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中国、欧洲、美国的商业开源

2009-02-11 20:02 399 查看
作者: 覃里整理 来源: IT168

“开源软件” 可以进行商业化运作,“商业软件”同样也可以选择“开源”。“开源”的目的是方便知识共享,而商业化运作则是为了将停留在“知识”层面上的软件代码与文档转变为适应商品社会需求的“软件商品”,从而使知识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但从美国到欧洲再到中国,开源商业化却明显不同。

  Larry Augustin在他的博客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欧洲和美国的商业开源软件的比较》。倪光南院士近期在IT168主办的2009中国IT技术趋势与产品创新大会上,将这篇文章的内容加以延伸,以《中国、欧洲、美国的商业开源软件的比较》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

  倪光南院士认为把开源软件和商业软件对立起来,把私有软件当成商业软件,开源软件不当成商业软件,是不对的。并从六个方面阐述中国、欧洲、美国商业化开源的区别,指出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有更多的理由支持和推广开源软件。

  以下摘自倪光南院士演讲内容:

  一、采纳开源软件的主要原因

  在美国,采纳开源软件的主要原因是成本。

  在欧洲,成本仍是重要的,但是开源软件的“开源”特性是更加重要,尤其是,可以有多个供应商(避免被个别厂商锁定)以及可以支持和影响计划的发展方向。

  在中国,开源软件的最大意义是自主可控,保障信息安全,其次才是多供应商、成本低等等方面的考虑。开源软件的“开源”特性在中国比在欧洲更为重视。

  二、创造商业开源软件业务的主要驱动者

  美国是商业利益。在美国,是风险投资驱动开源软件业务的发展。美国已有一个很大的、成功的私有软件业务,美国的目标是建立下一代的软件公司。

  但是,在欧洲情况不是这样。那里,一个很自然的愿望是建立本地的软件产业,而开源软件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这是它们采纳开源软件的主要动力。欧盟也很支持。

  在中国,情况和欧洲比较接近,中国也希望建立本地的软件产业,这不仅是发展经济的要求,而且更是保障信息安全的要求,所以,中国比欧洲有更大的动力发展软件产业,这是中国采纳开源软件的主要动力。

  最近,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 2020年)》部署的“核高基”专项已经实施,其中“基础软件产品”包括了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和办公套件等等内容,它们与开源软件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例如:专项要发展的操作系统是与开源软件Linux兼容、遵循Linux开放标准的,它或是自主开发并与开源软件相结合,或就是基于开源软件发展出来的。“核高基”重大专项所支持的其它基础软件也与开源软件有类似的密切关系。所以说,国家支持发展自主基础软件也就是支持了开源软件;而开源软件只要与中国的软件人才结合起来,就可以成为自主可控的软件(或服务)。

  三、双许可证商业模式

  在美国,基于双许可证的商业模式(或是在一个商业许可证下再许可开源代码,或是销售一个基于开源软件上的增值商业版本)已是很普遍的。

  但是在欧洲,这样的模式不被接受。在美国,CIO们更愿意从一家厂商以商业许可证获得开源软件。

  在中国,有关厂商也采用双许可证的商业模式,不过用户对此普遍缺乏了解,他们从厂商获得开源软件而不大关心是采用什么许可证。

文章来源于http://www.lupaworld.com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