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mj评-郎咸平:中国企业存在病态心理(有关软件部分)

2009-03-21 09:26 351 查看
郎:我给大家讲了两个观点,第一在这种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之下产生两个影响极为深远的文化异类,叫做投机取巧以及浮躁。
我今天准备拿投机取巧以及浮躁来谈谈我们企业家。我们的企业家是我常常批评的,他们有世界五百强的病态心理,做到一定规模就要做大做强,这就是浮躁的心态。当去问这些企业家为什么要做大做强时,他们是讲不清的, 他们认为做企业就是要做大做强,这个问题就来源于他的浮躁心态,他们认为企业做大做强才是正确的......

  中国的企业比如联想,做到一个阶段之后收购了IBM的手提电脑部门,这是什么心态造成的呢?
难道收购这个部门是正确的吗?想一想IBM为什么不要了?你知不知道IBM的战略是什么?联想收购IBM的举动就是我从文化层面来做的剖析,而且我觉的我们很多企业家有世界五百强的病态心理,做到一定阶段之后就想成为世界500强。另外,你用收购兼并的方法做到五百强,在他们看来收购兼并是容易的办法。
这种现象非常值的我们关切,而且我们对于事物本质的把握是非常不到位的。联想2004年之前曾经做大做强过,他们想搞IT服务、手机、互联网,到04年之后宣布失败,随后又收购IBM的手提电脑部门。这一切的做法就是我讲的,一个浮躁的心态让他喜欢做大做强,而其手法是投机取巧,喜欢小概率事件.....

  
中国企业还在大厨师炒菜阶段

  你不太喜欢看事物的灵魂、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基础,表面上看起来他不要电脑部门了,表面上看起他最大的业务是IT服务。我想告诉各位,IBM的战略非常清楚他就是要回归行业本质。软件分成三种,一个是基础,一个是中间件,一个下是游软件,SAP、用友软件属于下游软件,甲骨文、IBM是中游,IBM比甲骨文做的还要好,最上游是系统。你知道IBM为什么要把电脑卖掉吗?因为他集中所有的精力去做中间件,
而中间件的行业本质就是囊括所有的中间件一个都不能缺,囊括所有的中间件的管道会使得下游的用户必定经过中游,这才是IBM全心全力打造软件中间件的行业本质。这个心态我们过去有吗?再看看华为,你认为他还是设备制造商吗?华为今天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设备制造商,他已经进入一个大流通领域,包括产品设计,订单处理、仓储运输、原料采购等等,也就是产业链环节,这个环节是谁帮你设计的呢?是IBM,这才是厉害的地方。IBM是5分,华为是2点7分。这方面比不上IBM,但是他已经算一个比较好的企业,我相信他是少数几个能看清目前情况但是还是做的不够完美的企业。

郎大师的文章,MJ每篇必看,之所以选这篇文章,因为提到了软件。联想收购IBM的电脑业务,当年,我并不看好。但后面
几年的报表,显示出是一个不错的投资和合并,当时我担心的是企业文化问题。现在看来,以郎大师的分析,
主要是低价值造成的在经济危机下的,业绩大滑坡。
关于软件“大厨师炒菜阶段”,MJ不太赞成。因为有太多客观因素,制约了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
1.软件属于价值链的末端,对于企业来说,是以降低管理成本为目的才会考虑软件。中国软件行业起步晚,有一定的劣势。
2.软件行业对就业和税收帮助非常有限。虽然软件具有低污染,相对高附加值的特性,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特别是农村人口多,只有建材,手工业这种密集型产业,才对国家就业和国家稳定提供帮助,这种行业才容易受到重视。加上软件超大型公司,目前应该中国没有,因此对社会利润贡献有限。
3.基础软件无法大规模应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即使开发成功,要市场接受,广泛应用,不是单单民族感情就能达到市场占有的目的,而是要改变人的习惯。软件行业USA是超级大国,世界上不止中国,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都在USA软件的垄断,
郎大师呼吁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改变现状,也许要靠几代人的努力。MJ上篇文章,预测10年都有困难。当然还有一个心理疙瘩,中国的中间件总有总不如国外做得好的意识在做怪。也许大团队的集中开发,在管理和技术上要做的还很多。
4.人才机制,看看我们优秀的毕业生,去了那里。软件是对人才要求很集中的行业,GOOGLE和MS要招聘,有多少想过去的。
郎大师,确实指出了提高附加值的方法,指出了产业链的薄弱环节,但接受这种无奈还会有些年头。
目前最好的机会就是3G,也许变革就从3G开始。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