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优秀的软件企业为何倒下?

2009-05-21 14:30 239 查看
最近不到一个月,就看到两家著名公司——SUN公司和Borland公司相继被收购,引起IT界不小的震动,让人感慨万分。在此之前有北电(Nortel)、摩托罗拉的衰退,再往前有 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igital(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 DEC)、王安电脑公司等,如果仔细想想,那就太多了。

这么优秀的软件企业为何倒下?确实值得让人深思。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有各自的不幸。成功的软件企业都是相似的,衰落的企业可能有不同的原因,技术趋势判断错误、错失良机、管理混乱、CEO固执...... 但也有共同点,太爱技术了,而忽视了商业;太看重自己了,忽视了客户的需求。

倒下的原因可能很多,但一点是明确的,商业(Business)战略的失败。商业为王,技术再好,商业不行,还会走向衰亡。正如有人戏称,SUN是在技术的躺椅上死去。也有人说SUN是技术上的巨人,商业上的矮子

商业为王,也就是始终关注客户,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任何企业,如果不持续关注客户的真正利益,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它最终会丧失这些用户的信任,最终会失去市场,也就失去生存的空间。用户购买的是能帮助客户成功和能令客户满意的产品,而不是从技术层面上表现最好的产品。如果道理不是这样,微软就不会成为现在软件行业的霸主。

消费者(客户)偏好的变化或市场的变化影响到产品甚而产业结构,以致重新定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行业竞争位势(就是人们经常说的“重新洗牌”),原有的优劣势也可能发生转换。以1989年“世界500强”第414位的美国王安计算机公司为例,它以王安博士发明的磁脉冲芯片的特种电子与数字设备起家,在1976—1985年期间达到鼎盛。而这一期间也是个人计算机(PC)问世并逐渐占领市场的时期,主要消费群已悄然转向。王安公司直到1983年才认识到这种市场需求的变化,而此时的个人计算机市场已经被IBM公司、DEC公司和苹果公司(Apple Computer)等瓜分殆尽,王安公司自此迅速走向衰落。其中也包含了王安公司的封闭、固步自封等因素。

还有人在看完《搜》一书之后,感慨

时至今日,我们只能看到Google的伟大成功,其他产品或者被收购改头换面,或者被放弃,Alta Vista、Lycos、Excite当年如日中天的地位,现在连名字都逐渐被淡忘。

Alta Vista和DEC公司都是当时的的巨人,技术、人才、市场份额全部领先于竞争对手,但是还是不免衰落,管理和适时的变革是关键。

商业机会,特别新的商业机会,往往在不经意间就送给了对手。当初网景在主页给Yahoo置顶链接,成就了Yahoo;后来Yahoo付费使用Google的技术挽救了Google,又因为没有果断及时收购Google,给了后者成长为巨人的机会。从另一方面讲,生命力强的公司善于利用小的机会中挣扎成长出来。

Google主要是以其广告模式出奇制胜, 从侧面说明了 “商业为王”、“识实务者为俊杰” 等一些道理。这些道理,每个企业的管理者都懂,关键是否坚定地、彻底地、始终如一地贯彻执行,却不一定。

这些衰落公司的历史一定会成为哈佛商学院的经典案例,供大家讨论,吸取教训,获得启发。更有趣的一件事,大家不妨可以预测下一个死去的优秀企业会是谁?

雅虎? 雅虎四年衰退的原因

百度? 百度之死 (作者:阿彤)

IBM ?高盛称IBM与Sun明年将成IT衰退最大牺牲品

DELL?戴尔dell08年四季度利润大跌48%号称经济还将持续衰退

东芝?仅仅80天 东芝是如何走向衰退的?

1. Borland公司的终结

1992年1月 股价最高曾达到86.75美元,在PC软件全球排名第5,年营业额4.8亿美元,而最近价格曾低到只有0.25美元, 市值不到2000万美元。



上周三,英国软件商MicroFocus宣布,将以7500万美元现金收购Borland软件公司。目前,该笔收购已经获得两家公司董事会的批准,整体并购事宜最快在今年第二季度完成。此前,Borland公司曾以2300万美元出售了IDE部门CodeGear,此次出售是主要是Borland软件生命周期管理和测试工具。至此,曾被誉为“传奇”的Borland公司,这个开发工具的时代先驱者被彻底终结。

Borland实际从1993年就开始走下坡路,见商业周刊1993年一篇文章 A BRUISED BORLAND IS UP AND SWINGING。这一年,也正是微软向Borland全面宣战的第一年,从编程语言工具到Office。随后,微软推出Visual Studio,特别是.Net战略的建立和完善,Borland受到越来越大的抑制。Borland公司可以看作是另一个网景,败给微软的典型例子。此前,还有Lotus公司,其产品 Lotus 1-2-3/SmartSuite/Notes等都败给微软的Office和Exchange/Outlook,Lotus公司后来被IBM收购,其产品才得以生存。 

(以后有机会可以写一篇文章——"微软为何可以后来居上,打败那么多竞争对手?" :Borland, NetScape, Lotus, Novell, WordPerfect, ... 读者可以先看这篇文章 IT业的罗马帝国 (微软 - Microsoft) ) 

回顾Borland公司二十多年的历史,曾为我们贡献了一系列令人尊敬的开发工具,TurboPascal、TurboC++、C++Builder、Delphi、JBuilder每一个名字都如此熟悉,这些IDE曾伴随一代程序员的成长与成熟,那时的大部分程序员使用Borland的IDE开始他们的“HelloWorld”;更重要的是,这些IDE所开发出的软件广泛运行在90年代初期的商业电脑和PC上,如果说丰富的软件促使计算机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那么Borland公司对计算机的普及功不可没,那时,大部分商业软件由C++Builder或Delphi开始第一行代码的编写。

Borland公司一直不够关注中国市场,到今天还没有中文站点,只有US、Austria、Brazil、France、Germany、Japan和Switzerland等国家站点,这也许是其衰落的原因之一 :-)

本文转自:http://blog.csdn.net/KerryZhu/archive/2009/05/14/4185844.aspx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