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左飞原创】程序人生之“真的猛士”

2009-07-11 14:16 253 查看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语出《记念刘和珍君》——鲁迅)人人都会在生命中遭遇挫折,人人都会在生活中面对坎坷。当所谓的不幸降临到你头上的时候,你——是做了伪的猛士,还是真的懦夫?若要回答这个问题,则要首先确定勇敢的定义,即成为一个真的猛士的标准。
苏轼的《留侯论》中曾有过这样一段描述:“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这段话真可谓是相当之经典了。如果说仅仅是为一点小事,或者说是为了自己那么点廉价的荣辱,便“拔剑而起,挺身而斗”,这种行为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莽夫的表现。真正的勇者首先应当把勇敢放在一个更高的地方,也就是说,任何行为仅在为一个集体、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某些利益而体现的时候才能被称之为勇敢,当然这不但是勇敢,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大的智慧。当然这在某些情况下,相对而言,也只能称之为一种狭隘的勇敢。更加广义的勇敢要求人们不但敢于为了一项事业而牺牲,更加要求人们敢于为了一项事业而活着。
这种例子很好举,先举一个反面的例子,时下有很多大学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压力过大,爱情失败等等,就轻生跳楼。跳楼本身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为了某种事业而牺牲,然而,为什么没有人夸耀那些选择跳楼的学生勇敢呢?首先,他们不符合第一个要求,那就是他们的生死只是为了一己之私,根本没有任何价值,没有高度的牺牲何谈勇敢?其次,他们既然有胆量面对死亡,为什么就没有胆量面对生活呢?显然这种“牺牲”只是懦夫的表现,缺乏生活的勇气的人没有资格谈“勇敢”。在某种程度上说,死其实是一件更加容易的事,而生却相当的复杂。
再说一个正面的例子,司马迁写《史记》,只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司马迁所面对的就是因其所受之宫刑而带来的生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来自与肉体上残缺,更来自与心灵上的屈辱。
不知道大家是否对电影《在烈火中永生》有所印象。这部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的影片讲述了1948年重庆解放前夕,一批被国民党反动派关押的政治犯在狱中与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的故事。其中有一个“老疯子”华子良的人物形象。这个共产党员装疯卖傻忍辱负重十几年,隐藏在渣滓洞只为有朝一日能够为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自己的力量。这种忍辱负重的精神不是更加宝贵吗?这也是一种勇敢,这才是真正的勇敢。《麦田的守望者》中曾经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不成熟的男人愿意为了一项事业而英勇的死去,而一个成熟的男人愿意为了一项事业而卑贱的活着。”我想这是否已经道出了这种精神呢?
其实生活给了我们很多做勇者的机会。能够坦然的面对生活,迎接纷繁复杂的挑战相比坐以待毙,一味逃避就是一种勇敢;能够矢志不渝默默无闻的在自己的岗位上耕耘相比好吃懒做,好逸恶劳就是一种勇敢;能够激流勇进,不断开拓新事业新生活相比得过且过,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就是一种勇敢。平凡中诞生的伟大才足以给人以震撼。前面说了那么多,笔者只是想表示这样一种观念——不用说是忍辱负重地默默抗争,哪怕是默默无闻地埋头坚守也比逞一时之强的挺身而斗更值得赞誉。
当然,这里所说的逞一时之强挺身而斗应当与那些在大是大非的危机时刻英勇献身的革命英勇主义区别对待,黄继光用自己的胸口堵住敌人的抢眼,董存瑞用自己的双手举起炸药包是可歌可泣的。这种用自我的毁灭为代价去维护崇高坚贞的信念的行为是可歌可泣的,这种行为绝不是逞一时的匹夫之勇,它是以深厚的人格底蕴和坚贞的精神信仰为基础的。它之所以能够区别于匹夫之勇,那是因为它满足了第一个条件——它是在为一个集体、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某些利益而体现出来的精神。它不再是狭隘的低级趣味,它已经完全摆脱了庸俗的个人情调。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尤其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坚持,且长时间无法得到社会的肯定依然能够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分尤为不易。有的人说乱世出英雄,所以很多时下的年轻人会说要是现在还在打仗就好了。他们满怀遐想,以为在一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自己出生入死是多么地慷慨激昂。然而要知道一个和平时代的失败者当真正面对战火时又有什么理由不会缴械投降。因为无论是和平发展的安定社会,还是铁蹄横虐的战争年代,无论是兢兢业业白手起家的成功者,还是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的革命者,尽管他们表现勇敢的方式不同,但骨子里都透出一种气质——坚持。唯有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才能坦然地面对牺牲;唯有坚持自己的道路和本分,才能泰然地面对平淡。一味追求刺激和激烈的人不是什么弄潮儿,而是妄图不劳而获异想天开的投机者。
汪精卫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汪精卫于1905年7月谒见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并参与起草同盟会章程。1910年1月汪精卫与黄复生等在北京开设守真照相馆,开始策划暗中刺杀摄政王载沣。经过调查汪基本掌握了载沣的日常行踪。最后汪精卫等人决定事先将***埋在什刹海和后海分界处的一座小桥银锭桥下,汪精卫自己藏身于阴沟里,待载沣过桥时用电线引爆***,和载沣同归于尽。此事泄露后汪精卫被捕,判处终生监禁。在狱中汪决心以死报国,赋诗“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一时为人传诵。按理说,如此一个热血青年将来当是大有作为的。可惜就是在于汪精卫不能坚守自己的信念。一时之勇并不能为他带来猛士的称号。汪精卫最终没能经得住考验,没能守住自己的信念,结果成了人人唾骂的大汉奸。汪精卫1944年11月10日在日本名古屋病死,后葬于南京郊外的梅花山,蒋介石还都后将汪精卫的坟墓炸毁。棺木和尸体被运往清凉山火葬场彻底焚化。1994年时,在汪精卫的原墓地上面修建了一座汪精卫跪像,到1999年1月,跪像才被拆除。
由此看来,一时的冲动并不算勇敢。因此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总是想着出风头或是极力地表现自己,在更多的时候应当俯下身子倾听和思考。俗话说疾风知劲草,但劲草在更多的情况下也是普通的。劲草之所以为劲,并不是因为疾风的存在,因此抱怨时代或者社会没给自己机会是不正确的。我们应当仔细体会这种真的勇敢,学会坚守和克制,学会做真的猛士。

小评:学好编程不能期望一蹴而就,真的猛士要学会为一件事卧薪尝胆,默默无闻。
如果想和作者共同学习C/C++,欢迎点击链接http://student.csdn.net/invite.php?u=113322&c=a139a65a1494291d和笔者成为好友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