/17
routerA (conf-if)#
进入路由器的某一子端口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7.1 以17端口的1子端口为例
router > enable
router #configure terminal
routerA (conf)# interface fastehernet 0/17.1
7:设置端口ip地址信息
router > enable
router #configure terminal
router(conf)#hostname routerA
routerA(conf)# interface fastehernet 0/17 以17端口为例
routerA (conf-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配置交换机端口ip和子网掩码
routerA (conf-if)#no shut 是配置处于运行中
8:查看命令 show
router > enable
router # show version 察看系统中的所有版本信息
show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 察看交换机1接口具体配置和统计信息
show mac-address-table 查看mac地址表
show mac-address-table aging-time 查看mac地址表自动老化时间
show ip route 查看路由器的路由表
show ip route static 查看路由器的路由表中的静态路由条目
9:cdp相关命令
router > enable
router # show cdp 查看设备的cdp全局配置信息
show cdp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7 查看17端口的cdp配置信息
show cdp nerghbors 列出与设备相连的cisco设备
show cdp nerghbors details 列出与设备相连的cisco设备详细信息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