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如何选择计算机书籍

2009-07-07 11:25 176 查看
现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图书出版业也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写书的人多了,书店里的书也多了。读者可选择的空间更大了,但读者淘到一本好书的难度也大了。作者抱怨着写本好书真难啊,读者也对歌似的叫嚷道找到一本好书真不容易啊。在读者正式下决心去买这本书之前,我想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和大家谈谈“如何选择一个好书”这个问题。
首先读者应该明确的一个问题是一本技术类或者科普类的书籍之所以存在必然有它的道理,知识本来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看这些知识适不适合你。别人认为好的书对于你来说未必好,这个阶段对你作用大的书未必对你永远都有那么大的作用。
选书还是得先看看书名、前言和目录之类的东西。我曾经写过一本名叫《Visual C++ 数字图像处理开发入门与编程实践》的书,有的读者写信夸奖我说“这书挺好,内容通俗易懂,实例丰富详尽”;而有的读者则批评说这书“太令人失望了,内容太简单,没深度”。书名已经点明“开发入门”,这表明这本书就是面向初学者的一本入门书,如果名叫“入门”,内容却讳莫如深,恐怕有点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了吧。所以买书还是要先看好书名,看看适不适合自己。当然,目前有些书的名字起得就有点让人误解。比如去年有本书叫《梦断代码》,首先这确实是一本不错的书,不过这名字起得就太有蛊惑力了,乍看上去总以为是讲程序编码的,但其实这本书是讲历史的!所以这时,读者就必须翻看书籍的前言和目录了。很多读者容易忽略前言和目录,这显然是不明智的。作者往往会在前言中对书籍的主要内容、谋篇布局、以及读者对象等信息进行交代,这些信息能够进一步帮助你确定这本书到底适不适合你。
看前言还能获得的一个信息是这本书的参与者有多少。这个非常重要。我就曾在书店翻到一本讲编程的书,书大约有四五百页左右,但是参与编写书籍的人多达四十余位,真是不禁让人心底发凉。连贯性对于一本书是很重要的,前后风格不一,内容互有杂糅,这种书想来就让人头疼。四十个厨师炒的一盘菜,这盘菜还能吃不?
另外,如果你想踏踏实实地学好编程,最好不要买国内高校的教材。这个原因有三。首先国内高校的教材往往是注重理论,里面的程序最长都不超过100行,这种书学来只能用来去考“计算机二级”之类的东西。实际的编程能力很难以这些书为基础来获得提升。其次,国内高校的计算机教授很多都长时间不编代码,实战经验匮乏,难写出紧跟技术发展又兼具实践意义的书籍。最后,大学教授挂名编书,学生实际操刀的例子屡见不鲜,这种书难保质量。又有可能出现相互抄袭的情况。我在写《Visual C++ 数字图像处理开发入门与编程实践》一书的时候,起初翻阅了来自国内好几所大学不同的教授写的书,结果发现好多章节严重雷同,某些段落竟然一致到标点符号,真是雷死人了!
除了看书名、前言和目录,还要看看出版社和作者。这是非常重要的,有时一字之差,往往谬之千里。原来听过一则趣闻是这样说的,武侠小说大家金庸封笔已久,很多忠实读者都渴望他老人家能有再次出山的那一天。后来市场上出现了一本赫然印着“金庸新著”的书,读者买回去看完后不禁大呼上当,仔细琢磨才发现竟是作者名叫“金庸新”,而非是金庸老爷爷重出江湖之作。作者无疑是质量保证的最根本要素。在IT领域,国内也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作者,通常的认识是如果一个作者最开始就很负责任,那么他一般都会负责到底。但是如果一个作者最开始就不要脸,那他继续无耻下去也是很正常的。此外,一些大牌出版社还是很注重自身声誉的。出版社在对选题的把握,版面的设计,以及印刷质量控制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好的出版社也是优质图书的一项重要保证。





----------------------------------------------------

如果你想同我交流,欢迎点击链接http://student.csdn.net/invite.php?u=113322&c=a139a65a1494291d和我成为好友!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